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NS5B在Huh-7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表达的人肝系。方法 以脂质体共转染NS5B基因人Huh-7细胞,以PCR和Southern blot在DNA水平检测转染的结果,以western blot证实了Huh-7细胞中有NS5B的蛋白表达。结果 在转这NS5B质粒的细胞系中有NS5B基因的存在和HCV-RAN多聚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IL)-5m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EFV1)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MCH)激发浓度(MCH-PC20值)和基础FEV1占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表达的人肝细胞系。方法以脂质体共转染NS5SB基因人Hub-7细胞,以PCR和Southern blot在DNA水平检测转染的结果,以western blot证实了Hub-7细胞中有NSuB的蛋白表达。结累在转染过NSSB质粒的细胞系中有NSSB基因的存在和HCV-RNA多聚酶的表达。结论我们在Hub-7细胞中建立了HCV-RNA多聚酶表达系统,它有助于研究HCV复制机制和为基因治疗丙型肝炎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血清雌激素与肝细胞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血清雌激素升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HCC患者血清雌二醇(E2)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应用原位杂交研究外源性E2对肝癌细胞系CBRH791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蛋白受体(LNR)表达的影响.结果HCC患者血清E2水平较正常者显著升高,且HCC有转移者血清E2水平较无转移者亦显著升高;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外源性E2能够增加CBRH7919细胞表达VEGF和LNRmRNA.结论血清E2水平增高与HCC转移密切相关,它有可能通过促进VEGF和LNR的合成而影响肿瘤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应用杆状病毒穿梭质粒载体与HBVX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研究HBVX蛋白对杆状病毒载体中的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反式激活作用,作为进一步杆状病毒载体应用研究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1)为构建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驱动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合成寡核苷酸引物 F1含NFкB启动子、增强子序列(30 bp)及 CAT启动于 5’末端序列(20bp),引物 F2含 CAT基因 3’端序列,以pcDNA 3.1/CAT(Invitrogen)质粒为模板, PCR扩增获得NFкB启动子…  相似文献   

6.
研究HCV对人B淋巴细胞的感染 ,建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模型 (CBCL) ,并进行HCV的形态学研究 ,观察HCV在其中的复制及HCV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用EB病毒转化B细胞建立B细胞系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细胞系上清液及细胞内的HCV抗原及HCVRNA ,并通过电镜对HCV进行形态学研究。用EB病毒转化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传代培养 ,使其成为永生细胞系。用抗HCV NS3、NS5、CORE单克隆抗体检测CBCL中HCV抗原 ,发现阳性颗粒主要见于…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可溶性和抗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E.coli中表达HCV RNA聚合酶,研究其可溶性的条件,进一步研究它的抗原性,为研究其活性打下基础。方法构建表达载体 pQE-5B-FL和 pQE-5B-△C21。在 E.coli(M15)菌株中表达。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分析其可溶性,在获得pQE-5B-△C21可溶性蛋白后,通过Ni-NTA柱纯化。纯化后得到的目的蛋白进行ELISA和 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在 E.coli中表达了 pQE-5B-FL和 pQE-5B-△ C21重组蛋白,二者在 37℃诱导条件下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pQE-5B-△21重组蛋白在18℃诱导条件下50%以可溶形式存在,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抗原性。结论在E.coli中表达的HCV RNA聚合酶有良好的可溶性及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通过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m病毒(CVB3m)诱发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9d后,VMC检出率93.33%,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V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76.67%感染病毒鼠心肌中发现凋亡细胞,73.33%,有TGF-β1的表达,二者之间分布区域一致,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VB3m诱导的VMC的发生,发展,而TGF-β1可能参与VMC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体外表达及纯化HCV不同功能区的病毒蛋白,用于研究HCV各功能区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HCV E1,E2/NS1,NS5区的部分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R1中MBP编码基因的下游,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0.
网上快讯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2 0 0 2年第 6 2届年会消息β细胞凋亡机制1.白细胞介素 1β介导 β细胞中CREB诱导的bcl 2表达下调 (2 1 OR)研究人员发现 ,当MIN 6细胞暴露于白细胞介素 1(IL 1) β时 ,培养液中Bcl 2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进一步研究显示IL 1β使Bcl 2启动子活性下降。另外 ,以IL 1β长期处理MIN 6可使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下降 (45 % )且CRE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如将CREB基因腺病毒转染MIN 6细胞可防止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通过下调CREB的功能以降低bcl 2表达…  相似文献   

11.
探索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对HBeAg表达和基因组复制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设计引入KpnⅠ和HinⅢ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HBV的前C/C片段 ( 1814 2 4 52 ) ,经KpnⅠ和HinⅢ酶切后连于EBO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连接载体进行A1896 A1899点的定点诱变。将突变前后的质粒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 7细胞 ,检测突变前后HBeAg表达的改变。经错配PCR RFLP和测序分析 ,确定突变的克隆。突变前后的质粒转染Cos 7细胞经稳定表达 ,结果未突变的EB0 前C/C重组质粒HBeAg表达为强阳性 …  相似文献   

12.
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Bax 蛋白和热休克蛋白(HSP)70 在完全弗氏佐剂(CFA)预防NOD 鼠胰岛炎和糖尿病中作用及意义。方法 给4 周龄雌性NOD 鼠后脚板注射50 μl CFA 和生理盐水(NS组) ,于30 周龄或糖尿病发生时处死,胰腺组织置10 %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行光镜下胰岛炎评分,ABC免疫组化染色Bax 蛋白和HSP70 并光镜下计数。结果 CFA 组鼠胰岛内炎计数和胰岛炎评分均数均明显低于NS组鼠(P< 0.01);CFA 组鼠无1 只发生糖尿病,NS组鼠中有3 只(60% )发生糖尿病;CFA 组鼠胰岛细胞Bax 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NS组鼠,而HSP70 阳性率明显高于NS组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 ; 胰岛炎分值与Bax 蛋白阳性率呈正相关(r=0.613) ,与HSP70 阳性率呈负相关(r= - 0.913)。结论 CFA 能减轻NOD 鼠胰岛炎发生程度和预防糖尿病发生,CFA能抑制胰岛细胞Bax 蛋白表达和诱导胰岛细胞HSP70 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 He La 细胞中表达恶性疟原虫红细胞结合蛋白 E B A- 175 和富组氨酸蛋白 H R P- I I,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特性。方法 将 E B A- 175 和 H R P- I I 部分基因串接插入 P C D N A3 真核表达载体, 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 C D N A3 E B A175 - H R P I I。采用磷酸钙- D N A 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转染 He La 细胞进行体外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 S D S- P A G E、 Dot- E L I S A 和 Western - blot 鉴定。结果 表达产物占表达蛋白总量的164 % , 相对分子量与预设计的48k Da 基本相符。表达产物与鼠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及构建的重组质粒免疫鼠血清产生特异免疫反应。结论 表达载体 P C D N A3 在 He La 细胞内可表达出具有一定免疫学活性的恶性疟原虫重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4.
脂质体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2.15细胞进行脂质体干扰素与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用ELISA法测HBeAg,用反向血凝法及ELISA法测HBsAg,用斑 交法测HBV DNA,结果证实,脂质体IFN体外对HBeAg的抑制率较IFN高,能较好地抑制HBV DNA,但与IFN一样,对HBsAg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HBV感染时血清可溶性Fas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HBV复制状态对肝细胞Fas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HBV感染时血清可溶性Fas分子浓度的变化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81便来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62例),患者血清标本于-70℃冷藏。肝组织本Fas分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检测用DNA末产示记法(TUNEL法)。血清HBVDNA用PCR法检测,血清sFas浓度用ELISA法检测。结  相似文献   

16.
福建肝癌细胞EBV感染与HBV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9例肝硬变组织中高拷贝数EBER1(EBV编码的小RNA)、HBVDNA和P53蛋白.结果肝癌细胞核内EBER1阳性率为203%,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内HBVDNA阳性率为593%,EBV存在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内P53蛋白表达率为339%,P53表达与EBER1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肝癌细胞内EBV感染与HBV存在无明显关系,肝癌中P53表达与EBER1无关  相似文献   

17.
邢同京  章廉  骆抗先  何海棠 《肝脏》2001,6(4):248-249
我们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方法 ,对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初步探讨其在活化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病例收集我院 1998~ 1999年间收住的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6例 ,女 11例。年龄 16~ 6 0岁 ,平均 ( 35± 12 )岁。诊断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ALT >10 0U/L ,HBsAg、HBeAg、抗 HBc和HBVDNA均阳性。排除HAV、HCV、HDV和HEV感染 ,以及近 3个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并表达恶性疟原虫重组复合抗原,为疟疾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MSP1中类表皮生长因子1(EGF-1)基因与人工化学合成的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串接,插入高效非融合型蛋白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a,转化菌经42℃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和Dot-ELISA分析。结果 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BV220/PfCMR-EGF-1,经热诱导后表达出含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体外表达及纯化HCV不同功能区的病毒蛋白,用于研究HCV各功能区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HCVE1,E2/NS1,NS5区的部分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RI中MBP编码基因的下游,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表达的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MBP-NS5的分子量分别为57000、65000、620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抗原活性。将这三种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检测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95份,其中抗-HCVE1阳性率为10.5%,抗-HCVE2/NS1为63.2%,抗-HCVNS5为53.7%。结论本实验表达的HCV融合蛋白在HC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 ,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具有两套独立表达单元的真核表达载体 pRSC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和RSV启动子下游 ,称为pRSC HBV/HCV ,转染SP2 / 0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观测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 ;用酶联免疫法、MTT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 ,pRSC HBV/HCV转染SP2 / 0细胞可见HBcAg及HCV核蛋白染色阳性荧光细胞 ,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