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恩度)两种给药途径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12只眼),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12只眼),角膜碱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ml,隔日1次;C、D组(各12只眼),右眼角膜碱烧伤后分别应用100mg/ml重组人内皮抑素点眼,4次/日和球结膜下注射0.05ml,隔日1次治疗.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C组、D组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B组,C组、D组与B组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略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第16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除C组与D组间,其余各两两比较VEGF蛋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VEGF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眼和球结膜下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即均可有效抑制CNV.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化疗,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介入栓塞化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增殖和黏附分子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免疫分子含量.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DDK1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殖和黏附分子:观察组血清Polo样激酶1(Plk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D44v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分子:观察组外周血中Th1/Th2比例高于对照组、Treg/Th17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有助于杀灭肝癌细胞、抑制细胞增殖和黏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613-616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持续泵注联合TP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78例,按照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前、治疗4周期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凋亡分子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血管新生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HE4、CEA、β-HCG、Bcl-2、Survivin、Bag-1、Ang-2、VEGF、bFGF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Bax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持续泵注联合TP化疗可降低晚期卵巢癌恶性程度,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达卡巴嗪+顺铂治疗,观察组予以达卡巴嗪+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MV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3.91%(17/23),高于对照组43.7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4,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VEGF、MVD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TACE)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行TACE治疗1~2次.对照组先行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然后用丝裂霉素同碘化油混合物动脉栓塞;药物组在常规介入灌注化疗基础上,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30 mg同碘化油10~20 ml混合后行肝动脉栓塞.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右上腹疼痛,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体积、AFP水平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治疗后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未见明显副反应,肿瘤缩小、AFP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1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0 mg/m2,总量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 h,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1次.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8例.临床有效率为38.7%(12/31),临床受益率为74.2%(23/3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放化疗对高级别人脑胶质瘤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众多高级别人脑胶质瘤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接受临床治疗方案意愿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放化疗)和实验组(常规放化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进行差异性治疗,每组33例。而后由临床观察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水平改善情况以及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针对性治疗后,实验组在血清水平改善情部况、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级别人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放化疗的基础上添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其进行联合治疗,可在有效改善其血清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同时最小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不同时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Lewis肺癌自发转移模型,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小、中、大剂量组(5、15、30 mg.kg-1.d-1)及对照组各10只,连续给药14 d,停药1周后处死小鼠,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原发瘤抑瘤率;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以及对荷瘤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400 ng处理72 h后的抑制率为(68.4±1.5)%,与处理24 h后的抑制率(21.9±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肿瘤生长均较对照组缓慢,小、中、大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2%、49.7%、52.8%。各给药组小鼠瘤组织内均有大面积坏死,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发生早期凋亡的改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可能表现为对肿瘤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双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对肺癌患者血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共63例伴有血性胸腔积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GP方案,评价药物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CR+PR)%分别为41.9%、18.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6、P=0.005)。不良反应方面,心脏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62、P=0.072)。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GP方案能明显提高肺癌患者血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临床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运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4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化疗;治疗组的40例患者运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有效率和受益率上都要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耐受性比较好,治疗的有效率和受益率都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 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PCI术前30 min顿服,术后20 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l,3,7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IL-6和hs-CRP水平. 结果 术前三组间患者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P<0.05).PCI治疗后3d,CK-MB、cTnT和IL-6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0.05).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IL-6和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明显(P<0.05),且C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STEMI患者PCI围术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手足口病(HFMD)是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部分重症HFMD短期可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肌酶及心功能异常的病例可采用左卡尼汀心肌营养保护性治疗策略,但是否可改善其预后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异常情况,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心肌酶和心功能异常的影响以及临床预后及转归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床旁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于治疗第7天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中,CK异常57例(47.5%)、CK-MB异常70例(58.3%)、cTnT异常40例(33.3%)、BNP异常75例(62.5%)、NT-proBNP异常81例(67.5%)、LVEF异常61例(50.8%)、FS异常53例(44.2%)。两组CK、CK-MB、cTnT、BNP、NT-proBNP、LVEF、FS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CK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LVEF、FS、CI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FS、CI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Z=-2.317,P=0.013)。左卡尼汀组肺水肿、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存在心肌细胞及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左卡尼汀可短期有效改善心肌细胞和心功能异常,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3.
葛晓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38-233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CRP、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恢复到了对照组基准值的水平。治疗后cTnT与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准值水平(P<0.05)。结论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CRP、cTnT、CK-MB水平有助于动态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判断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120例拟行(PCI)的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干预治疗组(B组)和中等剂量干预治疗组(C组)。A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B和C组术前分别服用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7d,3组患者术后均用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月后监测CK-MB、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血肌酐。结果:(1)PCI术后24hCK-MB、C反应蛋白较术前均有升高,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A组CK-MB、C反应蛋白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患者围手术期MI发生率较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血肌酐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后CK-MB、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PCI术相关性心肌损伤;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7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PCI相关心肌损害,未显示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联合检测应用慢性心力衰竭(CHF)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为CHF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初诊为CHF住院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cTnT、CRP、NT-proBNP指标水平差异,同时比较不同NYHA分级CHF患者3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NYHA分级越高则3项指标的含量越高,不同分级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YHA-Ⅰ级患者CRP、NT-proBNP指标远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脏分级与NT-proBNP、CRP、CTnT均呈正相关关系(r=0.875、0.412、0.312,均P<0.05),其中相关性较强为NT-proBNP。 结论 NT-proBNP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cTnT、CRP联合NT-proBNP检测能够准确诊断CHF患者,同时能够对不同病情程度进行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37-14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以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K、CK-MB、NT-pro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CK-MB、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的CK、CK-MB、NT-proBNP、LVEF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效果显著,其机制与降低CK、CK-MB、NT-proBNP水平、提高LVE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与活性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和非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以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表达阳性、阴性分组。结果:非心血管疾病组CK-MB活性结果异常与质量异常无明显相关(P〉0.05)。心血管疾病组cTnT〉0.1,质量和活性的结果异常明显相关(P〈0.05);cTnT〈0.1组,CK-MB质量与活性结果异常也具有相关性,且CK-MB活性略高于正常参考值,CK-MB质量均数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CK-MB质量和活性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都很敏感,CK-MB质量对于因素干扰稳定性好于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小鼠的带有caspase富集功能域的凋亡抑制因子(ARC)的表达及对心肌的保护.方法 将60只成功建立AVMC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ARC反义寡核苷酸组(A组)、ARC错义寡核苷酸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只.分期分别采集标本测定外周血心肌钙蛋白T(cTnT)、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和ARC、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等数据.结果 造模后第7、14、21天,3组外周血cTnT、cTnI、CK、CK-M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近(P>0.05),但均低于A组(P<0.05).造模后第7天,3组ARC与Drp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RC表达与B组相近(P>0.05),但均高于A组(P<0.05),C组Drp1蛋白表达与B组相近(P>0.05),但均低于A组(P<0.05);造模后第14、21天3组ARC与Drp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发生AVMC后高表达的ARC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予以左卡尼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住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凝及抗缺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水平,术前及术后2周心脏B超检查。结果:左卡尼汀组CK-MB、cTnT及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