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对广东省1984~1993年收检冻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血清、鼠阳性血清及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分型诊断。82例感染者、患者血清中检出家鼠型36例(43.9%),野鼠型17例(20.7%),未定型29例(35.4%)。38份鼠阳性血清中,褐家鼠28份、黄毛鼠3份、板齿鼠1份和臭鼩鼱分均为家鼠型,1例份黄毛鼠检出野鼠型,4份未定型。20份鼠肺中,除1份褐家鼠检出野鼠型外,其余均为家鼠型。首次发现我省有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2.
福州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分布及鼠传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道了福州国际机场鼠类种群分布及鼠传疾病调查结果,共捕获各类鼠359只,全年平均鼠密度9.97%。鼠种有3属5种,其中以黄毛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送检96份鼠血清作RIP检测,查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另取褐家鼠、黄毛鼠的肺标本42份,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其中检出阳性标本3份,阳性检出率为7.14%,应用单克隆抗体分型均为Ⅱ型病毒抗原(家鼠型)。本次调查结果为空港口岸加强鼠情监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分布及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93年连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宪区共布鼠夹108934夹次,各地形区鼠密度4.6%-12.2%,褐家鼠占60.0%以上,其汉坦病毒(HV)抗原携带率1.3%-7.5%,远高于其它种鼠。带病毒褐家鼠密度同发病率呈显著性正相关。129例病人血清血凝抑制试验(HI)分型,家鼠型病人占89.1%,冀东和中部平原含少量姬鼠型病人,占1.6%。1980-1993年全省共发病960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地区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方法]选取珠海8个口岸地区,从2006年5月-2007年4月采用鼠笼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血清汉坦病毒IgG抗体;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发现6种鼠类,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板齿鼠、臭嗣鼯,以臭莉鼯为优势鼠种群(38.3%),其次为褐家鼠(26-3%);鼠密度为4.10%;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5%(3/113);鼠肺带病毒率为1.43%(2/140);从2只褐家鼠的肺组织检测出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珠海口岸鼠间存在着汉城型汉坦病毒,应继续加强口岸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金华市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情况,金华市于2011-2012年在东阳市、磐安县和兰
溪市设置3个市级监测点监测鼠密度,鉴定鼠种,并采集鼠血清检测汉坦病毒(HV) 特异性IgG 抗体。
结果显示:2011年平均鼠密度为2.80%;2012 年平均鼠密度为2.73%;室内以褐家鼠和!胸鼠为优势鼠
种,野外以黑腹绒鼠和褐家鼠及白腹巨鼠为优势鼠种,在所采集的11种鼠血清中有10种检出HV 抗体,
平均阳性率19.08%。说明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胸鼠和/或社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
以黑腹绒鼠、白腹巨鼠和/或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其主要宿主已经与以往的黑线姬鼠为主不
同,应采取防鼠灭鼠、在易感人群接种混合型疫苗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R3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8 0778 03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及其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方法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捕鼠,捕获鼠经分类鉴定后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抗原,对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肺组织标本用RT-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及分型。结果 2006-2008年共捕获宿主动物17种1984只,以小型啮齿动物为主,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51%;褐家鼠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阳性标本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汉城型病毒。结论广西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并存在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省鼠类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情况和病毒型别,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鼠类肺组织和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血清IgG抗体,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Hv抗原。HV抗原阳性鼠肺接种Vero—E6细胞分离病毒,用HV单克隆荧光抗体鉴定分离株的型别。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129只,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肺HV抗原阳性率为3.0%,鼠血标本IgG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8.0%。分离到6株汉滩(HTN)型病毒,其中来自黑线姬鼠5株,褐家鼠1株。结论浙江省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疫源地,HV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型。  相似文献   

9.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RT -PCR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0年福建口岸鼠类监测共捕获的839只啮齿动物,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52%),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Seroul virus,SEOV)核酸阳性49份,带毒率5.8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5.24%)和黄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营口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03-2007年HFR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营口市2003-2007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563例.年均发病率为5.66/10万,死亡4例。年发病率(/10万).2003年为2.36,2004年为7.95,2005年为8.02,2006年为4.42.2007年为2.01。年均发病率(/10万),站前区为3.83.西市区为3.28,老边区为7.02,鲅鱼圈区为21.07,大石桥市为3.93.盖州市为3.45。563例HFRS病例中,男性占79.75%,20~39岁占45.29%,农民占55.77%;3~6月合计发病297例(占52.75%)。捕获家鼠1023只,均为褐家鼠;检测褐家鼠肺1023份.HFRS病毒抗原阳性的65份,带毒率为6.35%。[结论]营口市HFRS发病呈明显的春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是HFR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掌握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掌握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种类及感染情况,为合理的防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2014年淄博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淄博市出血热发病以农民为主,男女之比为2∶1,季节分布由秋冬季高峰为主向春季高峰转变。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3.62%,且居民区褐家鼠平均带毒率12.50%;野外褐家鼠及黑线姬鼠均较多,分别占62.12%、28.78%,野外老鼠未检测出汉坦病毒。2014年与2013年相比,鼠密度有所增加,但带毒率的升高不明显。结论 目前我市是以家鼠为主的混合疫区,重点是在春季加强居住区家鼠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科学灭鼠对策,控制奉贤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方法 依据1986~1995年奉贤县断RS流行特征及黑线姬鼠、褐家鼠等5种宿主动物均携带汉坦病毒(HV)的监测结果,于1996~2001年的每年春秋两季,选取溴敌隆配制毒饵,对1986~1995年的历史疫点及以后逐年出现的新疫点,在室内、外环境及村(集镇)周田野同步投毒饵灭鼠;非疫点仍按1995年以前的方法以室内灭鼠为主,兼顾室外环境。同时,在全县25个乡镇(农场)每月于各村轮转用夹夜法以300夹日监测鼠密度,然后计算年平均鼠密度。结果 全县年平均鼠密度和HFRS年平均发病率,1996~2001年比1986~1995年分别下降68.55%和64.36%。结论 长达6年的动态观察结果证明,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的科学灭鼠控制对策,可有效地控制长期居高不下的HFRS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控制HFRS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胶州市监测点1998-2007年HFRS人间疫情、鼠间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HFRS合计发病566例.年均发病率为7.44/10万,病死率为2.93%。年均发病率,丘陵地区为11.49/10万,平原地区为5.26/10万。566例病人中,春夏季(5~6月)发病的占18.38%,秋冬季(10~12月)发病的占40.46%;男性占74.03%,女性占25.97%;农民占84.63%,工人占6.89%,其他职业占8.48%;5~24岁占14.13%,25~44岁占47.17%,45~75岁占38.87%。1998~2007年合计捕鼠289只,大家鼠占41.87%,小家鼠占48.10%,黑线姬鼠占7.27%,鼩鼱占2.77%;鼠肺HFRS病毒带毒率为1.73%,其中野鼠带毒率为3.44%,家鼠带毒率为1.60%(P〉0.05)。[结论]胶州市为混合型HFRS疫区,疫情呈下降趋势,发病季节呈双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6.
临沂市河东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临沂市河东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人间及兽间疫情 ,以便有效控制HFRS流行。方法 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查病人及健康人群HFRS特异抗体 ;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以IFAT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 ;采用灭鼠、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控制HFRS流行。结果  1973~ 2 0 0 2年共发生HFRS 2 11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4 .2 9/10万 ,死亡 91例 ,病死率为 4.3 1%。 1973~ 1984年河东区为姬鼠型HFRS疫区 ,1985年起 ,出现家鼠型HFRS流行。本区有鼠类 2目 6种 ,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77.2 9% ) ,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5 0 .64 % ) ,带病毒率分别为 4.5 6%和 4.12 %。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 ,随着疫区时间的推移而增高。结论 临沂市河东区由姬鼠型HFRS疫区演变为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能有效控制HFRS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慈溪市1996-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1996-2011年HFRS人间疫情、鼠情、控制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慈溪市16年间共报告HFRS515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2.35/10万,病死率为0.39%。发病高峰在3-6月,呈单峰型。20~50岁青壮年人群高发,占病例总数的72.0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7.28%,男女性别之比为2.71∶1。室内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总带病毒率为5.32%。阳性鼠肺经PCR分型,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慈溪市是家鼠型HFRS低中发病区,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监测,做好灭鼠工作,是预防HFRS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告东北地区用Vero E-6细胞直接从疫区家鼠型出血热急性期病人血中和辽宁省从疫区褐家鼠肺中分离HFRS病毒获得成功,分离率分别为33.3%和25%。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7个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HV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共报告病例560例,发病率0.89/10万。共捕获654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3.15%,鼠带毒率为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7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1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湖南省为SEO型和HTN型混合型疫区,以SEO型为主。防制HFRS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开化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类型 ,控制HFRS流行 ,制定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抗体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监测点 19年来共发病 45 11例 ,检测小兽 40 93只 ,阳性 2 5 9只 ,带病毒率为 6.3 3 %,野外鼠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占 82 .3 0 %,其带病毒率为 8.90 %;褐家鼠为居民区优势种 ,占 66.70 %,居民区大足鼠带病毒率为 6.47%,褐家鼠带病毒率为 5 .3 8%;夏季和冬春季有两个发病高峰 ,以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结论 疫区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较高 ,应选择灭鼠、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