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00例各型ACVD患者入院后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VD患者ECG改变占50%~86%,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结论:ACVD患者急性期极易发生CCS,只要实施心脏监护,积极防治CCS,病情可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特点、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7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在3d内,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和类心肌梗死等,随着病情的平稳或好转心电图异常好转或消失.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动态改变和临床表现一致,应同时进行心脏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美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48-184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合并心脏改变情况及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同时观察心电图改变,于发病3天内检测并跟踪至病愈.取正常对照组同时间观察心脏发病情况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中心脏病发病率及心肌酶谱呈显著增高,心电图明显变化.结论:脑出血患者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这对治疗指导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生产的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均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进行记录心电图.结果 20例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但15例患者CK-MB/CK≤5%,无心电图异常改变,另5例患者CK-MB/CK>5%,且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并不能真正代表心肌损伤,其CK、CK-MB升高主要是来源于骨骼肌损伤,若同时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或CK-MB/CK>5%,则应考虑中毒性心肌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生产的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均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进行记录心电图.结果 20例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但15例患者CK-MB/CK≤5%,无心电图异常改变,另5例患者CK-MB/CK>5%,且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并不能真正代表心肌损伤,其CK、CK-MB升高主要是来源于骨骼肌损伤,若同时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或CK-MB/CK>5%,则应考虑中毒性心肌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伤情与血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变化,提示在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时,应重视心脏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继发性心脏损伤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方法动态对43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GCS评分、持续心电监护、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肌酸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27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81.4%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改变,检测血浆中GPT、GOT、CK、CK-MB、LDH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治疗与呼吸和循环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病变部位、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 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并发脑-心综合征17例,发生率56.67%;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88.24%)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11.76%)(P<0.01)。17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丘脑、脑干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变部位位于小脑、基底节及脑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7例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心肌酶谱异常15例。经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好转16例,好转率94.12%。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存在相关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在防治脑-心综合征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功能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脑心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行Holier检查,测定85例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并与5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出血后心电图改变类型最常见的为ST-T改变,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干和小脑与脑叶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K-MB除病后7d外,在病后3~48 h、3 d均增高,血清cTn-I各组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其进行测定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防治及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王献礼  侯明良 《中原医刊》2005,32(24):10-11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方法 定时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及健康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度中毒组在CK、LDH、HBDH上存在显著差异性;重度中毒组在CK-MB、LDH、GOT、HBDH上存在显著差异性;中间综合征组在CK、CK-MB、LDH、GOT、HBDH上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AOPP程度愈重,心肌酶活力升高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于发病7 d内检测112例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46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ICH)组与脑梗死(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与CI组的血清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颞叶损害组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P<0.05),死亡组心肌酶谱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恢复血液灌注 3 0min ,于缺血前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F2 ( 1mg kg ,2mg kg ,4mg kg)。测定血清CK ,CK·MB、LDH、HBDH、GOH、SOD、MDA的含量 ;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F2 能降低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心肌酶CK、CK MB、LDH、HBDH、GOT的释放 ,保护SOD的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 ,并呈量效关系 ;透视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F2 能较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陆霓虹  杨蕤  杨继群 《海南医学》2012,23(20):104-105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浓度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患者CRP与CK-MB、LDH之间及CK-MB与LDH之间呈正相关(P<0.05),COPD急性期患者PaO2与CRP、CK-MB、LDH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浓度高,机体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心肌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联合检测CRP、CK-MB和LDH浓度可以为COPD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10例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心电图异常128例(占60.95%),主要表现为T波,ST段的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心电图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显著(P<0.05)。表明心电图改变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组与41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分别采用连续监测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E时血浆AST、LDH、CK、α-HBDH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组除CK-MB外,其余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作为HIE临床分度的指标之一。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东娅 《中外医疗》2012,31(3):10-11,1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ACVD)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含量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0例经颅脑CT确症的急性脑血管(ACVD)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肌钙蛋白的含量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脑血管患者的cTn-I含量水平发现变化。研究组患者cTn-I、CK-MB的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病情越严重,cTn-I的含量越高。结论 cTn-I水平的变化与ACVD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有很大关系,医生可以通过对cTn-I等水平的检测,来判断临床ACV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分析了300例心肌炎患儿的心肌酶、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功能和动态心电图。心肌酶中LDH,GOT,CK,CKMB,αHBDH异常率为55.2%~68.7%;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异常主要是心律失常、ST-T改变;心功能检查了EF,CI,PEP/VET,异常率为13%~23.9%。建议将心肌酶异常、心电图中低电压及心功能检查中的CI异常列为小儿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指数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 ability ,HRV)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 0例ACVD患者 (包括 30例脑梗塞 ,30例脑出血 ,其中 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 )及 30例正常人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HRV的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结果 :ACVD患者的HRV频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低于脑梗塞组 (P <0 0 1) ;破入脑室的脑出血组较未破入脑室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HRV频域分析可作为一项定时评价ACVD后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指标 ,并对ACVD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U组)及对照组(C组),U组术中应用乌司他丁90万IU,C组对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手术当晚、术后第1、第2、第3、第4及第5天的心肌酶谱(GOT、CK、CK-MB、LDH)变化情况。结果C组CK-MB于术后第1天增高;但U组CK-M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CK-MB、CK、LDH值在术后第1、2天与对照组相比减低。结论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围术期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均于生后48小时内采静脉血3ml,应用日本产Olympus AU-1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结果:AST、LDH、CK、CK-MB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ST、LDH、CK、CK-MB活性测定可作为判断HIE临床分度,评价HIE脑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性假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脑性假性心肌梗死(MI)的心电图及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结合文献,对24例脑性假性M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电图大多数为异常Q波不伴心肌酶增高,少数出现酷似MI样改变且心肌酶增高,可以从QRS波形态上的动态变化结合心肌酶改变鉴别假性MI与MI。结论 脑性假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