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首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何首乌真伪的方法。方法通过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psb A-trn H基因序列,寻找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来自于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及其3个同属混伪品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体系条件,并对此方法进行考察。结果建立了何首乌特异性PCR的方法,在退火温度48℃、循环次数30时仅有何首乌能扩增得到191 bp的特异性条带,伪品则无。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何首乌真伪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HW)、仿野生赤芝(HI)和栽培赤芝(HC)的差异性研究,为进一步评价野生、仿野生和栽培的赤芝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HW、HI和HC进行代谢物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HW和HC代谢组学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定性鉴定。结果:PCA结果显示,HW和HI、HC在t[2]主成分方向区分明显,差异大;HI与HC差异较小。OPLS-DA结果表明,HW中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A含量显著高于HC;而HC中赤芝酸A、赤芝酸E2和赤芝酸D 3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HW。结论:通过对霍山野生赤芝和霍山栽培赤芝的差异性分析,并对差异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研究,从而为野生和栽培的赤芝的品质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铁皮石斛加工制品的方法。该研究通过对Gen Bank数据库收录的铁皮石斛及其同属近缘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变异位点设计双阻滞位点特异性鉴别引物,并优化PCR条件,对铁皮石斛及其69种近缘种共362个样品进行扩增和检测。结果显示,在退火温度为60℃的同一PCR反应中,铁皮石斛均扩增出397 bp条带,而其他69种近缘物种均无条带,且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3 mg·L~(-1)。该文所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可实现铁皮石斛的准确鉴别,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山水相间,中药资源种类位居华东第一。安徽中药资源利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名医别录》至当代延绵不绝,其中宋代达80余味。这些种类在不同地理单元的分布也呈现一定差异,江淮丘陵达64种,皖南山区25种,大别山区16种,淮北平原14种,其中江淮丘陵与皖南山区历史悠久,在宋代已达到高峰。对历代本草中安徽地产药材历史进行梳理,绝大多数品种古今一致,安徽大宗药材丰富具有历史依据;安徽不同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各自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历史。历代本草中安徽地产药材的品种与分布为当前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历史中所记载的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柿霜和西瓜霜等6味药材的"析霜"现象进行了本草梳理。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霜"发现最早,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柿霜在宋代被发现,于《本草图经》中记载为"白柿",并在《本草纲目》中独立成为药材;西瓜霜始见于清代《疡医大全》;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牡丹皮药材中有"砂星";此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现苍术和厚朴具有"析霜"现象的记载。根据析霜方式,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为自然析霜类药材;西瓜霜则可通过人工制霜;柿霜则可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析霜"。6味"析霜"药材所析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均不同。根据传统经验鉴别认为,"析霜"现象与药材品种及质量优劣有关系。该文为中药材"析霜"的现代学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灵芝转录组基础上,对灵芝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GLPRMT1,GLPRMT2和GLPRMT3基因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灵芝GLPRMT1,GLPRMT2和GLPRMT3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理化特性、亲/疏水性、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系统发育进化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转录组FPKM分析灵芝不同生长时期GLPRMT1,GLPRMT2和GLPRMT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GLPRMT1和GLPRMT2均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且为全长,而GLPRMT3不为全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GLPRMT1,GLPRMT2和GLPRMT3都具有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最保守的Ado Met-MTases结构域;GLPRMT1,GLPRMT2,GLPRMT3分别与真菌的PRMT3家族,PRMT1家族和PRMT5家族聚为一支;GLPRMT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LPRMT1和GLPRMT3,且3个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随着灵芝个体的发育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揭示灵芝的表观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灵芝在《神农本草经》列为"六芝"。在汉代及南北朝时期的道家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仙草、神仙家药",灵芝的出现被视为天降祥瑞的吉兆。唐宋时期,文学典籍延续前代的仙药记载,但本草著作中少有记载。灵芝的临床使用在宋代达到高峰,临床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等均出现了赤芝(或紫芝)组成的成方。明代《本草纲目》将灵芝置于菜部,质疑其功效,并逐渐远离中医临床,不复药用。自20世纪70-80年代,发现灵芝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药理作用,灵芝又重新回归临床。  相似文献   
8.
四大产地白芍的种质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当前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的种质现状,澄清四大产地白芍种质。方法: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与浙江磐安等白芍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各产地白芍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亳州芍药、杭州芍药和菏泽芍药花均为单瓣,与历代本草推崇的白芍种质相一致;四川芍药花复瓣,可供观赏。结论:不同产地白芍种质不同;杭白芍栽培历史最久,但目前种质已面临濒危。  相似文献   
9.
查良平  杨健  刘爽  赵玉洋  袁媛  黄璐琦  余淑琳 《中草药》2015,46(24):3734-3739
目的在厚朴转录组测序基础上,对厚朴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基因DXS1(MoDXS1)和厚朴DXS2(MoDXS2)基因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厚朴MoDXS1和MoDXS2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理化特性、亲/疏水性、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系统发育进化等进行分析和预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厚朴MoDXS1和MoDXS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oDXS1和MoDXS2均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MoDXS1、MoDXS2与其他植物的DXS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二级结构均为混合型结构的蛋白质,α-螺旋是所有基因多肽链中大量的结构元件,利用同源建模法对三级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同源序列对比显示MoDXS家族与烟草、丹参和拟南芥的DXS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oDXS1与其他被子植物亲缘关系较近,但MoDXS2单独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XS1在厚朴与凹叶厚朴间无显著差异,但DXS2在凹叶厚朴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厚朴;GC-MS检测结果表明,3种指标性成分β-石竹烯、β-氧化石竹烯和β-桉叶油醇在凹叶厚朴皮或叶中的量均高于厚朴。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厚朴萜类次生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根据丹参的转录组数据提供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从白花丹参中克隆鲨烯合酶SQS2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mSQS2,GenBank注册号KM244731.序列长度为1 597 bp,包含1 245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414个氨基酸,含有115 bp的5'UTR和237 bp的3'UTR.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白花丹参SQS2的与紫花丹参SQS2的序列无明显差异.原核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mSQS2在大肠杆菌中能表达出与预测蛋白大小相当的目标蛋白,对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和诱导时宿主菌的吸光度(A600)进行了优化,得出SmSQS2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IPTG终浓度0.2 mmol· L-1,宿主菌的吸光度(A600)为0.6,温度30℃,诱导时间20 h.这为进一步研究白花丹参鲨烯合酶SQS2在丹参萜类和甾醇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