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及B超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指标,建立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回归方程。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入院待产的单胎孕妇200例,分娩前一周由产科医生测量孕妇的宫高、腹围;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小脑横径(TCD)、胎儿腹围(FAC),新生儿出生后准确测量体重,分析这些指标与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得出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包括:胎儿腹围(P=0.000)、双顶径(P=0.000)、孕妇宫高(P=0.000)、股骨长(P=0.034)。其中胎儿腹围对预测胎儿出生体重贡献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336。最终得到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多参数回归方程为:胎儿出生体重EFW(kg)=-3.944+0.006FAC+0.034BPD+0.036×宫高+0.013FL(F=46.294,P=0.000,R2=0.511)结论:临床联合B超指标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径等参数,比较它们预测体重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在我院分娩的产科病例128例,分娩前1周内行B超检查并预测体重,比较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径4个参数作为体重预测参数的准确性。结果胎儿腹围预测准确率达91%,股骨长径的准确率达86%,双顶径、头围的准确率均为78%。结论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径来预测胎儿体重,以腹围准确性最高,股骨长径次之,双顶径及头围再次之。  相似文献   

4.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采用易于测量和获得的孕妇参数(宫高、腹围、身高和体重)预测足月妊娠胎儿体重。经152例训练样本训练后,该组预测胎儿体重符合率为86.84%。利用经训练的网络预测140例胎儿体重,符合率为85%。预测胎儿体重与出生时新生儿体重相对误差≤5%和≤1%者分别占预测总数的58.87%的94.28%,利用网络输入对输出贡献分析可知:宫高、腹围、身高和体重4个参数对胎儿体重影响系数分别为67%、13%、16%和4%。其中宫高影响最大。由此可见,该法与现在的采用孕妇参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中均以宫高为主要参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的指标,探讨超声估计胎儿体重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对287例孕妇在分娩前一周用超声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用7个公式预测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单项腹围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符合率最高。倍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并不优于单项腹围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并与临床常用公式估计胎儿体重作比较。方法:选择临产前0~7d、单胎、足月产妇231例,B超测量上述径线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一),同时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根据公式计算胎儿体重(方法二),与出生后实际体重比较,并比较不同操作者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别。结果:231例产妇的足月胎儿进行预测,出生体重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4、0.336(均P〈0.01),|r|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超声体重与出生体重更加符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预测正常产、巨大儿及异常产的符合率分别为88.1%、81.0%、64.7%;71.6%、47.6%、23.5%。甲、乙2位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用于预测胎儿体重是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比较(附巨大胎儿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预测胎儿体重的7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一种较好的公式。方法:对分娩巨大胎儿的98例孕妇的宫底高、腹围以及其中64例B超测定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分别以7种公式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如下:①双顶经+股骨长≥17cm;②宫底高+腹围≥140cm,以上两种情况可考虑巨大胎儿;③胎儿体重(g)=(宫底高-n)×155(以先露高低定n为11、12、13);④胎儿体重(g)=宫底高×腹围+150;⑤胎儿  相似文献   

8.
戴清 《海南医学》2011,22(12):70-7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的意义。方法观察256例孕中期孕妇,随访孕妇至分娩,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观察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应用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肝脏长度(LL)、腹壁皮下组织厚度(SCTT)情况及监测新生儿体重及身高,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孕中期孕妇中共发生GDM21例,发生率为8.2%,超声生物测量所得指标中两组相比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腹壁皮下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长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身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指标中只有LL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在孕中期应用超声生物测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评估胎儿加速生长情况,其中LL意义较大,可作为监测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清 《海南医学》2011,22(10):82-8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加速生长的意义。方法观察256例孕中期孕妇,随访孕妇至分娩,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观察组,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归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应用超声生物测量评估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头围(HC)、腹围(AC)、肝脏长度(LL)、腹壁皮下组织厚度(SCTT)情况及监测新生儿体重及身高,探讨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孕中期孕妇中共发生GDM21例,发生率为8.2%,超声生物测量所得指标中两组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腹壁皮下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长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身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指标中只有LL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在孕中期应用超声生物测量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评估胎儿加速生长情况,其中LL意义较大,可作为监测指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胎儿的体质量、预测胎儿有无过度增长风险中的作用,给临床提供合理化的指导意见。方法回顾分析133例GDM孕妇,随访孕妇至分娩,随机挑选450例非糖尿病孕妇做对照,糖尿病孕妇于妊娠(27~28、31~32、35~36周、分娩前)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径等,评估胎儿的体质量,探讨胎儿体质量与胎儿过度增长的关系。结果 GDM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0.52%(14/133),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2.22%(10/4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巨大儿及非巨大儿在27~28、31~32、35~36周,超声评估胎儿的体质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GDM孕妇胎儿体质量的不同孕周的监测,可以预测胎儿有无过度增长的风险,从而控制巨大儿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治疗与否及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分成治疗组(A组,37例)与未治疗组(B组,22例),观察母儿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未治疗组的母儿并发症比治疗组明显增多,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重视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及早诊断及治疗,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汤栩文  秦庆新  林斯  谢晓斌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192-1193,123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常见母胎并发症与孕母血清、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并阐述其意义。方法在孕龄24~28周之间被诊断患有GDM的孕妇中收集产前检查提示存在母胎并发症的孕妇,为病例组,总数为264例;随机选择GDM无母胎并发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孕母血清VEGF水平,分娩后收集胎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的mRNA表达。结果①GDM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孕母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②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孕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③GDM合并胎儿FGR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④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组织中VEGF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①GDM孕母血清低VEGF水平可作为GDM产前预测合并FGR的筛查指标之一。②GDM孕母血清高VEGF水平可作为GDM产前预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36 例GDM 孕妇(GDM 组),118 例糖耐量异常孕妇(GIGT 组)及106 例糖耐量正常孕妇(GNGT 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I)/ 缺失(D)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随访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相应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DM 组DD 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GNGT组,而I I型低于GNGT 组( <0.05)。GDM组中ID、DD基因型FPG、Fins、 ACE 及HOMA-IR 均高于I I 型(p <0.05)。GDM 组ID、DD型妊娠结局中胎膜早破、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例数均高于I I 型( p<0.05)。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GDM的危险因素。DD 基因型为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ACE(I/D)基因单核苷酸DD 型是GDM和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何莲珠  陈萍  伍风群  姜卉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1):1167-1169,1175
目的探讨城区与乡镇非农业人口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差异及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临床防治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6年1月在高要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前健康、无合并症的3543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城区及乡镇非农业人口孕产妇依次分为A组(2731例)和B组(812例),对两组年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时间、孕前体重指数(BMI)、GDM、GIGT诊断孕周、GCT的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及母儿围产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B组在GCT的检查时间,GDM、GIGT的诊断孕周迟于A组;GCT异常率、GDM、GIGT的发生率和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高征、早产、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比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应将孕早期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普及到乡镇卫生院,使乡镇孕妇的GDM和GIGT得到预防和及时诊断、合理干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将G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注射诺和锐,观察组诺和锐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记录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羊水过多、早产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治疗GDM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52例及健康孕妇60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3.8%,手术产率为69.2%,胎、婴儿疾病的发生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23.3%和16.6%,并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Mymensingh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Mymensingh. It lasted for one year commencing in July 2003, and was designed to find out and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with a view to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s. Forty cases of GDM with single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forty other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out GDM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group.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chart were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in this study.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done manu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GDM mothers had a higher risk of complications like pre-eclampsia, hypertens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cesarean delivery. On the basis of these findings, however,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GDM may be adopted for better pregnancy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空腹血糖(FPG)及体质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4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 GDM 发生率,对比 GDM 及非 GDM 孕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 GDM 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 GDM 的预测价值。结果416例孕妇中,诊断为 GDM 者68例(16.35%),非 GDM 者348例(83.65%)。GDM 组孕前舒张压、FPG、BMI 及孕24~28周 FPG 均高于非 GD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GDM 组与非 GDM 组新生儿体质量、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孕前 FPG、BMI 与 GDM 发生密切相关(P <0.05或 P <0.01),其诊断 GDM 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0.571。结论孕前FPG、BMI 与 GDM 发生密切相关,孕前6个月内做好相关筛查工作对预防 GDM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静  周莉  范玲 《医学综述》2012,(18):3067-3068,307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与胰岛素抵抗(IR)及血脂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GDM产妇共248例,根据血脂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64例及血脂正常组84例,比较两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指数,以及HOMA-IR指数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不同血脂水平GDM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血脂异常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C肽水平、HOMA-IRI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HOMA-IR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5)。血脂异常组GDM患者发生巨大儿及子痫前期结局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明显的IR及脂代谢紊乱,且IR和血脂异常关系密切,如能有效降低血脂浓度,将更有助于减少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早期干预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南京市迈皋桥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住院分娩的、孕周≥28周的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为GDM的患者110例,其中84例血糖控制满意的为干预组,余26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的孕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母儿并发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患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积极控制GDM,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