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耀宗  李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73-74,76
目的通过分组疗效对比为琥珀酸索利那新在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良性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琥珀酸索利那新组)、对照组(安慰剂)各30例,观察术后膀胱OAB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膀胱冲洗转淡、拔管、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为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理想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在治疗前列腺手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在接受前列腺手术后出现LUTS的男性患者在常规予盆底肌肉训练及M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按是否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拔除留置导尿管后24h对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24 h排尿次数进行评估,并在开始接受治疗1、2、4、8及12周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LTUS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及4周时,两组在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每次尿量及24 h尿次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和12周时,两组在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每次尿量及24 h尿次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治疗前列腺手术后LUTS症状安全、能有效缩短LUTS症状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托特罗定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设计,对60例PKRP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PKRP后接静脉微泵,泵内药物为生理盐水100ml加盐酸曲马多注射液500mg,以2ml/h持续静脉泵入,于手术当日同时开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Bid,均用至术后3d;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处理,不使用上述药物。结果试验组患者72h内膀胱痉挛发作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拔除导尿管后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马多联合托特罗定防治PKRP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与术后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量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情况,并观察尿管拔除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流率、排尿间隔时间、每次尿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夜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24 h内、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排尿及控尿能力,降低排尿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盆底肌电刺激法与膀胱训练法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盆底肌电刺激法;对照组采用膀胱训练法,并控制饮水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RUV)、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PdetQmax)及治疗后拔除尿管成功率、留置导尿管天数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拔除尿管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C、MFR和AFR均有所增加,RUV减少,PDetQ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终末期,治疗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留置导尿管天数与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法和膀胱训练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盆底肌电刺激法恢复速度优于膀胱训练法,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使用索利那新和托特罗定对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36例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手术当日起即口服索利那新5mg/次,1次/d,至拔除尿管后3d停药。对照组手术当日起即口服托特罗定,2mg/次,2次/d,至拔除尿管后3d停药。结果实验组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索利那新对于预防和治疗TURP术后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优于托特罗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托特罗定。  相似文献   

7.
韩玉洁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57-1259
目的:探讨盆底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对骨折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骨折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D组(盆底电刺激组)和PP组(盆底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组),每组各50例.PD组采用法国PHENIX及麦澜德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根据仪器上的压力波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PP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主观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的情况.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明显上升,且PP组增高幅度优于PD组(P<0.05).主观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排尿量(TV)、膀胱容量(FV)、显著高于治疗前,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次数(L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PP组优于PD组(P<0.05).尿动力学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均比治疗前增高,且PP组优于PD组(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骨折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灸与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对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运动急迫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钟灸组)和对照组(服药组),每组20例,年龄、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采用针灸和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治疗。收集治疗前后各例病人3d总排尿次数、平均每天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3d尿失禁总次数、平均每天尿失禁次数并进行评估。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有效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运动急迫性尿失禁上,针灸与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有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任宇 《辽宁医学杂志》2011,25(5):224-225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方面的作用。方法 TURP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琥珀酸索利那新组30例,对照组30例。琥珀酸索利那新组服药剂量均为每次5mg,每日1次,手术24小时后开始服药,拔除导尿管当日停药。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记录术后第1~5天的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琥珀酸索利那新组与对照组膀胱痉挛发作次数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果具有显著性。琥珀酸索利那新组不良反应:口干5例,便秘2例。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无尿潴留。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对缓解TURP术后膀胱痉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 Hz和50~100 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 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督脉铺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SCI后N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行督脉铺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排尿量、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以及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充盈压力、膀胱容量等尿动力学指标;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排尿量显著增多(P<0.05),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力显著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显著增大(P<0.05),且观察组上述尿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铺灸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尿失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君  吴义启  江波涛 《吉林医学》2012,(32):7011-70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口服盐酸坦洛新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后1天起口服盐酸坦洛新胶囊0.2 mg,1次/d,至拔除尿管后l周停药,手术第3天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管6 d拔管,出现膀胱痉挛、剧烈疼痛、出血等并发症时对症处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相同,但术后膀胱痉挛次数、出血次数、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拔除导尿管后至l周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尿道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盐酸坦洛新干预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术)与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将 2012年1月至2013年 12月120例女性中至重度SUI 患者按随机分配表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单纯采用TVT-O术式,B组60 例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TVT-O术疗法(完成TVT-O手术后3个月,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2个疗程),对所有患者于TVT-O术后1年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主观疗效指标包括患者治疗前后72 h排尿日记(总排尿次数、总排尿量、总漏尿事件次数)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问卷(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ICI-Q-SF)。疗效客观指标包括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残余尿量)、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和尿垫试验。结果 B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较A组升高(88.33% vs.75% 和16.67% vs. 10%,P均<0.05),而无效率较A组降低(1.67% vs. 8.33%,P<0.05)。B组患者治疗后在总排尿量、I-QOL、ICI-Q-SF、VLPP和尿垫试验方面均优于A组(P<0.05)。结论 TVT-O术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中至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TVT-O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电切术即内窥镜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尿路感染、电切综合征、尿失禁、尿外渗、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结果:(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2)两组尿路感染、尿失禁、尿外渗、膀胱痉挛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传统内窥镜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势,且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6.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 Hz和50~100 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 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羊盆底肌对尿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电流刺激羊盆底肌时的尿动力学变化,探讨电刺激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羊随机分为刺激和对照两组,刺激组旋以电流刺激盆底肌,对照组只放置电极而不予刺激,其余条件两组相同,结果:刺激组膀胱容量(Vves)、排尿压(Pdet)、功能尿道长度(Lfu)与刺激前相关显著,而膀胱颈压(Pbn)、最大尿道压(Pmu)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电刺激有益于加强控尿功能,改善压力性和紧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结合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三甲骨专科医院2019年06月--2021年06月收治入院脊髓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留置导尿术、清洁间歇导尿术、Crede手法、盆底肌训练等)+盆底肌电刺激等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盆底肌电刺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联合进行治疗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12周、2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日排尿次数)、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24周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的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结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提高生存质量、树立自信心、重返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孕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分析其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初次就诊时随机纳入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32例,进行单纯的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32例,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个性化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半年后,分别从治疗情况、肌力情况、漏尿情况的改善程度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盆底肌力的改善程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67,P=0.008);治疗半年后复查患者的漏尿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尿垫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尿垫试验阳性率(6.25%)低于对照组(21.88%),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特罗定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盆底肌锻炼。试验组除进行盆底肌锻炼外,术后3天给予托特罗定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和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预防性给予托特罗定口服,并联合系统、规范的盆底肌锻炼较单独进行盆底肌锻炼,更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对缩短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积极作用。结论:托特罗定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