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及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氚脯氨酸参入及Northern杂交分析。3HTdR,氚脯氨酸参入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DGF能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和胶原蛋白合成、分泌;PDGF能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通过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2.
探讨醛固酮(Ald)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合成、胶原合成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乳鼠VSMC分成17组:正常对照组;Ald10-7组;安体舒通(Spi)10-7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7mol/L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L组;上述浓度的AngⅡ和bFGF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ld和Spi(10-9,10-8,10-7mol/L)组成不同浓度的配伍组。观察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参入的影响,以计算对蛋白质和胶原合成的情况。结果Ald明显增加VSMC的3H-脯氨酸参入,并加强AngⅡ及bFGF剌激的3H亮氨酸和或3H-脯氨酸的参入及胶原分泌。Spi抑制VSMC的3H-亮氨酸和或3H-脯氨酸的参入并抑制AngⅡ及bFGF的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的参入和胶原的分泌。结论Ald作为局部因子,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参与VSMC的蛋白合成、胶原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系膜细胞(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的系膜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10^-9、10^-7、10^-5mol/L),及10^-7mol/L AngⅡ+10^-5mol/L Losartan,作用72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MCs CTGF mRNA水平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MCs CTGF mRNA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Losartan能部分降低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促进MCs CTGF的表达而促进了肾纤维化的进展;Losartan可以部分抑制AngⅡ对CTGF mRNA表达的诱导,从而可能有益于延缓肾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MTT 比色法检测Ang Ⅱ对成纤维细胞的增生,RTPCR 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mRNA 的表达。 结果:Ang Ⅱ可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PAI1 mRNA 的表达,且氯沙坦(10 -4g/L) 可抑制Ang Ⅱ的促增生作用。 结论:Ang Ⅱ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促进其增生,同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而Ang Ⅱ受体拮抗剂拮抗Ang Ⅱ促细胞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II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AngⅡ对成纤维细胞的增生,RT-PCR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mRNA的表达。结果:AngⅡ可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PAI-1mRNA的表达,且氯沙坦(10^-4g/L)可抑制AngⅡ的促增生作用。结论:AngⅡ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促进其增生,同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参  相似文献   

6.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KFB)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小管间质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 ,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效应可能是通过核转录因子 (NF) kB的活性改变来介导的[1,2 ] ,提示AngII对KFB的部分作用可能是通过NF kB来调控的。本研究建立人KFB培养 ,研究NF kB特异性抑制剂———对甲苯磺酰 L 苯丙氨酸氯甲基甲酮 (TPCK)对KFB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IL) 6的影响 ,及其对AngⅡ诱导的KFB增殖及分泌IL 6作用的效应 ,探索NF kB通路在人KFB中的…  相似文献   

7.
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对照WKY大鼠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能合成和分泌心钠素(ANF)。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的ANF量分别为0.81±0.05和0.40±0.03ng/106cells,而WKY大鼠为1.00±0.07和0.70±0.03ng/106cells,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应用RT-PCR方法检出ASMC中存在特异的ANFmRNA.10-1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明显刺激ANF的合成和释放,有量效关系。结果提出:(1)ANF可在ASMC中原位合成。(2)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ANF量下降及AngⅡ刺激下其ANFmRNA表达降低可能在高血压发生的血管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探讨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增生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关系。 方法 应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用放免法测定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将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n=7)与对照组(WKYn=7)与对照组(WKYn=7)相比,心肌胶原含量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胶原含量与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增生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关系。方法应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用放免法测定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将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n=7)与对照组(WKYn=7)相比,心肌胶原含量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胶原含量与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5),与心肌局部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01),而与血压(SBP)无明显相关(r=0.398,P>0.05)。结论SHR心肌胶原含量较正常大鼠增加,并且与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系膜细胞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情况。方法:从6月龄人胎肾培养系膜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胎肾系膜细胞AT1和AT2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产生的FN和基因表达。结果:①经10-8、10-7、10-6和10-5mol/L的AngⅡ刺激48h后,系膜细胞的AT1受体mRNA表达均有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AT2受体mRNA仅在10-5mol/L浓度的AngⅡ刺激下才有微弱表达。②10-7、10-6和10-5mol/L的AngⅡ能明显促进系膜细胞产生FN和FN的mRNA表达的上调,并与AngⅡ刺激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ngⅡ刺激后可使系膜细胞的AT1受体基因表达和FN的产生明显增加,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AngⅡ高浓度可以使AT2受体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纤维母细胞是重要的胶原合成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纤维母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对含有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cDNA片段的质粒进行扩增、提纯及酶切,然后用自由引物延伸法进行地戈辛标记,并对探针进行检测;其次对纤维母细胞进行培养,加用TGF-β1孵育后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最后将RNA点样于尼龙膜上,并与上述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杂交结果显示TGF-β能明显促进纤维母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5),也能促进其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9);而对其胶原酶mRNA的表达则起抑制作用(P<0.05)。结论TGF-β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人SPAR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并与空白组作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SPARC能显著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高血压呈现Ouabain抵抗现象及非洛地平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Ouabain 抵抗现象机理及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42 例高血压(EH)病人, 分为老年EH 组和非老年EH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内源性类地高辛物质(EDLS)浓度、EDLS与红细胞结合率(RBC-D% );测定加哇巴因(ouabain)后红细胞内[Na+ ]i变化,计算出ouabain 敏感Na+ 外流速度常数(oKos,反映总的Na+ 泵活性);[Na+ ]i用火焰光度法测定。EH组服非洛地平治疗3周后复查。结果:老年EH组RBC-D% 、PRA、AngⅡ明显低于非老年EH组,血浆EDLS和oKos 高于非老年EH 组,Na+ 泵活性呈现Ouabain 抵抗现象。在老年EH 组中,AngⅡ与年龄和RBC-D% 呈负相关,PRA与EDLS呈负相关。降压治疗后,老年EH病人PRA、AngⅡ、Na+ 泵活性升高,非老年EH者仅Na+ 泵活性升高,EDLS、PRA、AngⅡ无显著变化。结论:老年EH 病人EDLS与细胞膜亲合力下降,呈现Ouabain 抵抗现象,通过影响钠代谢抑制PRA、AngⅡ分泌。钙拮抗剂非洛地平降压治疗可部分改善这种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人胰腺星状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抗胰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组织贴壁法从人胰腺癌组织中原代分离纯化人胰腺星状细胞(hPSC),体外培养10d后细胞活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AngⅡ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SC上的AT1表达。应用AngⅡ(10^-5mol/L)和洛沙坦梯度浓度设计多种组合处理PSC细胞。BrdU掺入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ound-healing分析法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SC中Ⅰ型胶原和p38的表达。结果 人PSC存在AT1的表达,而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匀浆中未能检测到AngⅡ。洛沙坦能够时效和量效性地诱导细胞凋亡(10^-5mol/L时最明显),能减轻AngⅡ所导致的细胞迁移和Ⅰ型胶原的分泌,抑制PSCp38的表达。结论 AngⅡ主要依靠旁分泌而并非自分泌途径,通过AT1受体对PSC发挥作用,而洛沙坦通过抑制AngⅡ同AT1结合而发挥抗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T)缩短(P<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长期干预可通过抑制SHRASMCAngⅡ生成或阻断AngⅡ的作用进而抑制其异常增殖。而WKY血浆AngⅡ、ACE活性反比SHR高(P<0.01)。说明:血管局部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对SHR高血压前期ASMC异常增殖起重要作用,而循环RAS则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对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T)大鼠模型中,观察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在反应性纤维化阶段对左室质量、心肌胶原形态和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反应性纤维化时,收缩压(SBP)、左室重(LV)和左室重与体重比值(LV/BW)升高;心肌胶原在血管周围异常堆积,同时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和胶原浓度(Col)增高,而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下降。经苯那普利8周(7.5mgkg-1/d)治疗后,SBP、LV和LV/BW降低,异常堆积的胶原消失,CVF、PVCA、Col和Ⅰ/Ⅲ回复到对照水平。提示苯那普利除了有效降压和消退左室肥厚外,还能逆转反应性纤维化,发挥心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对SHR血浆及心血管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俊  张静 《高血压杂志》1999,7(4):371-373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左室及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心血管肥厚的作用与心血管局部组织中AngⅡ的关系。方法:将16 周龄的SHR随机分成SHR-L(氯沙坦治疗)组与SHR-C(非治疗对照)组,另设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KY组。饲养时间共六周。大鼠的收缩压和心率用尾套法测量,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每两周测一次。左室重量指数(LVⅠ)及主动脉中膜与内径比率在第六周实验结束前测量。血浆、心肌和主动脉AngⅡ含量用放免法测量。以SHR-C组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氯沙坦能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在4 周后降至最低水平,对心率无影响。SHR-L与SHR-C组比较LVⅠ及主动脉中膜与内径比值下降,但未降至WKY水平。左室及主动脉AngⅡSHR-C组高于WKY组,且分别与LVⅠ及主动脉中膜与内径比值呈正相关。SHL-L组AngⅡ水平均高于SHR-C组,且以血浆升高最明显。结论:SHR左室及主动脉组织中AngⅡ升高是造成左室及主动脉肥厚的重要因素。氯沙坦通过阻断AT1受体产生降压及逆转心血管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系膜细胞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情况,方法:从6日龄人胎肾培养系膜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胎肾系膜细胞AT1和AT2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产生的FN和基因表达。结果:(1)经10^-8,10^-7,10^-6和10^-5mol/L的A  相似文献   

19.
阐明肝炎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以HBV基因组转染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斑点杂交技术,研究HBV基因组的表达对Ⅰ、Ⅲ型胶原mRNA含量的影响。结果HBV基因组的表达能显著提高转染细胞内Ⅰ,Ⅲ型胶原mRNA的水平。结论HBV感染能促进Ⅰ.Ⅲ型胶原的转录,诱导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iRNA干扰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siRNAβ-Catenin以Lipofectamine包裹,转染HSC-T6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β-Catenin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结果以不同浓度的β-Catenin SiRNA转染HSC-T6细胞后,β-Catenin mRNA水平比阴性对照组分别下调了51.3±3.6%、85.7±6.8%和94.5±7.5%(P均〈0.01),比空白对照组分别下调了50.5±3.4%、86.1±6.2%和93.7±7.2%(P均〈0.01);β-Catenin蛋白表达被抑制了56.43±2.88%(P〈0.01);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分别被抑制了46.58±3.46%(P〈0.01)和50.48±3.72%(P〈0.01);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最大抑制率达到44.8±2.8%(P〈0.01);细胞凋亡增加达28.6%(P〈0.05)。结论 siRNAβ-Catenin能高效抑制HSC-T6细胞β-Catenin表达,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显著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