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斑性肢痛症34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黄海明(深圳市福田医院外科,广东518030)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图号R747,401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当患处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疼痛可立即发作,而降低温度,如浸入冷水中即可缓...  相似文献   

2.
广西幻肢痛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幻肢痛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幻肢痛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截肢手术的患者,以电话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文调查了106例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为36.8%。全身麻醉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48.8%)比椎管内麻醉的患者(28.6%)高;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50.0%)比无术后镇痛的患者(25.0%)高;经历术前疼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44.9%)比没有经历术前疼痛的患者(21.6%)高;存在幻肢感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57.4%)比没有幻肢感的患者(8.9%)高;存在残肢痛的患者幻肢痛的发生率(60.0%)比没有残肢痛的患者(31.4%)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前疼痛、幻肢感、残肢痛是幻肢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1987年2至3月间,湖北省咸宁市西河中学发生了一起病因尚未明瞭的红斑性肢痛症流行。现将调查博况报告如下。调查方法由专职人员深入各班级指导学生详细填写个案调查表,对患者、疑似患者逐个核诊。核诊是根据Brown论述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特点,制定了5条标准来判断:(1)有明确的发病日期;(2)患者末端足背、  相似文献   

4.
在1987年初湖北发生的红斑性肢痛症流行与国内以前几次流行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学的特点,建议将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分为散发性和流行性两个亚型;同时,发现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好发于我国的南部,而且似有4~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存在,并认为这种流行的地区性和周期性是由厄尼诺现象造成的。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生是厄尼诺现象造成的异常天气和气候或伴生物致病因子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核实和调查一起学生肢痛症暴发的流行情况,探讨和分析疾病流行因素,预防该病在校园内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2014年2月顺德区某中学发生的肢痛症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10名病例分布于3个年级,高一至高三罹患率分别为12.92%、13.06%和17.39%,高三罹患率高于高一、高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罹患率(22.49%)高于男生罹患率(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以肢端疼痛,足趾、足底、足跟、足背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红斑;2014年2月7日—28日气温从22℃下降至5℃,随后气温回升至21.5℃,短期内气温呈"V"字形变化,随着气温回升,病例数开始增加。对2月10日—28日的每日平均温度和病例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提示气温骤降骤升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主要诱因;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缺乏体育锻炼(OR=2.71,95%CI:1.69~4.34)和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OR=3.81,95%CI:2.35~6.19)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学校肢痛症暴发流行,发病可能与气温急剧变化以及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和防寒措施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加强宣传教育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并注意防寒保暖,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校园内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手足红斑肢痛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例原发性手足红斑肢痛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创伤小,手足症状明显改善,该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相关报道少。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联合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哲  李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77-178
目的报导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方法 4例患者均有双足红肿、阵发性灼痛,遇热疼痛加重,遇冷缓解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结果 4例患者经降低血细胞数量以及阿司匹林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关键,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是以肢端阵发性红、肿、痛、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987年1~3月在汉川县首次大面积发病,我们调查和接诊了2200例,现将有资料的30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发病时间与气侯:1987年1~3月阴雨连绵,气温低,温差大,日温差约在2~15℃,有时上午气温在-1℃,下午却升到9℃。红斑性肢痛症集中在春季广泛发病,从2月末至3月初为发病高峰。尤以雨后天晴发病最显著。 2.发病对象:300名病例中中学生296人,小学  相似文献   

9.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ERPV)是近年从红斑性肢痛症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的痘类样病毒,其与红斑性肢痛症的关系不明,以该病毒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均未在病人血清中查到高效价抗体。本实验以家兔为对象,以不同方式免疫接种ERPV,对抗ERPV特异性IgG和中和抗体的产生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1987年2~3月,湖北省农村中学突然暴发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当时,作者从患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出一种痘类样病毒,称之为“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ERPV),或郑张病毒(ZZV)。987年2月在武汉市又流行红斑性肢痛症,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再次从武汉市患者的咽拭中分离出与ERPV相同的痘病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及造成的社会及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深圳特区内外2个市区6所中小学校2181名学生2000年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年伤害发生率为15.59%,男生高于女生(P<0.01),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1),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高中为高发年龄段.居前三位的伤害为跌伤、交通伤、碰撞伤,其主要发生原因为运动、骑车及玩耍.校外或校内受伤机会远多于家中,分别为43.52%、37.37%和19.1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新冠疫情)期间成都市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发生现状,探讨抑郁在家庭环境与NSSI间的作用机制。  方法  数据来源于成都儿童正向成长队列(Chengdu Positive Child Development, CDPD),于2020年6–7月成都市中小学因新冠疫情关闭解封后,采用蓄意自伤量表(Deliberate Self-Harm Inventory, DSHI)、中国家庭评估测量工具(Chinese Family Assessment Instrument, C-FAI)、流调中心儿童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for Children, CES-DC)进行现场问卷获得3595名初中生调查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级和性别初中生的NSSI发生率,利用SPSS PRECESS组件Model 58检验分析性别调节下抑郁的中介作用。  结果  ①新冠疫情期间成都市初中生的NSSI发生率为49.67%,九年级学生的NSSI发生率(80.70%),高于八年级(33.82%)和七年级(32.32%),初中女生的NSSI发生率(54.75%)高于男生(44.52%);②家庭环境(r=0.34, P<0.001)、抑郁(r=0.50, P<0.001)与NSSI呈正相关;③抑郁在家庭环境对NSSI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4.64%;与男生相比,初中女生在家庭环境与抑郁、抑郁与NSSI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加显著。  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成都市初中生NSSI发生率较高,提示应改善家庭环境,关注性别差异,加强抑郁的早期筛查和干预,以减少NSSI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茂名市一起中学聚集性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评价控制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流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调查和处理。结果2012年3月13—23日,茂名市发生一起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涉及初一、二年级学生,共计51人发病,罹患率3%,其中男生30人,女生21人,发病多集中在初一年级,患者均得到有效治愈,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用RT-PCR法从8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5例B型流感病毒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暴发的疫情,其传染源源自于当地,男女间发病率无差异,住宿生和走读生间发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研究徐州市中小学学生屈光不正发生情况,了解近视相关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徐州市符合要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班共1 3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视力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 1 321例收回有效问卷1 312例,中小学生远视发生率1.52%,斜视0.61%,弱视1.60%,近视45.96%;调查显示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族史、每日作业和阅读时间超过8 h、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超过3 h、写字和握笔姿势错误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徐州市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长、学生对视力保护的相关宣传知识认知率低,存在用眼过度等可能引起近视的不良因素。部分学生对于近视对身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不明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明确近视会对身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及时识别导致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学生制定相关措施,培养良好用眼习惯,促进视力保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莆田市高中生关于乙型肝炎(乙肝)的知识情况,为制定高中生乙肝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莆田市三所高中430名高中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问卷调查表意进行现场匿名调查。结果:高中生乙肝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为(13.34±5.51)分(总分为30分),乙肝主要三种抗原和抗体的知晓率为5.30%,乙肝考生的受限专业的知晓率为7.00%,大三阳、小三阳的知晓率为13.3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知晓率为15.30%,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怎么办的知晓率为16.70%。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是否独生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高中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通过Delphi法形成的"广州市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方法使用调查问卷对135名广州市小学生、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测试,分层随机抽取其中65例进行重测,计算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结果该问卷各部分和问卷总体Cronbach's系数在0.7870~0.8420之间,13个指标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0.7,P值均小于0.01。对13个指标进行因素分析,产生4个公共因子,它们总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63.83%,13个指标因子负荷在0.492~0.866之间,均大于0.40的基本要求。结论该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用于评价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2008-2010年学校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学校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广州市番禺区学校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番禺区2008-2010年中小学校和幼托园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1起,累计发病237例,无死亡病例,累计罹患率3.70%。小学及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10起,占总数的90.91%;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5月、10~12月。暴发疫情时间持续最长47d,最短4d,平均6d(中位数)。大部分病例无水痘免疫史。结论 2008-2010年番禺区报告的中小学校和幼托园水痘暴发疫情有逐年减少趋势,水痘暴发疫情防控较理想,但小学幼儿园仍是水痘暴发疫情控制的重点人群聚集场所,需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3年2~8月间主要在昆明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一起发疹性疾病,经调查并经血清学检查证实为风疹,作者对门诊285例患者作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这次风疹暴发流行为全省大流行的一部份,且无历史记载。经对4所中学的5658名学生调查发现,总发病率为8.87%,有的班级高达53.5%,具有流行迅速,发病集中,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的特点,暴发流行原因可能为人群对风疹病毒免疫力低下有关,作者还对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了解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变化趋势,为提出和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昭通市疫情报告资料、专病报告系统统计资料、乙脑专题调查资料进行搜集与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昭通市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1 015例,全市11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呈散在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为主,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10月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97.46%。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14岁以下占发病总数的87.38%,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其次为学生。结论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分析流行趋势,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乙脑疫苗的有效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徐州市2016—2020年登记报告的学生结核病数据进行分析,为徐州市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2021徐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徐州市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徐州市共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574例,年均登记率为5.64/10万,徐州市学生群体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2.521,P<0.001);登记的574例学生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5例和209例,男女性别比1.75∶1,学生结核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组和20~<25岁组;按不同教育阶段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最多,占比48.61%,其次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占比分别为20.91%和14.46%,学前教育确诊病例最少(占1.05%)。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22.39,P<0.00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普通高等学校,其次为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学前教育。结论 徐州市学校结核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加强新生入学体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