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脑干脑炎27例MRI与MRS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干脑炎MRI、MRS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7例脑干脑炎发病年龄、临床特点、MRI与MRS及药物疗效进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病因、MRI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男女发病率相等,以青壮年居多,多侵犯脑桥,以单侧第Ⅵ、Ⅶ脑神经损害最多见,锥体束受损较轻,MRI及强化对诊断有一定价值.MRS可监测病灶部位代谢改变,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多有前驱感染史,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侵犯脑桥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MRI对诊断较有帮助,激素及抗病毒治疗有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脑干脑炎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诊断价值与脑干梗死及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0例脑干脑炎、20例脑干梗死和20例脑干肿瘤MRI表现特点,并进行鉴别比较。结果脑干脑炎MRI表现为脑桥中脑及延髓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脑桥>中脑>延髓,增强扫描大多不强化,MRA多无异常;脑干梗死病变较为局限,形态为不规则形,多为单侧发病(18例),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椎-基底动脉可有异常(11例),增强扫描可有斑片状或环状强化(15例),脑干肿瘤多为单侧局限病灶,脑干膨胀,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多有强化(19例)。结论脑干脑炎MRI其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不难与脑干梗死及脑干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10例脑干脑炎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 结果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侵犯脑桥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 脑干脑炎的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有关,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头颅MRI检查,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患儿的阳性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中17例脑内有异常表现,阳性率42.5%(17/40),病灶单发患儿8例,病灶多发患儿11例,累计延髓3例,脑桥5例,延髓+脑桥6例,中脑1例,脑干及小脑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诊断价值与脑干梗死及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0例脑干脑炎、20例脑干梗死和20例脑干肿瘤MRI表现特点,并进行鉴别比较。结果脑干脑炎MRI表现为脑桥中脑及延髓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脑桥〉中脑〉延髓,增强扫描大多不强化,MRA多无异常;脑干梗死病变较为局限,形态为不规则形,多为单侧发病(18例),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椎一基底动脉可有异常(11例),增强扫描可有斑片状或环状强化(15例),脑干肿瘤多为单侧局限病灶,脑干膨胀,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多有强化(19例)。结论脑干脑炎MRI其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不难与脑干梗死及脑干肿瘤作出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波谱(MRS)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171医院接受CT检查及综合治疗的2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7 d内进行头颅MRI及MRS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及超导磁共振进行T1、T2、Flair序列扫描,选择合适的靶点进行MRS检查,明确颅脑损伤的部位及性质。对头颅CT、MRI及MRS的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图片及资料进行比照,并且对比头颅CT与MRI+MRS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其中包括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并分析MRS检出损伤部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总检出率为33.3%,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为25.9%;MRI及MRS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总检出率为85.2%,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检出率为5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及MRS检出损伤的患者组的Barthal指数及DRS均分与未检出异常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rthal指数41~60分和≤40分患者的NAA/Cr、NAA/Cho与60分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S均分为4~30分患者的NAA/Cr、NAA/Cho与DRS均分为0~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与MRS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干脑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男性发病率高,青壮年居多,多侵犯桥脑至延髓锥体交叉以上,可合并其他部位受累,脑脊液改变不明显,MRI可发现病灶.结论脑干脑炎病因不明,病原学常难以明确,推测是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损伤所致,呈单相良性病程,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MRI表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7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MRI结果,比较儿童与成人的MRI表现。结果儿童病毒性脑炎常表现为对称性病灶,且更易累及丘脑、脑干,较少累及大脑半球。而成人病毒性脑炎更易累及大脑半球。结论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部位存在差异,MRI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脑干梗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53例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脑干梗死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复杂,梗死部位多位于脑桥,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类型,MRI对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预后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应尽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起病多见。4例病人头颅MRI有异常发现。结论头颅MRI对某些病人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磁共振序列MRI、DWI、ADC值、MRS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DWI、ADC值、MRS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Ⅰ组(n=15)DWI优于常规MRI,Ⅱ组(n=9)DWI与常规MRI基本一致,Ⅲ组(n=10)常规MRI优于DWI。3组ADC值与发病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按病情轻重分组,轻度损伤组(GCS 9~15分)28例,重度损伤组(GCS 3~8分)8例,病变区域检测NAA/Cho降低,比值降低与病情损害程度呈正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研判磁共振不同序列表现及其变化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3例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脑干梗死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复杂,梗死部位多位于脑桥,腔隙性脑梗死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类型.MRI对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预后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千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诊断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脑干梗死预后差别很大,应尽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和头颅MRI 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起病多见.4例病人头颅MRI有异常发现.结论头颅MRI对某些病人的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多模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线粒体脑肌病病灶多位于颞、枕、顶叶,病灶具有不符合脑动脉分布及游走性的特点;4例患者病灶对称性累及豆状核、丘脑和(或)尾状核;2例患者大脑、小脑、脑干萎缩,脑室增大,脑沟增宽。病灶均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陈旧性病灶T2信号稍高;MRA:10例新发病灶处脑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较对侧相应脑动脉增粗,信号增强;MRS:14例新鲜病灶可检出倒置的乳酸双峰波及NAA/Cr降低。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式MR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MRI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组织代谢,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代谢情况的成像方法,目前在神经外科得到广泛运用。脑干疾病是神经外科中诊断及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类疾病。本文对MRS在脑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Ma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作者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3例抗Ma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抗Ma2抗体相关脑炎临床表现包括记忆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1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3例患者血清抗Ma2抗体均呈阳性,脑脊液中该抗体阳性1例。3例患者均有头颅MRI多发异常信号,主要位于边缘系统和脑干上部。1例患者发现肺癌。结论抗Ma2抗体与边缘性脑炎或脑干脑炎关系密切。对于抗Ma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需要重点排查潜在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 94例脑干肿瘤和30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 ,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患者在平均发病年龄(19 8岁、36 7岁 )、缓慢起病 (6 7 0 %、10 0 % )、双侧神经体征 (2 2 3%、90 0 % )、CT未见异常 (39 4 %、73 3% )、出现低密度灶 (4 7 9%、2 6 7% )、MRI未见异常 (1 4 %、31 2 % )、出现长T2 信号 (95 5 %、6 8 4 % )、边界清楚(5 0 7%、10 5 % )、有增强表现 (79 5 %、2 0 0 % )及预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0 1) ;而脑脊液 (CSF)、脑电图 (EEG)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干肿瘤与脑干脑炎在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有其不同点 ,尤其影像学 ;而CSF、EEG则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脑干脑炎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 对15例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死亡者脑局部解剖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7例出现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头晕6例;复视、头痛、呕吐各2例;意识不清、眼睑下垂、面部麻木各1例。全部患者均有颅神经损害,9例锥体束和5例感觉长束征,8例小脑征,4例Horner征,2例昏迷。MRI显示10例在脑干内相应部位有异常病灶。尸检病例显示病灶位于脑桥至延髓锥体交叉处,中心部呈灶性坏死和片状出血,大片髓鞘脱失、轴索肿大伴弥漫性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应用抗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阴性。存活的14例预后良好,平均随访39.9个月无复发。结论 脑干脑炎呈单相良性病程,非多发性硬化的首次发作。病原学常难以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方法对21例确诊的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患者痊愈6例,死亡1例,其余症状好转。结论本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出现脑干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脑桥最易累及,常表现为头晕、脑神经受损、锥体束征。头颅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怀疑此病时应尽早应用激素治疗。本病预后较好,不易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