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1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腹围,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脂( TG、TC、HDL-C、LDL-C),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39...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病因。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纳入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365例为代谢综合征组,健康人100名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病因学资料,分析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病因。结果:痰热互结证177例(48.5%),肝火亢盛证61例(16.7%),脾虚湿盛证53例(14.5%),痰湿中阻证8例(2.2%),肝肾阴虚证39例(10.7%),兼夹血瘀证27例(7.4%);病因学方面,性别、饮食油腻、饮食喜咸、久坐习惯、吸烟、饮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以痰热互结证为主要证候,性别、饮食油腻、饮食喜咸、久坐习惯、吸烟、饮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血管内皮功能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MS)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根据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67例)和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50例),另设对照组37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黄醇结合蛋白4、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差异。结果 (1)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组(P0.01),且两组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1),且两组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黄醇结合蛋白4与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黄醇结合蛋白4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航海人员健康素养与代谢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210名航海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航海人员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患病现状及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10名航海人员代谢性疾病患病率57.14%(120/210)。患单种代谢性疾病患者75名(62.50%),其中脂肪肝患者18名(24.00%)、高尿酸血症患者26名(34.67%)、高脂血症患者29名(38.67%)、高血压患者2名(2.67%),合并两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占37名(30.83%),合并3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占8名(6.67%)。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航海人员糕点甜食、油炸食物、碳酸饮料摄入频率较高,而蔬菜、水果摄入频率有待提高,均衡饮食率仅为79.52%(167/210),吸烟率高达48.57%(102/2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10分(OR=2.079,95%CI:1.467~3.022)、健康技能得分<30分(OR=2.237,95%CI:1.796~3.233)、吸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调查,测定其代谢指标,世界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统一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结果:共入组259人,其中男性153人(59.1%),女性106人(40.9%),平均年龄(52±9)岁(21~76岁)。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9.3%(76/259),女性的患病率(39.6%,42/106)与男性的患病率(22.2%,34/153)存在统计学差异(x2=9.144,P<0.05)。Logistic回归发现代谢综合征与性别、腰臀比、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相关,为其危险因素。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多的代谢综合征,尤其是女性肥胖患者,应及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探讨兔体外循环(ECC)期间心肌代谢变化。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缺血组(I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I组与IR组行右腋动脉、右房插管建立ECC,I组主动脉阻断120 min后取左室心肌组织;IR组主动脉阻断120 min开放,心肌恢复灌注120 min后取左室心肌组织;C组正中开胸、右腋动脉、右房插管后取左室心肌组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作得分图,差异物质鉴定采用OPLS-DA分析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与独立样本t检验P0.05,代谢物行载荷图、热力图分析,并进行差异物代谢通路分析。结果缺血期间代谢差异不显著(Q~2Y=0.357),13个代谢物质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VIP_(差异物)1,P_(差异物)0.05),主要涉及鸟氨酸循环及嘧啶代谢通路。再灌注期间,心肌代谢发生显著变化(Q~2Y=0.714),82个代谢物质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差异代谢物VIP值1,P_(差异物)0.05),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代谢(花生四烯酸、油酸、亚油酸、茉莉酸甲酯)上调,与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相关的产物次黄嘌呤、黄嘌呤核苷均增加,腺苷相关代谢产物及三羧酸循环琥珀酸及其代谢产物下调。结论基于兔ECC灌注HTK液模型的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缺血期间心肌代谢变化不显著,但再灌注期间心肌代谢显著上调,参与氧化应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嘌呤代谢明显增加,抗氧化剂谷氨酰胺生成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代谢特点.方法 应用1H-MRS成像系统检测24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双侧海马N-乙酰天冬安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等4种代谢产物,分别计算海马双侧NAA/Cr、Cho/Cr以及mI/Cr比值,作为反映NAA、Cho和mI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性;利用组内代谢指标双侧比较,结合单侧化指数分析海马代谢的左右对称性.结果 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左侧海马NAA/Cr(1.50±0.2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1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左侧海马NAA/Cr明显高于右侧(1.45±0.1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左右两侧海马NAA/Cr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化指数分析显示,对照组双侧海马NAA/Cr具有不对称性(LNAA/Cr=1.09±0.03,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双侧海马NAA/Cr不对称性(P>0.05).自杀未遂抑郁症组任何代谢指标与疾病病程、发作次数、疾病严重程度(HAMDl7评分)和药物使用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自杀未遂抑郁症左侧海马代谢下降,双侧海马代谢不对称性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7例,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3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明显增高,MS组β细胞功能较非MS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尿酸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的发病比例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结论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害较重,冠心病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血清代谢组学谱特征。方法 分别建立NAFLD、T2D和AS小鼠模型,采用液质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PLC-MS)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代谢谱,基于R语言MetaboAnalystR包分析数据,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非靶向KEGG富集分析获得差异代谢通路,最后将差异代谢物与血脂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NAFLD、T2D和AS共同拥有48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磷酸戊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通路(P<0.05),且差异代谢物与血脂显著相关。与对照组相比,NAFLD、T2D和AS主要个性代谢通路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P=0.09),半乳糖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淀粉和蔗糖代谢(P<0...  相似文献   

10.
周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35-36,38
目的探讨青少年代谢综合征与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7~18岁青少年90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250名(A组),肥胖340名(B组),体重正常310名(C组),测量其身高、腰围、血脂、血糖及胰岛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M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围、血压、FBG、TC、LDL-C、TG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三组间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代谢综合征各项目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青少年,并且腰围、血压、血脂等代谢综合症的相关因素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高危因素及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两组:A组合并代谢综合征(44例),B组无代谢综合征(156例),比较两组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乙肝病毒感染史、乙型肝炎病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乙型肝炎病程方面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乙肝病毒感染史、病毒载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糖尿病和高血压家族史、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3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249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FPG×Fins/22.5).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IR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IR参与了高血压和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赵玉铁 《吉林医学》2014,(9):1870-1870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对代谢综合征靶器官左心室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检测炎性反应因子Hs-CRP,并且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腹围、空腹血糖、血脂、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Hs-CRP和LVEF的关系。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炎性反应因子Hs-CRP与TG、LDL-C腹围、收缩压、舒张压、FB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Hs-CRP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LVEF负相关。结论:炎性反应与代谢综合征左心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合并代谢综合征),对照组(n=77,无代谢综合征),收集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严重创伤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1个月生存情况,分析MS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肾损伤、MODS、ARDS、心脏骤停、褥疮、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唯一MS组分。结论:代谢综合征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不良预后具有密切关系,其中糖尿病组分与患者早期生存率密切相关,临床对合并代谢综合症的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以改善其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测定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2例高血压、48例2型糖尿病及9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标本.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患者中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52.38%、39.58%、58.16%)明显高于血清肌酐(16.67%、25.00%、45.92%)、尿素氮(11.90%、22.92%、36.73%);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Cye-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UN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代谢综合征组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Cys-C可作为代谢综合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丹酚酸C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大鼠灌胃丹酚酸C后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代谢样品用强阴离子交换小柱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制备后,采用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ESI/Q-TOF MS/MS),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获取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大鼠血浆和尿液中检测到丹酚酸C原形成分和5个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caffeic acid(M1),monomethyl-salvianolic acid C-monoglucuronide(M2),dimethyl-salvianolic acid C-monoglucuronide(M3),dimethyl-salvianolic acid C-monoglucuronide(M4),dimethyl-salvianolic acid C(M5)。结果表明丹酚酸C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甲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患者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ApoB100水平,了解ApoB100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无合并代谢综合征组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测定ApoB100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ApoB100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根据患者伴发的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分为1~3组,并对组间ApoB100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ApoB100水平比2型糖尿病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ApoB100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ApoB100水平随着伴发的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ApoB100水平与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I呈负相关(P<0.01),与血压、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oB100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6-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2周,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将其分为快代谢组(n=61)、中代谢组(n=121)和慢代谢组(n=28),计算服药前及服药后1 d、5 d各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进行分析,并于服药前及服药后7 d、14 d进行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同时采用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因素。结果各组服药后1 d、5 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P0.05),但快代谢组服药后1 d、5 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低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各组服药后7 d、14 d NIHSS评分均较服药前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服药前升高,但快代谢组服药后7 d、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ADL评分显著性高于中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其中携带有等位基因*2和/(或)*3对氯吡格雷疗效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癌旁黏膜及正常黏膜的代谢差异。 方法 选取25例CRC患者,分别取癌组织、癌旁黏膜和正常黏膜各1份,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分析平台对组织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3种组织间相互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建模,分析差异代谢物并在KEGG数据库中映射,找出相关代谢通路。 结果 与正常黏膜相比,癌组织中有47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及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代谢明显改变(P<0.05);癌旁黏膜中有3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明显改变(P<0.05)。癌组织与癌旁黏膜相比,有34种差异代谢物(P<0.05, q<0.05),其半乳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及谷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代谢明显改变(P<0.05)。 结论 CRC癌组织中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引起的抗结核药物肝损伤(AT-DILI)影响着患者疗效和健康。遗传因素可影响药物代谢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从而导致AT-DILI的发生。这些AT-DILI易感性相关蛋白可作用于药物代谢过程(与Ⅰ相代谢酶、Ⅱ相代谢酶的活性均有密切关系),代谢物质积聚过程(影响着胆汁酸、脂肪酸和含铁血黄素的积聚),免疫反应过程(影响多种免疫因子的功能与表达)及氧化应激过程(影响氧化因子的表达及相关氧化反应的信号通路)。未来,对遗传多态性的研究有望发现AT-DILI敏感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AT-DILI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