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吐鲁番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对吐鲁番地区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前后在二县一市分别选取2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00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17%(602/1 200),宣传教育后为79.20%(975/1 2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3,P=0.00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水平较高,对性传播的预防和蚊虫叮咬、日常接触是否传播的知晓水平相对较低;宣传教育前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宣传教育后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78%,维吾尔族学生知晓率最低,为73.63%;调查学生从电视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比例最高,宣传后为81.48%,其次为免费宣传资料,宣传后为67.59%。结论在吐鲁番地区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幅度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艾滋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为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及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分别于2010、2013两年在本市城区中学校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其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歧视态度情况。结果:2010、2013年共调查中学生910人,初中学校的知识知晓率高于职业高中及普通高中;高年级学生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级;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正确态度持有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χ2=28.904,P0.001;χ2=7.706,P0.05);日常生活接触知识与性传播知识知晓情况影响态度改变。结论:攀枝花市开展的学校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总体有效促进了学生减少歧视,但正确态度持有率仍低于80%,需加强学生专题健康教育,注重艾滋病日常生活防治知识及性知识教育;打破年级界限,全面均衡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桂东某高校2019级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 366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分别于讲座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大学新生中,对艾滋病新"国八条"知识,干预前总知晓率为80.5%,干预后总知晓率提高到96.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P 0.01)。结论该校大学新生已具备一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不够全面,提示高校尚需对大学新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性健康宣教,切实提高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射阳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中学24个班级共1 3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7.05%,初中生知晓率为4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男生为71.58%,女生为6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为电视、书籍、报刊及免费宣传材料。结论射阳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应加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中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莒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在莒县选择10所中学,运用结构式问卷对1834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结果莒县中学生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2.10%,城区(64.97%)高于乡镇(57.75%)(P〈0.01);高二年级学生(66.56%)高于初二年级学生(57.34%)(P〈0.01);男生(64.89%)高于女生(58.66%)(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4.45%、55.78%和65.27%。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76.83%)、网络(70.17%)、宣传材料(68.70%)。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6.29%)高于干预前(62.10%)(P〈0.01)。结论莒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中专医学生结核病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估该类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取宜宾卫生学校中专学生523人,用自设计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结核病核心知识问题总体知晓率为54.7%,男女结核病知识知晓率(53.59%vs 5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0,P0.05),不同年级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640,P0.01),一年级学生知晓率42.55%,二年级学生知晓率57.23%,三年级学生知晓率72.52%;不同来源地学生总体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0,P0.01),城市vs农村:62.0%vs 50.3%(P0.05)。对结核病的态度积极者占78.6%,对结核病预防的相关行为较差,83.7%的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是通过手机等多媒体。结论中专医学生结核病知识匮乏,行为较差,但态度良好,应结合多种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对疾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506名大学生、509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学生为67.98%、中学生为65.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68.77%的大学生和84.28%的中学生对艾滋病感到恐惧和害怕,18.77%的大学生和21.61%的中学生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学同班或同桌;14.23%的大学生和3.54%的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0,P0.01)。结论淮安市淮阴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中学生结核病知晓情况,对结核病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石河子市10所中学(初、高中)作为调查干预现场,对抽取学校的每个年级的班级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共计2 575名在校中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前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实施前后学生的总体知晓率从62.3%(18 973/30 464)上升到79.7%(24 281/30 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64.9%升至干预后的81.6%,结核病态度行为知晓率由57.8%升至76.5%;对干预前结核病知晓基线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OR=1.36,95%CI=1.05~1.75,P0.05)、维吾尔族(OR=0.42,95%CI=0.30~0.57,P0.01)及哈萨克族(OR=0.70,95%CI=0.51~0.95,P0.05),初中生及父母有较低文化程度(OR=1.62,95%CI=1.17~2.25,P0.05)的学生得低分的危险性较大;单个信息知晓情况中,干预前学生对个别相关知识匮乏,干预后均有提高(均P0.01),但对"结核病的严重性,是法定的哪类传染病"(69.5%)、"结核患者服药治疗需要多久"(70.4%)等问题的知晓仍然较低。结论干预前学生对结核病的知晓率较低,健康促进对其提高效果显著,但中学生部分结核病知识仍然不足,对结核病的部分相关态度也仍需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初中生以及家庭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安徽省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宣传效果,为下一步制定示范区工作计划和实现艾滋病综合防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个示范区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9年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调查的10 994名中学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0%,较2009年(52.0%)明显提高(χ2=1008.109、P0.001);其中初中学生为70.3%,高中学生为83.4%,与2009年初中(42.6%)和高中(65.6%)的知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初中=608.292、P0.001,χ2高中=280.92、P0.001)。结论在示范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但知晓率仍较低,同《五年行动计划》中2010年目标(95%)和示范区的2013年终期目标(95%)比较差距明显,应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以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嘉定区中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状况,给有关部门制定针对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区4所中学的高一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为77.6%。10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中,有78.4%的学生能答对8项及以上,能全部回答正确的只有11.3%。重点中学的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重点中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01)。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不能全面地掌握,需对他们深入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张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与相关知识来源途径的现状,为制定适合中学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74名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艾滋病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母婴传播知晓率94.7%,血液传播知晓率91.4%,性传播知晓率为45.7%。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9.5%。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9.8%)、书籍(64.4%)、报刊(59.6%)、免费宣传资料(57.8%)和学校教育(53.7%)。职业中学学生的艾滋病的知晓水平高于初级中学学生,乡镇中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水平高于城镇中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在部分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和非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在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应增强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5月,按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开封市某高校选取320名学生,利用社团志愿者对所选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活动,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除"输入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后会感染艾滋病吗?"外均有明显的改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66.9%提高到99.1%(χ~2=112.3,P=0.000)。艾滋病的相关歧视状况得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社团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能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端正态度,降低歧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和旅客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评价铁路艾滋病宣传教育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铁路职工和旅客中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各6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到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防艾行为持有率。结果铁路职工中电力机务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8%,公安处正确态度持有率、防艾行为持有率最高为84%、86%;T89次旅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88%,K233次旅客正确态度持有率最高82%,T235次旅客防艾行为持有率最高为89%。铁路职工和旅客比较,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0,P〈0.01);正确态度持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防艾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在站车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最小抽样单位,调查对象自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在校大学生4 498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1.636%。男生知晓率(43.634%)高于女生(25.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48,P=0.000);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知晓率(40.643%、40.430%和38.843%)高于大一年级(24.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9、47.492、22.117,均P=0.000)。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网络(84.082%)、学校教育(72.521%)和电视(69.38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并具有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宣传手段来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昌市入校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西昌市39所初、高中和中职大中专院校抽取5所学校一年级新生,用涵盖结核病核心信息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0.1%,单条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95%、93.2%、83.6%、45.1%和33.3%;核心信息全部知晓人数占9.1%,全部不知晓人数占1.4%。不同人群相比较,初高中生知晓率高于中专生(χ~2=180.272,P0.00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χ~2=14.653,P0.001);城镇户籍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户籍学生(χ~2=18.110,P0.001);不同民族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832)。在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方面,喜欢的学习途径和宣传资料分别是学校教育(76.5%)和宣传画/折页(58.7%),喜欢的网络查询方式和网络宣传形式是医学专业人员在线咨询(57.2%)和文字+视频(78.7%)。结论本市新生的结核病防治信息总知晓率不高,应当针对知晓率较低的信息点及不同性别、生源地、文化程度学生,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巩固和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