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肝癌肝脏大部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肝脏大部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230022)耿小平,张宗耀肝癌病人常伴有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行手术治疗如围手术期处理不当,即使手术成功,术后也难免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细致而妥善的围手术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复杂肠外瘘病人常经历2次以上腹部手术,且瘘发生后多有严重的腹腔感染,以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复杂肠外瘘手术常涉及全腹部多个脏器,剥离面大、手术应激反应重、手术时间长,且常对原有手术部位再次手术,更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因此,肠外瘘手术与一般腹部外科操作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复杂肠外瘘的围手术期处理要求明显高于一般腹部外科手术。如果准备不足,轻则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重则发生腹腔脓毒症和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近年来提出的围手术期外科之家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病人为中心,贯穿围手术期的所有阶段,综合多学科的系统集成模式。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的发展是当代外科的进步,其目的包括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和促进早期康复,这种理念对于复杂肠外瘘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输血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常需要输血治疗,除去众所周知的输血相关问题外,有关输血对免疫功能、肿瘤生长的影响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输血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如何做到合理输血,避免对肿瘤产生负面影响,是临床医生给病人输血前应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容量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容量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l例胸腹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情况。结果 61例病人,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积极补充容量,平安渡过手术期,休克指数明显改善,51例病人术终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回病房;10例病人转入ICU,接受下一步治疗。结论 胸腹部创伤病人,病情危重,有不同程度低血容量休克,在积极手术解决出血问题的同时,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重要治疗手段。要正确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保证病人组织灌注和氧供。  相似文献   

5.
手术是克罗恩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克罗恩病病人常处于疾病活动期,存在肠梗阻、腹腔感染及营养不良等围手术期风险因素,属于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术前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药物对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亦不能忽视。无术后并发症是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安全保障,高质量的克罗恩病手术不但要求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还应该使病人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长时间的疾病缓解。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的长程疾病管理对提高克罗恩病的手术质量尤为重要。围手术期外科之家是近年兴起的关于围手术期处理的创新型管理模式,非常契合克罗恩病外科治疗围手术管理的需要,也是克罗恩病病人获得高质量手术效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创新性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强调以医生为主导、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协调医疗资源,促进病人接受不同专业处理时平稳过渡,围手术期始终获得正确的处理方案,尤其适合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外科病人。肝移植病人大多病情危重,手术复杂,围手术期管理困难。将PSH引入肝移植,可以为这类高手术风险的特殊病人群体提供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65岁以上乳腺癌病人172例中167例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近期治愈167例,随访4个月。4年,平均19个月,5例局部复发转移,1例死于肝转移。结论:老年病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经适当处理后手术是安全的。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外科疾病由于其生物行为学复杂性,病人高龄倾向、常伴发营养不良、肠梗阻和心理障碍,以及手术后肠道功能障碍、抗肿瘤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肿瘤转移至其他脏器及手术后的康复等复杂问题往往难以在一个亚专科得到全程解决。因此,对于结直肠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但这些复杂多学科问题如何能系统性地得以解决是当前临床的难点,也是影响结直肠外科疾病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理念的提出为这一复杂多变的多学科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目前,手术病人高龄现象十分明显,老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器官储备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相关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导致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手术治疗措施的复杂化.因此,如何准确评估老年病人手术风险,妥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每个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术应激反应与围手术期病人的紧张与焦虑有关。本文分析了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不同焦虑水平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发现该法能通过调整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内稳态,改善心境,维持正常应激能力,消除过度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身并发症,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98例围手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经过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均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无并发症。结论胫腓骨骨折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常合并其他脏器和软组织的多发伤,治疗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在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尽早手术。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报告,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8%~37%,最高可达78%。若术前并存有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或曾有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5岁)则更高,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可达90%以上。缺血性心脏病是目前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最多的病例,围手术期的心脏事件是这类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对住院手术的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对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到最低限度,使病人顺利渡过了围手术期。结论: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直肠癌常伴有各种疾病,手术风险较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位心脏移植一例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7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1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病人存活至今,并恢复了正常生活,现将围手术期的监测、治疗等处理作一简介,并回顾体会该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与术后较顺利的可能关系,为进一步把好心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这第一关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是对围手术期处理进行重新设计的创新性管理模式,重点针对存在器官功能障碍及手术并发症风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强调从评估手术指征到术后处理直至出院后管理的长程管理模式,将病人评估、风险分层、术前预康复、手术方案、术后康复结合起来。即将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围术期处理节段有效整合,进行全程管理。需要手术治疗的炎症性肠病(IBD)病人,多在术前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治疗,常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等风险因素,属于手术并发症高危人群,对这类病人进行术前评估、风险因素的优化以及术后的长程管理十分必要,从而使得PSH理念在IBD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和普及尤为重要。作为一种围手术期处理的管理模式,PSH可以为IBD这类具有一定风险因素的特殊病人群体提供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轻度低温。围手术期由于麻醉药物或方法抑制体温调节和(或)病人暴露于寒冷环境而常发生轻度低温。本文综述正常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术中低温的预防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中心温度为34~36℃称为轻度低温。围手术期由于麻醉药物或方法抑制体温调节和(或)病人暴露于寒冷环境而常发生轻度低温。本文综述正常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术中低温的预防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麻醉前血压一过性增高4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前血压一过性增高498例临床分析韩文斌,孟祥忠,张义通,杨丽萍近年来围手术期高血压日益受到重视。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原血压正常病人围手术期血压骤然升高超过21.3/12.0kPa(160/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再升高4.0kP...  相似文献   

20.
刘超 《临床外科杂志》2020,28(8):704-706
正肝门部胆管癌是一难治性疾病,主要原因包括该病多在进展期被发现,病人已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肿瘤毗邻肝脏(尾状叶)、肝动脉和门静脉,其纵向和辐向生长的特性,导致上述结构、肝内和胰腺段胆管常被肿瘤侵犯,手术切除困难,根治性比例低,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但该病生长较缓慢,并且以局部生长为主,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外科治疗仍是延长病人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