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10 d以内)患者160例,按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较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组后30 d、6个月的患者病死率、脑卒中复发率(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以TACI最重,POCI、PACI次之,LACI最轻,入组后30 d的患者病死率为TACI>POCI>PACI>LACI,6个月时病死率仍然是TACI>POCI>PACI>LACI,而6个月内脑卒中复发率是PACI>POCI>LACI>TACI,存活6个月者残疾程度TACI最重(重度依赖),其余3个亚型均为轻度依赖.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不同OCSP分型之间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30 d及6月时预后存在差异,不同的OCSP分型可以反映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OCSP分型有利于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OCSP分型构成比,分析各亚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NHISS、BI、rankin评分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我院42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OCSP分型标准分为4大类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3个月后随访,应用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残疾程度,比较各型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NHISS评分、BI及rankin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OCSP分型的各亚型中,LACI分型所占比率最多,POCI比例最小,入院时NHISS评分较高,说明神经损伤较重,LACI评分最低。(2)TACI 3个月BI指数最低,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rankin评分最高,为重度依赖;LACI各项指标较好,预后最好。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临床分型,并应用NHISS、BI及rankin评定,有助于合理评估病情,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及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脑梗死亚型患者血清Fractalkine浓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浓度的变化。方法: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病1~3d、7d、14d和28d时血清FKN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FKN浓度与相应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3个月时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各种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FKN浓度均升高,TACI组最为显著;在不同时间点,血清FKN浓度变化大致为TACI〉PACI〉LACI〉POCI,与相应时间点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3个月时B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FKN浓度的变化可能提示急性脑梗死各OCSP亚型患者炎症损伤的差异,并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3个月时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OCSP分型中各亚型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按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后循环梗死型(POCI)和腔隙性梗死型(LACI)4型。每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康复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康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各型中康复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结果按脑梗死OCSP分型,TACI型、PACI型和POCI型中康复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I型中康复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脑梗死OCSP分型,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PACI亚型、POCI亚型和TACI亚型1~3个月的预后,对LACI亚型预后改善不明显,早期康复治疗应针对不同的脑梗死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吞咽困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99例,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划分为4型,于入院24h之内行标准床旁吞咽功能评估(SSA),判断有无吞咽困难,比较其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99例患者中吞咽困难者占45.73%(91/199),TACI(完全前循环梗死)中为76%(19/25);PACI(部分前循环梗死)中为42.25%(50/113);POCI(后循环梗死)中为35%(14/40);LACI(腔隙性梗死)中为38.10%(8/21)。各型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679,P〈0.05),两两比较只有TAcI和其他3型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困难是脑梗死后的常见症状,OCSP各型吞咽困难发生率的不同与缺血损伤不同区域的吞咽中枢以及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和梗死面积与心电图(ECG)改变的关系.方法 给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ECG检查,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和梗死面积分型,对各组患者的EC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患者的ECG异常率分别是: 95. 5%、80.4%、62.5%和48.5%,TACI组和PA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5~0.01);大中面积梗死组(83.7%)的ECG异常率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0.4%)和腔隙性梗死组(53.2%)(P<0.05~0.01);小面积梗死组的ECG异常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OCSP和梗死面积分型各亚型组出现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病情重和梗死面积大的患者ECG异常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巴曲酶、低分子肝素进行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200例;记录在该患入院时,入院后第一周,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记录每个患者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仅对于普通肝素及巴曲酶两组进行凝血象监测。结果(1)第一周及出院时评分差值比较:普通肝素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差值巴曲酶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按疗效等级):普通肝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常规治疗组4%,普通肝素组11.5%,巴曲酶组13.5%,低分子肝素组9%,几乎均为尿隐血及牙龈出血事件,其中常规治疗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组间AVIT值比较及Fbg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各梗死类型间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各梗死类型问疗效比较:腔隙性梗死(LACI)与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O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A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I与P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各梗死类型间出血倾向比较:TACI与PACI、POCI、L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I与LAC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男女间评分差值、疗效、出血倾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内使用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较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有助神经功能改善,方法简便,且并不比低分子肝素及巴曲酶具更多的出血风险,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代谢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71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次日凌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和葡萄糖调节受损组、应激性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梗死灶也较其他2组小,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较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探讨MBP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208例ACI患者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标准分为4组并行NIHSS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BP的含量;观察不同亚型ACI患者MBP含量的变化,分析MB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本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完全前循环型(TACI) 13.46%、部分前循环型(PACI)30.29%、后循环型(POCI) 19.71%、腔隙性梗死型(LACI)36.54%;(2)OCSP分型中TACI、PACI及POCI亚型MBP含量升高,LACI变化不明显.与LACI比较,TACI、PACI及POCI有显著性差异(P<0.05);(3)TACI、PACI中血清MBP含量与相应时间段NIHSS评分具有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2、0.60 (P<0.05);POCI和LACI中MBP与NIHSS之间相关性较差.结论 MBP随OCSP亚型的不同而变化.TACI、PACI、POCI亚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MBP可以作为病情、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5例起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3步骤分类诊断,第一步为症状学分类:(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3)腔隙性梗死(LACI);(4)后循环梗死(POCI)。第二步为影像学分类:(1)前循环皮质梗死或纹状体内囊区梗死(C0);(2)低灌流梗死(LFI);(3)深穿技区的皮质下小梗死(SSI);(4)除SSI以外的后循环梗死(PCI);(5)无异常发现(N0)。第三步为病因学分类:(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2)心源性栓塞(CE);(3)小动脉病(SAD);(4)其它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在症状学分类诊断为TACI、PACI和POCI的患者中,CT或MRI所示病灶与其临床症状的对应性良好,但只有67.3%的LACI影像学分类为SSI。大多数TACI患者是由CE造成的。在PACI患者中,CE和LAA的数量相同。只有57.7%的LACI患者被划分为SAD,而28.8%被划分为LAA。用LACI和SSI来预测SAD的阳性预测率较高(78%)。POCI的病因诊断多种多样。结论:除LACI以外,症状学分类与影像学分类的对应性良好,用症状学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的病因分类,但难以预测POCI患者的病因分类。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部分前循环梗死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80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及入院24h内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正常组(n=20),应激性高血糖组(n=34),糖尿病组(n=26)。3组患者于入院即时及治疗12d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致残程度评估。结果 (1)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入院NIHSS评分更高(P0.05);(2)血糖正常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治疗12d的NIHSS、MRS评分低于糖尿病组(P0.05);(3)血糖正常组的治疗效果较应激性高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好(P0.05)。结论合并高血糖状态的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糖尿病伴前循环梗死的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及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6-03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分型(OCSP)标准将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LACI)组(n=25)、后循环梗死(POCI)组(n=25)、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n=28)、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n=26)。抽取各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LACI组、POCI组、PACI组、TACI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ACI组、POCI组、P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TACI组与其余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型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越高,预后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OCSP分型各亚型的关系。方法 对16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对其中配合检查的156例以及5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和43例健康正常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的狭窄程度,并探讨OCSP各亚型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75%,较高血压组35.19%,和正常对照组27.91%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腔隙性梗死49.1%,部分前循环梗死37.9%,和后循环梗死7.5%,完全性前循环梗死5.6%。OCSP各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的颈动脉狭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循环和后循环梗死中重度的血管狭窄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结论 脑梗死同颈动脉颅外段的狭窄明显相关,OCSP分型不能提示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因。  相似文献   

14.
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高血糖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 14 2例脑梗死急性期 (发病小于 2 4小时 )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 ,并分为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血糖正常组。结果 入院 2周内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病死率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较血糖正常组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血糖正常组好于单纯应激性高血糖组、糖尿病组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在梗死类型、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82例,对照组(单纯脑梗死)82例,比较2组患者在脑梗死类型、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多发梗死病灶为主,对照组以单发小梗死病灶为主,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未行再灌注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高级卒中中心2021-01—2021-12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定义为入院后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END组和非END组之间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相关因素。针对相关因素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该因素的准确性。结果 共225例患者(男153例),年龄(62.91±12.01)岁。END组40例,非END组185例。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TOAST分型中LAA型比例、前循环卒中比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END组纤维蛋白原、FBG及GHbA1c%高于非EN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较高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END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入院时NIHSS在鉴别EN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0%和67.6%,最佳截断值为3.00。结论 未经再灌注治疗的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脑卒...  相似文献   

17.
临床特征、影像和血管病变分型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牛津地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影像和血管病变3种分型方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估计的差异。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P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4种亚型。根据头部MRI所示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区、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四种亚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血管彩超和脑血管造影评价患者的血管病变,并参考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原则将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两型。应用Barthel指数(BI)和Rankin评分(Rs)了解不同亚型患者病后1年的功能状态,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概率,评价不同亚型患者复发和死亡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在调整各项危险因素后,OCSP分型与病后1年时的BI(P=0.004)、RS(P=0.004)显著相关,如加入病灶大小进行调整后,OCSP分型与BI和RS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显著相关(P=0.001)。影像分型与病后1年时的BI、Rs显著相关(P〈0.05),如加入病灶大小进行调整后,影像分型仍与BI、RS显著相关(P〈0.05)。OCSP和影像各亚型患者的复发和死亡事件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P=0.51)。小血管病变患者复发和死亡事件的发生显著低于大血管病变(0 VS 17.9%,P=0.03)。结论不同分类方法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FIB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观察组1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同时在入院时、2 w进行NIHSS评分、Hs-CRP测定、FIB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及不同亚型的疗效及Hs-CRP、FIB的变化。结果治疗2 w,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型(PACI)、后循环脑梗死型(POCI)、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 NIHSS评分、FIB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各个亚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TACI、POCI组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而PACI、LACI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IHSS评分与Hs-CRP、FIB均呈正相关。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其中丁苯酞治疗TACI、POCI的疗效更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2016年6月30日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变量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OCSP分型为基础,结合影像学和DSA表现探讨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神经影像学改变、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经DSA证实存在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MRI、CT、DSA的结果进行OCSP分型、影像学分型、及血管病变部位分型。分析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及脑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OCSP各型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占47%;后循环梗死型(POCI)占31%;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占13%;腔隙性梗死型LACI占9%。(2)OCSP分型中前循环梗死型(TACI+PACI)、腔隙性梗死型(LACI)、后循环梗死型(PCI)与影像学分型中皮质梗死和低灌流区梗死(CO+LFI)、皮质下小梗死(SSI)、后循环病变部位梗死(PCI)的一致率分别为77.97%、79.30%、79.30%。(3)OCSP分型中前循环型(TACI+PACI)和后循环型(POCI)与前循环血管狭窄(ICA+MCA)和后循环血管狭窄(VA+BA)一致率分别为78.41%、71.84%。结论 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改变分型和血管改变分型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