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病房住院,且胎龄在34周以内,并生存28天以上的311例早产儿资料.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与否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并对多种高危因素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1.3%(35/3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与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比较,患儿的出生胎龄、体重及并发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气胸、痰培养阳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透明膜病、呼吸机治疗、败血症、肺动脉高压、出生时窒息、其母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性别、低血糖、产前应用激素、胎膜早破(>18小时)等因素则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出生体重、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败血症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尽可能地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减少感染,合理应用机械通气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是预防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 为降低BPD发生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选取于2014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后1 h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2 周、出生体重1 000~1 500 g、诊断为RDS的患儿83例, 分为改良组35例(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 即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和常规组48例(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连接有创机械通气):2)设计临床调查表, 记录一般资料、BPD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率、转归等。结果 1)改良组给药后6 h PO2高于常规组, 呼吸机和总用氧时间均较常规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1、3.633、3.484, P<0.05);2)改良组BPD、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3.920, P<0.05), 其他合并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技术联合布地奈德早期可明显改善氧合指数, 缩短呼吸机和总用氧时间, 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 同时也明显降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 短期内未增加其他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早产儿RDS按PS使用时间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出生<2h)21例和晚期组(出生2~12h)18例,两组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并按100 mg/kg一次性给药,取仰卧位l min内注入并气囊加压给氧1 min.若无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6h禁止拍背及气道内吸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12 h胸片分级、血气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及总吸氧时间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早期组患儿用药后12 h胸片较晚期组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FiO2在用药后6、12、24 h低于晚期组(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均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气胸的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而两组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严重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以及生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RDS早期给予PS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氧疗及住院时间,可降低BPD及气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3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NIPPV组(31例)和HHHFNC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72 h内插管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间、使用氧疗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后72 h内插管率、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PS使用率、无创辅助通气、有创辅助通气及使用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鼻损伤、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出血(IC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败血症及B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和HHHFNC这两种呼吸支持治疗法对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相当,都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具体差异则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5.
陈文清  陈运彬  杨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513-1515
目的:观察出生体重<1200g或胎龄<32周的高危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预防组,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mg/kg,并与30例同期住院因经济原因未能应用PS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两组病例的氧疗时间、用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早产儿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4.15(4.8±5.2)d、3(0.5±0.2)d、5例(16.67%)、72(6.3±5.7)h和35(1.5±0.86)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27.23(12.9±9.2)d、7(0.8±0.3)d、26例(86.66%)、123(3.5±3.4)h和49(1.8±0.63)d,可见预防组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428、4.582和2.586,P值均<0.05);预防组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但因预防组需机械通气的病例数过少,两组间差异未行统计学处理。RDS发生率:预防组发生率为26.67%(8/30),对照组86.66%(26/30);主要并发症如各类感染、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出血等,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预防组10.00%(3/30),对照组40.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值为5.246,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病死率,缩短氧疗时间、用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无创高频通气(nHFOV)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nHFOV治疗,对比两组通气1h、12h、24h及48h时动脉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通气24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88.92±12.52 mmHg)、PaO_2/吸入氧浓度(254.61±40.02)高于对照组(75.15±14.26 mmHg、229.26±39.23),通气12h、24h及48h时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86.8%)高于对照组(66.0%)(均P0.05);两组撤机失败原因、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有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腹胀、气漏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PS联合nHFOV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早产儿的氧合作用,提高撤机率且未增加治疗并发症,应用效果优于n CPAP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 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30 min内入院,出现呼吸窘迫征时应用nC PAP联合PS治疗。根据使用PS治疗前应用nC PAP时间分为<2 h组、2~4 h组、>4 h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 d与7 d的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治疗结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三组患儿在不同时间应用nC PAP后呼吸窘迫状态均有改善。与用药前比较,2~4 h组血气改善程度相对较明显(P<0.05);2~4 h组治疗3 d需机械通气率最小(P<0.05),三组治疗7 d需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h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最高,明显髙于2~4 h组(P<0.05),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早期给予nC PAP联合PS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率,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在发病2~4 h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联合不同通气方式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集65例符合纳入标准RDS早产儿,其中手动通气组32例,高频通气组3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气管内注入PS经皮氧分压(tcP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变化、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胸部X线改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S给药时两组均出现短暂tcPO2降低、tcPCO2升高,给药后tcPO2快速升高、tcPCO2降低,手动通气组比高频通气组变化显著且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15 min时二者达到稳定状态,高频通气组先于手动通气组; 1 h时高频通气组OI、RI均低于手动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通气组PS后X线表现显著改善,且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手动通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漏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下气管内注入PS可更显著减少tcPO2、tcPCO2波动;更有效改善重症RDS新生儿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 30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8例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分为病例组,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2 281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宫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最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以及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最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由多种危险因素促成其发病,临床应重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即早期应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策略,在RDS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胎龄≤32孕周,或出生体重<1 200 g,有自主呼吸的95例RDS高危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7,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对照组(n=3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策略,即预防性使用PS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统计学分析2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或机械通气(MV)率、RDS发生率、RDS导致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RDS高危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胃液泡沫试验阴性率、剖宫产率、多胎率等RDS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0、11.515、13.068,P<0.001);而RDS发生率、生后5 d内MV率、RDS导致的死亡率及BPD发生率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RDS高危早产儿于早期进行CPAP+选择性使用PS为主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可显著减少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及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并且不增加RDS高危早产儿的不良预后(RDS导致的死亡率与BPD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这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是否值得基层医院借鉴,则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持续肺充气(SLI)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安全性,为NRDS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9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N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IN-SUR-E组)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试验组(IN-SLI-SUR-E组)气管插管给予SLI后再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颅内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生后72 h无创通气成功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同时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肺气漏发生率、BPD发生率、ROP发生率、PDA发生率、NEC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pH、PaO2、PCO2、BE均随时间而变化(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生后72 h有创机械通气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但并不增加其肺气漏、颅内出血、BPD、ROP、PDA、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生后早期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或应用肺表面活性剂(PS)以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出生后早期使用nCPAP辅助通气或早期使用PS替代治疗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及临床并发症。结果:共106例患儿入选,死亡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辅助通气、总用氧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CPAP组PS使用数少于对照组(Odds Ratio:0.37,90%CI 0.209~0.655);气漏发生率低(Odds Ratio:0.476,90%CI 0.233~0.971),IVH发生率低(Odds Ratio:0.778,90%CI 0.319~1.898)。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nCPAP是预防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另一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珂立苏( PS)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于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早产儿RDS患儿60例,将60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n=30)和对照组( n=30);观察组应用PS 70mg/kg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PS 40mg/kg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次给药24小时后,可见氧合指数( OI)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均有明显降低,氧分压( PO2)水平有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OI和PCO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5、-3.093,P<0.05);治疗后PO2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t值分别为-5.188、-4.132)、应用PS次数(t=-4.038)、肺炎发生率(χ2=9.320)、氧疗时间(t=-7.006)和住院时间(t=-3.02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治疗晚期早产儿RDS患者时,最佳剂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滴注和雾化吸入给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有创通气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NRDS患儿共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基础上分别给予布地奈德支气管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标水平、辅助通气持续时间、有创通气率及BPD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儿治疗24h后疗效显著优于A组(χ2=4.274,P<0.05).B组患儿治疗后4h、8h、24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t值分别为2.120、1.748、2.086,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t值分别为2.898、2.650、3.372,均P<0.05],B组患儿治疗后4h、8h、24h氧合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OI:t值分别为2.980、3.319、2.744,均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t值分别为2.678、3.174、3.090,均P<0.05).B组患儿有创通气率、BP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7.210、4.853,均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给药方案治疗NRDS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标,并有助于降低有创通气和BPD发生风险,优于支气管滴注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NRDS患儿200例,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总结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BPD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中,共有BPD患儿48例,患病率为24.00%。随着胎龄的增大,BPD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BPD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BPD和非BPD患者住院时间、肺出血发生率、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Apgar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体重、肺出血是影响B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胎龄和体重是BPD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预防措施,同时治疗肺部原发病对防止B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曦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00-102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诊治对比组患者,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灌洗。在对两组治疗后,统计并分析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后发现病人的血气有了明显好转。统计患者呼吸肌肺炎发生率后得出,治疗组为25%,对比组发生率为57.9%,对比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能够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呼吸肌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