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内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三个不同市区的农村社区为调查点,设计调查问卷入户调查。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做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处理。结果江苏省农民对新农合的总参合率达到80.56%,在参合对象中,总自愿参合率达到93.48%;全家都参合的占到74.48%;在非全家参合的调查对象中,老年人参合率高于中青年,中青年参合率高于儿童。在调查对象中,外出打工人员的参合率低仅有7.86%。这些指标在经济状况不同的三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提高参合率。结论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参合率高、自愿参合率高、全家参合率高,外出务工人员参合率低。自愿参合的前提下,农民存在着一定的逆向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平衡地区卫生服务的差距。提高参合率以及保障外出务工农民享受合作医疗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伦市(县级)作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3年开始实施试点工作。通过两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没有设想中那么高,参合率并不理想。依照国家规定,试点县参加新农合的人数不能低于农村人口的60%,而海伦市新农合参合率仅为48%。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2008,(2):62-64
2003年国务院确定云南省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之一,并在我省20个县(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我省新农合试点县扩增到52个,2007年在中央支持下,新农合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参合农民3100万人,参合率86%。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过程中,我省宣威市大胆探索,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试行药品“竞价采购、统一配送”,经过3年多的实践,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开始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章就影响安徽省新农合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参合率,完善方案、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加大新农合的基础、配套建设、提高新农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对策,以促进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方法]在归纳山西省新农合实行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山西省三个地级市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现的问题。[结果]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医保卡的使用率低;参合农民报销费用低;参合农民的就医场所偏向于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结论]新农合实施效果不理想,应该合理完善补偿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增强宣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至2006年12月底,已有任城、兖州等6个省级新农合试点县(市)和市中区、泗水、微山等6个市级试点县(区)。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新农合工作,全市参合人口共计563.73万人,参合率为91.74%。2006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受益率为48.7%;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为19.17%,[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基金监管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参合农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情况、满意度,重点调查与分析了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基金监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参合农民有效监管的对策,保证新农合基金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年4月和2006年1月先后在叙永县、纳溪区正式启动,截止2008年底,新农合制度已在全市四县三区全面实施,覆盖全市404.万多农民群众,平均参合率达90.31%.该文从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出发,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期为对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一直存在着医疗基金的监督问题,一些地方参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对于新农合的资金管理存在疑问。我们在国情调研中发现,重庆市石柱县新农合的监督问题解决的很好,其关键点是参合农民自发成立了新农合协会。本文对石柱县新农合协会的监督模式的产生、发展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度和关注度讨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监管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参合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保障对象,他们对新农合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构成了新农合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影响到其参与新农合监督、发挥监管作用的情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了四川省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分析了导致参合农民对新农合认知和关注度不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发挥参合农民对新农舍监督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浙江省2003-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浙江省2003-2010年新农合相关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较高;基金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且使用率较高;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的结报率和补偿率持续增高。结论: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较高,但需调整政策,优化筹资来源,提高筹资水平,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医改三年来我国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安徽、河南和陕西作为样本省市,抽取四省市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数据,以2008年的数据作为基数,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分析四省市新农合运行情况。结果:新农合的人群覆盖率逐年提高,2011年四省市的参合率均在96%以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水平逐年提升,2011年住院实际补偿比在45%以上,但参合农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未见明显减轻。新农合基金筹集和支出水平增长速度较快,收支趋于平衡;经办管理资源不足,监管仍需加强;新农合异地结算和即时结报取得进展,但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结论:医改三年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取得明显成效,覆盖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均有所改善;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新农合自身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新农合仍面临挑战,可持续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支付方式改革亟需突破,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保制度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建议:抓紧落实稳定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加强新农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基金监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减轻参合农民疾病负担;探索新农合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状况及住院补偿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农合运行状况及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方法:利用系统抽样方法在4地对1034名参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路径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住院补偿比的因素。结果:受访者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为20.58%;新农合补偿后住院费用构成灾难性支出的比例减少了7.5%,贫困率降低5.49%;受访者对住院补偿制度的知晓率为31.81%,满意率为98.75%;23.5%的受访者愿意缴纳20元以上的个人参合费。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与住院补偿比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可以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补偿金额和住院补偿比例产生影响。结论:新农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疾病负担,但住院补偿比例偏低,参合者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知晓率较低;参合者就诊医院级别是影响住院费用和住院补偿比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第一批试点地区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方法:利用第一批试点地区2004 -2010年各省统计报表数据,对基金运行的关键性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经历7年的运行第一批试点地区的参合率达到96%,累计筹资超过591亿元,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基金支出规模增幅较快,基金支付范围不断扩大,除住院,普通门诊外还兼顾了分娩、大额门诊等;基金的流向主要在县内医疗机构;基金的使用率较高,近年来保持在85%以上.结论:新农合目前仍缺乏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也面临基金超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东部X省不同经济类型区域新农合均等化程度及趋势,为各地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新农合均等化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方法:选取东部典型X省为现场,采集2005—2011年该省所有涉农县新农合实际运行的数据资料,运用差异系数、平均系数、泰尔指数法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该省三类区域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尚未达到底线均等。2005—2011年全省及三类区域间和区域内新农合参合覆盖面、筹资水平及住院实际补偿待遇差异,总体上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欠发达区域均等化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类区域。结论:该省及三类区域新农合均等化呈现逐年优化改善并趋稳态势;省管县财政体制机制创新为其均等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形成条件;建议构建省管县财政分类转移支付促进新农合均等化发展的动态预测模型,进一步优化调整筹资机制;推进新农合省级统筹管理,以促进其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时期农民参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4年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业人口覆盖情况和卫生八项目试点县调查数据,利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结果:政府新农合政策干预对农民参合产生积极影响;农民低收入、人口流动和低文化素质等对该制度的成长产生负调节作用。结论:新农合应该设计和完善相应制度,以适应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地农民疾病风险发生规律与特点,研究新农合管理决策措施。方法:利用关联规则分析与疾病频率和疾病费用相关的强关联规则。结果:与疾病频率相关联的强规则是:住院分娩=〉女性、骨折、阑尾疾病=〉男性,年龄≥65岁=〉循环系统疾病、年龄〈15岁=〉消化系统疾病和年龄≤5岁=〉呼吸系统疾病等;与住院费用相关的强规则是:(损伤、中毒)U(县级住院)=〉高级别费用、地市级以上的住院=〉高级别费用;与补偿后较高个人负担相关的规则是:(年龄〈0.5岁)U(性别=男)=〉(报销后自负费用〉2 500元)。结论:当地新农合管理应加强高危人群的重点疾病风险控制、完善转诊(会诊)制度、扩大新农合婴幼儿用药报销范围等是降低新农合基金支出、降低个人疾病风险应慎重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合人群住院受益公平性。方法:将参合对象划分为五保户、低保户、一般参合对象3个类别,利用肥西县2011年全年新农合住院补偿数据,分析3类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及新农合补偿受益情况。结果:3类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的住院受益率、住院流向、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均存在差异,相对最贫困的五保户的住院受益率、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最高。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受益较为公平,这于新农合政策向贫困群体倾斜有关。同时存在贫困群体对高层次卫生服务的利用相对较少及其他参合人群就诊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7月1—15日对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岳西县2112名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现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率、比、Gini系数、集中指数(CI)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点地区5组收入状况居民中,从最低收入组到最高收入组的2周门诊就诊率分别为48.14‰、82.90‰、65.88‰、48.72‰和50.66‰,CI值为-0.026,各组居民就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近一年内住院率分别为59.08‰、67.36‰、51.76‰、58.97‰和52.86‰,CI值为-0.017;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95.40‰、243.52‰、230.59‰、225.64‰和176.21‰,CI值为-0.055,不同收入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χ^2=18.42,P〈0.01),随收入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5组收入居民中,年人均医药费用占人均家庭支出比例分别为36.12%、26.18%、22.47%、23.26%和15.65%。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措施前后,住院患者的Gini系数分别为0.445和0.448。结论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趋于公平性,但农村居民在卫生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面存在不公平性,低收入居民有较高的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西部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现状。方法:利用中西部地区7省10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中西部地区农民三年持续参合率为95.7%,未来意愿参合率为79.9%,47.9%的农民了解新农合的相关内容,19.3%的农民认为住院报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参合行为与年龄、职业、家庭规模、健康状况、新农合了解程度、补偿比等变量有关。结论:中西部地区农民持续参合率较高,但是部分人员参合意愿并不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相对偏低;中西部地区新农合住院补偿水平相对偏低。建议: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补偿比,兼顾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同步调整,保持不同机构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强政策宣传和简化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