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4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关节影像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16—50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早期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面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性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HTH]结论:cT扫描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使用CT以及MRI对上述患者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并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异常骨质以及患者病变分级的检查情况。结果 MRI检查对异常骨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且MRI检查对于Ⅰ级以下(包含Ⅰ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而对于Ⅱ级以上(包含Ⅱ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与CT检查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能更好地检出骨质异常病变,且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能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穿刺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s,AS)是一种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晚期致残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过于严格,确诊AS必须具备骶髂关节炎2级以上及相关的临床症状,不符合x线标准,只能称为“可能AS”,这个标准不利于AS的早期诊断。2005--2007年以来我们对16例骶髂关节炎1级左右的“可能AS”在CT的导引下做骶髂关节穿刺,滑膜病理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了较大的帮助,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9例,行骶髂关节MR检查;同时综述了近年来As的早期SIJ炎的病理、MRI特征,序列应用和评分系统。结果;骶髂关节(siJ)受累是强直性脊柱(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特征性改变。99%的AS病人最初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核磁共振(MRI)能可靠的显示骶髂关节慢性(骨侵蚀、硬化、骨桥)和急性期(滑膜炎、骨炎、关节囊炎)炎性病变,并能分别对急慢性病变量化分级。结论:MRI能够显示强直性脊拄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并且MRI表现在评价疾病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注射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骶髂关节注射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治疗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局部疼痛和全身功能方面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属中医”痹证”等范畴。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的病变,但是由于骶髂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加以盆腔内容物如肠道、肠气、粪块等的干扰,早期骶髂关节炎较难识别。所以普通X线既不利于显示复杂的骶髂关节结构,也难于显示其早期的微小改变,  相似文献   

8.
加味归芪六君汤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周身性风湿病。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肾痹”范畴。笔者以归芪六君汤加味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采取MRI和CT诊断的价值作分析。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26例,对其临床数据作研究,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对所有患者分别行MRI和CT诊断,对两种方法诊断的检出率、病变程度以及骨质异常率作判定。结果:将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的所有数据行统计学软件分析,其行CT诊断的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相比于行MRI诊断,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种方法诊断Ⅱ级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行CT检验的骨质异常率相比于行MRI检验,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行MRI诊断比CT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可有效的将病变程度予以有效显示,提高诊断率。MRI诊断可将脂肪沉积以及关节软骨异常情况进行显示,常应用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患者检查中,可及时发现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进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脊柱骨组织及四肢关节。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关节和四肢关节的炎症和增生。本病又称强脊炎、变形性脊柱炎、萎缩性脊柱炎、韧带萎缩性脊柱炎、竹节状脊柱病、Marie—Strumpell氏病、Von—bechterew氏病等。现在统称为强直性脊柱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6岁以前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AS)称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主要表现为附着点炎,外周关节、骶髂关节等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在起病情况和影像学表现上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我院就治的16例JA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CT或MRI检查的表现,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表现.结果:39例中,X线平片明确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82.0%,8例阴性(18%),CT诊断符合率100%,CT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CT较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征象的诊断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检查较X线更早发现AS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清热利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X线骶髂关节骨破坏的影像学及对ESR、CRP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为中药疗法的疗效提供临床治疗的客观依据.方法:本实验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按疗程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维柳芬(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经治疗1疗程后评价疗效,随访半年.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骶髂关节X线表现改变情况ESR、CRP水平的检测评估并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有效率6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益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够改善症状,延缓并控制骶髂关节的骨质破坏、降低ESR、CR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彬  李康 《中医正骨》1998,10(6):46-4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主要侵犯脊柱以及骶髂关节,早期为肉芽组织侵蚀,破坏,增生;后期则出现骨化,引起脊柱及关节强直畸形,致残率高。目前中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近年来,我们运用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47例,收效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15.
沈爱明 《中国针灸》2010,30(3):241-24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笔者1999年10月以来采用火龙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立群 《河北中医》2012,34(8):1143-114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2007 - 02-2011 - 12,笔者采用辨证施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殿选 《光明中医》2002,17(6):23-23,26
强直性脊柱炎 ,是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 ,又称变形性脊柱炎、萎缩性脊柱炎、韧带萎缩性脊柱炎、竹节状脊柱病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 ,以脊柱疼痛、僵硬 (清晨或长久休息后加重 ,活动后减轻 ) ,强直、甚至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属中医的“痹证”范畴 ,古人称之为“龟脊风”、“竹节风”、“骨痹”、“肾痹”。强直性脊性炎病理特征性改变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炎症 ,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 ,脊柱的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而周围关节的滑膜…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可以造成脊柱强直及髋、骶髂等关节损坏的疑难病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民间利用蜜蜂螫刺治疗关节病变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实践中,我们尝试将传统的蜂螫疗法与中医学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形成的蜂针疗法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全部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纽约会议标准”。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分析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回顾2017年5月30日前有关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中文文献,对文献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28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有影像学诊断标准,骨盆X线正位片和斜位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双侧髂嵴不等高、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粗糙和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是报道最多的几种影像学依据,文献中的骶髂关节间隙变化和髂嵴高度异常标准不统一。结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混乱,关节间隙和髂嵴高度差异等可能的依据也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以上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骶髂关节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力刚  沈鹰  孙维峰  黄清春  韦嵩  张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29-1430,1452
目的 观察骶髂关节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骶髂关节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VAS法)、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扩胸度、Schober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VAS和BASFI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局部疼痛和全身功能方面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