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2例老年冠状动脉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例均以心慌、胸闷等症状入院,早期均考虑冠心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果 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例1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转外院行导管介入封堵术后症状消失。例2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未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目前随访中。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瘘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分别因心脏杂音、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胸部不适及胸闷入院,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为右侧三房心、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反流,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为主动脉-右房瘘。后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因瘘口细小未处理;1例行外科手术矫治,2例行冠状动脉瘘封堵术,术后患者均分流消失,相关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误诊原因各异,充分了解该病特点并检查方法得当才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相似文献   

3.
对成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先天性动脉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a,加重1周入院。患者1a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近1周来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轻微活动即有胸闷气短发作,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瘘误诊冠心病1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误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瘘病例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经超声诊断,12例均经冠脉造影确诊。瘘来自左冠脉9例(75%);来自右冠脉1例;来自双侧冠脉2例。入院均误诊为冠心病。8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均成功,预后均良好。结论:中老年冠状动脉瘘患者易误诊为冠心病。超声心动图、病史、体格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心血管造影可确诊。冠状动脉瘘手术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 ,患者康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们为 88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术后经精心护理 ,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现将术后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8例中男 74例 ,女 14例 ,40~ 75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70例 ,急性心肌梗死 18例 ,术前均因心慌 ,胸闷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而入院。其中 3例发生低血压 ,4例发生穿刺部位渗血 ,经积极处理 ,很快得到纠正 ,均痊愈出院。2…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作为一种特殊的解剖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心肌缺血,猝死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猝死[2]。现将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因“胸闷、胸痛”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桥的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2~66岁,平均56.7岁。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其中8例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9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1例痛风。每例患者入院后均检查血脂、血糖、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本例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1个月,晕厥2次入院.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入院后据既往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发作时心电图特点考虑冠心病.住院期间再发胸痛、黑蒙、晕厥1次,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复查超声心动图于人工主动脉瓣膜见串珠样密度增高影,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人工主动脉瓣膜被血栓包裹,开口缝隙多被血栓堵塞,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患者术毕病理确诊为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多具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易误诊,预防血栓形成可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症状不典型 ,容易漏诊。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收治了5例 ,现将其临床及诊治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 ,平均42.5岁。2、临床表现无任何症状 ,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者2例 ;活动后稍感胸闷、心悸 ,查心电图有T波轻微改变者2例 ;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梗者1例。3、确诊方法5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 ,都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瘘存在。入院后1~2周内进行了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39例成人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人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9例成年人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20例(51.3%);来自右冠状动脉12例(30.8%);来自双侧冠状动脉7例(17.9%)。入院时误诊、漏诊共23例,误诊漏诊率达59.0%;12例中、老年患者误诊为冠心病。2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均成功,预后均良好。结论:成人冠状动脉瘘误诊漏诊率高,尤其中、老年患者易误诊为冠心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病史或检查有怀疑时及时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胸痛在基层医院多误诊为冠心病。本文收集 5 1例不典型胸痛按冠心病入院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并浅谈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2例 ,女 19例 ;年龄 36~ 6 7(4 7.8±7.85 )岁。病程均在 2个月以上。均以发作性胸痛、胸闷为突出表现 ,持续时间数秒钟至数小时不等 ,硝酸甘油含化或休息后胸痛缓解不确切。 2例心电图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1例频发室性早搏 ,1例伴窦性心动过速。有典型心绞痛、有心肌梗死史和患糖尿病胸痛以及以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者未入选。1.2 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采用 Judkins法 ,血管内径狭窄≥5 0 %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1)评价术前超声心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准确性。2)评价术中冠状动脉瘘异常结构的病理类型。方法:1985年2月-2001年6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手术证实证冠状动脉瘘的79例患者,其中41例术前经升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全部患者有常规经胸超声心动显像结果,结果:79例术中所见,累及右冠状动脉58例(73.4%),累及左冠状动脉者21例(26.6%)。瘘入右心腔51例(64.5%),瘘入左心腔20例(26.4%),瘘入肺动脉8例(10.1%),多数为单个瘘口占93.6%,多个瘘口少见仅占6%,2例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伴其它先天性心脏畸形14例(17.7%),继发冠心病者3例(3.7%),伴有高血压病1例,合并瓣膜病1例,术前41例经升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51.8%),其中仅1例法乐四联症合并左冠状动脉瘘入肺动脉,造影误诊为左冠状卢源于肺动脉,前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显像68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像检查未描述冠状动脉。漏诊和误诊率13.9%,9/11例仅诊断合并畸形和并发疾病(法乐四联症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1例,冠心病3例,瓣膜病1例),2/11单纯冠状动脉瘘误诊,1例仍为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误诊为动脉地管未闭,结论:冠状动脉瘘的异常冠状动脉结构累及右冠状动脉多于左冠状动态,多数瘘于右心腔,其次左心腔,瘘于肺动脉较少,当有合并畸形时,术前超声漏诊较多,术前超声心动显像显像如能提供满意的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患者可不必要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心脏急症,病情重,危险大,及时正确地识别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关系重大,反之,则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汲取教训,现把我院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12例分4组报告如下。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并X综合征1·1病例资料男,69岁。因发作性胸痛、胸闷10年、加重3天入院。10年前开始,每于过度劳累时感胸痛、胸闷,伴颈部紧缩感,疼痛向左肩部放射,休息后可缓解。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予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硫氮酮等药物治疗,症状间断出现。3天前健身活动时再次发作心前区压迫性疼痛,颈部紧缩感,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达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例老年冠心病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合并甲减患者的误诊误治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老年男性,冠心病心脏支架术后因不典型心绞痛症状入我院,入院后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磷酸肌酸激酶增高,诊断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但治疗效果差,多次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无动态演变规律。后经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甲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甲减时,因磷酸肌酸激酶增高,很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动态观察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QT离散度 (QTd)的应用已涉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和随访、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领域。作者分析了 2 4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心电图 ,以探讨PTCA对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19例 ,男 17例 ,女 2例 ,心肌梗死 5例 (男 4 ,女 1) ,年龄 2 1~ 71岁。患者入院前有明显心绞痛发作。入院后经扩冠、抗凝、降脂、对症等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冠状动脉狭窄支数 :1支 10例 ,2支 6例 ,3支 8例…  相似文献   

15.
小儿时期冠状动脉病变多表现为动脉瘤或动脉瘘,两者均有冠状动脉异常扩张,但其血液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明显不同。我科自1994年10月~1997年12月收治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瘘患儿共9例,现作一对比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冠状动脉瘤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个月~11岁。原发病:川崎病7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冠状动脉瘘1例,男,8岁,无伴发的其他心脏畸形。冠状动脉瘤患儿均无与冠状动脉瘤直接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瘘患儿症状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相似,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胸痛5年余.加重半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胸痛,休息后缓解.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性,反复发作。半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每次持续时间延长.且休息不能完全缓解。予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壁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前降支狭窄60%,钝缘支狭窄90%.右冠状动脉狭窄95%。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支架未能完全打开,并脱入右冠状动脉主干中,后患者胸痛加重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肌桥五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君  张悦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4):273-274
冠状动脉肌桥为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约 0 5 %~ 7 5 %有心肌桥的存在[1] 。由于非创伤性检查尚无法明确诊断 ,故临床易误漏诊。我院 1998~ 2 0 0 1年共收治冠状动脉肌桥 5例 ,均误诊 ,后通过造影检查得以确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4 4~ 4 6岁。 1例伴原发性高血压 ,2例伴肥厚性心肌病 ,1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及肥厚性心肌病。1 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有胸痛、胸闷等类似典型心绞痛症状者 4例 ,均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持续性胸痛 9小时 1例 ,误诊为急…  相似文献   

18.
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诊治方法,减少其误诊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变,常规检查未发现瘘存在,误诊及漏诊率达100%。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结论:冠状动脉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常难于确诊,冠状动脉造影或逆行升主动脉造影最具诊断价值。对症状轻微、瘘管细小、分流量少、血流动力学未产生明显改变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反之则需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成人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例成人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的病例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总结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结果: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常合并冠状动脉迂曲、扩张,左右冠状动脉交通支形成.结论:成人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易误诊为先心病一动脉导管未团、冠心痛、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等而延误治疗,临床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非冠心病43例误诊为冠心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但其他疾病亦可出现相似症状,易相互误诊。1993~2004年我院收治43例以胸闷、胸痛为首发表现的非冠心病误诊为冠心病病例,现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