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辨治疫病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将舌象APP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观察,以了解其在疫情环境下的适用性,助力中医药诊治传染病工作。通过实践发现,舌象APP让医生能够较便捷、迅速、灵活地客观采集患者舌象,通过舌象特征数据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新冠肺炎的舌象特征一般规律。舌象APP所采集舌象信息提示新冠肺炎患者舌色以红色为主,苔色多苔白、苔黄或黄白相兼,苔厚、苔腻患者较多。通过此次舌象APP的实践应用,反映出一些问题:(1)舌象APP对舌形、舌苔判断重复性较差,如APP对相同舌图分析结果中舌胖瘦不一致率高达(62.96%);(2)舌象APP分析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区分度较差,未能很好地进一步反映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不同发病时间段的舌象差异及规律;(3)舌象APP所采集舌象特征指标不全,缺乏舌象光泽度(如舌暗)、舌态等信息。本研究启示,应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舌象短视频、定性指标定量化、全面采集舌象特征指标、加强舌象特征标定等改进措施,促进舌象APP的迭代升级,更好助力于中医防治疫病工作。  相似文献   

2.
邹世洁  邹外一  王琳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44-945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3.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36-2538
目的:评价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1例高脂血症患者按中医舌象辨证分为痰浊舌象组、血瘀舌象组、气血不足舌象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脂四项、颈动脉超声的变化;另对83例门诊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舌象辨证中痰浊舌象及血瘀舌象组占多数(73%)。一般资料痰浊舌象组发病年龄相对年轻,病程最短;而虚证舌象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血瘀舌象组在两者之间。进一步实验室指标观察痰浊舌象组以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尤以TG升高为主(P0.01);血瘀舌象组表现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C升高为主(P0.01);而虚证舌象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P0.01),血瘀舌象组和虚证舌象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膜增厚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0.05)。对83例具有痰浊或/和血瘀舌象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自拟调脂饮治疗,患者TC、LDL-C、TG均明显下降(P0.01),但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痰瘀舌象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舌象客观化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脉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舌象采集、图像分割、特征分析是舌象客观化研究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舌象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促进了舌象研究由客观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同时对舌象客观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动态舌象数据库的设想,以期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舌象的特点。两书按纳入和排出规则共得《名医类案》舌象85个,《续名医类案》舌象353个,将复合舌象分解为单个舌象共有618个,两书合并统计各类和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结果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舌色、苔色以及舌黯、舌面瘀点或瘀斑、舌淡、舌嫩、舌苔黄、舌苔白、舌苔厚度、腻苔、齿痕舌、舌下脉络等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出现频数较小,《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舌色的频数也明显小于苔色。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体病变、舌态以及舌干、舌焦、舌苔黑、芒刺、舌烂、舌生疮、舌强+舌不能言+舌短等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出现频数较大。分析认为,两书中出现频数较大的各类和各种舌象均属变化比较显著、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而两书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气分析、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按舌象变化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瘀血舌象组和非瘀血舌象组 ,并进行临床病情程度判断 ,在入院24h内作血液气体分析。结果 :瘀血舌象组患者临床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为重 ,并发肺心病例数较非瘀血舌象组多 ,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瘀血舌象组患者 pH ,PaCO2 和SaO2 较非瘀血舌象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瘀血舌象组病情较非瘀血舌象组重 ,PaCO2 的升高与SaO2 的下降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瘀血舌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实现了舌象信息的获取,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舌象指标的自动分析。为了克服现有舌象采集平台体积大的缺点,我们研制了新型舌象采集装置; 舌象特征分析方面,对舌动态特征以及舌脉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将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对中医舌象信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实验。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些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杨爱萍  陈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9-1540
目的:观察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腹痛、病程的情况,了解其与妇科疾病专业病种临床特点及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共57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7例,其中具有瘀血舌象29例,非瘀血舌象28例。观察瘀血舌象与腹痛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疼痛的性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舌象组随着病期的进展,早中后期瘀血舌象出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种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分别比较都存在同样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种瘀血舌象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多出现疼痛等症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普济方》舌象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世洁  邹外一 《河南中医》2010,30(2):139-142
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普济方》的舌象特点。结果显示: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普济方》中出现频数较小或相对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普济方》中出现频数较大或相对较大。《普济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普济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  相似文献   

12.
实验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521例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进行临床舌象的观察,并对其中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证型进行舌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的舌象特征不同,慢性胃炎病不同辨证分型的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实验建立的舌象资料数据库,为舌象计算机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验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521例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进行临床舌象的观察,并对其中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证型进行舌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病、心血管病、肿瘤病、中风病等不同疾病的舌象特征不同,慢性胃炎病不同辨证分型的舌象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实验建立的舌象资料数据库,为舌象计算机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客观、定量分析不同影像学性质肺结节患者舌象特征,以期为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判断提供舌象特征参数。方法通过运用数字化舌象采集仪采集肺结节患者舌象,提取舌象特征参数,并记录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结果,分析不同影像学性质的肺结节患者的舌象参数特征。结果不同影像学性质肺结节患者舌色、舌苔参数均存在差异,非毛玻璃肺结节患者舌质G值与B值低于毛玻璃患者,非毛玻璃患者与毛玻璃患者在舌苔左侧参数存在差异。结论数字化舌象采集仪能够客观描述不同影像学性质肺结节患者舌象特征,提示舌象参数可为肺结节的病情判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中医舌诊现代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实现了舌象信息的获取,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舌象指标的自动分析。为了克服现有舌象采集平台体积大的缺点,我们研制了新型舌象采集装置;舌象特征分析方面,对舌动态特征以及舌脉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将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对中医舌象信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实验。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些舌象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象,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舌象和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定性定量指标等,并录入舌象临床观察表,研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舌象特征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异常舌象特征主要表现为舌色的改变,以暗色、紫色2种瘀血舌象为主;2)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瘀血舌象组呼吸困难评分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紫舌组呼吸困难评分最高、呼吸困难程度最重,其次为暗舌组;3)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其余舌象与临床其他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异常舌象特征主要表现为舌色改变,舌色以暗色、紫色2种瘀血舌象为主,提示肺间质纤维化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为瘀血内阻,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酌加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前一阶段对舌象的研究后(内容见《舌象之研究(一)》,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5期和7期),初步认为,舌象变化是机体代偿的一个总反应,全身功能代偿失调到不足的阶段时,就能出现“气虚”为主的舌象;机体消耗过甚,影响到某些重要的物质缺乏时,则会出现“阴虚”为主的舌象。为了再次证实以上的看法,我们整理了7例气虚舌象和5例阴虚舌象的典型病例,说明舌象变化的诊断价值。这些病例,都是住院病人,诊断明确,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西药治疗而未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者;我们根据舌象、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整体联系是舌诊的生理基础,象思维则是舌诊的基本思维模式,即通过取象比类,运用舌象呈现的阴阳五行属性特征诊断疾病的方法。舌象有常与变之分,对于正常舌象应法天则地察舌象之动态变化、从容人事明舌象之个性特征;病理舌象的诊察重在寻求规律,故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察舌象明气之虚实以知气之运动、辨阴阳与寒热虚实、定五行五脏之病变部位,以求疾病病机归属。同时对舌质与舌苔在不同的疾病中的标本主次规律进行了总结。通过立足中医象思维总结舌诊研究现状,明晰舌诊的应用原则,为舌诊理论的系统化提供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49篇。  相似文献   

19.
癌症与舌象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临床实践中,舌象观察颇引人注意。舌象在防治癌症中的作用以及癌症舌象原理均有不少报导,特综述如下。癌症的舌象表现癌症的舌象表现与其它疾病相似,但有其一定特点和规律。兹分舌质、舌苔、舌体、舌脉四部分加以论述。一、舌质1980年我们观察了1,046例癌症患者,淡红舌(属正常)占40.7%,青紫舌占49.6%,红绛舌占7.3%,淡白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清人上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8例胃癌患者hEGF含量,分为瘀血舌象和非瘀血舌象,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118例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为91例,占77.1%,胃癌患者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84±0.41)μg/L,非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29±0.48)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92±0.32)μg/L(P0.01);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1)。结论:血清hEGF水平与胃癌患者瘀血舌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