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8):1065-1068
目的研究4种黄酮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究黄酮化合物结构差异对其与体内大分子蛋白质结合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光谱法研究4种黄酮化合物与HSA的结合反应,判断其荧光猝灭类型,计算得到猝灭常数、结合位点与相关热力学参数等。结果 4种黄酮化合物均可引起HSA荧光不同程度的猝灭;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与结合常数均降低;结合位点数在1左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论 4种化合物对HSA的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与HSA之间的结合反应均可自发进行;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推测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羟基与HSA相互作用,而甲氧基与HSA的结合力略小于羟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方法:分析咪达唑仑与HSA结合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间距(Δλ)分别为15nm和60nm);由Stern-Volmer方程确定咪达唑仑对HSA17℃和37℃时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及机制,Lineweaver-Burk双对数方程确定17℃和37℃时猝灭反应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反应前后的焓变ΔH和熵变ΔS的相对大小判断咪达唑仑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咪达唑仑与HSA有荧光猝灭作用,Δλ=15nm波长的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咪达唑仑对酪氨酸残基发生作用,未对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在17℃和37℃时的Kq分别为5.0246×1011和4.757×1011L·mol-1·s-1;17℃和37℃时猝灭反应KA和n分别为2.1717×104、8.7438×103mol·L-1,1.1895、1.0769个;反应前后的ΔH和ΔS均<0。结论:咪达唑仑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咪达唑仑与H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或者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安非他酮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安非他酮对HSA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由Stern-Volmer方程确定安非他酮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双对数方程确定反应结合位点和结合常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 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安非他酮对HSA有猝灭作用,在17 ℃和37 ℃时的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5.714 8×103和3.126 1×103 L·mol-1·s-1,反应前后的焓变和熵变均<0,结合点数为1。结论 安非他酮对HSA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二者间的结合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顺铂对表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顺铂和表柔比星对HSA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反应的解离常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荧光猝灭光谱显示,顺铂和表柔比星与HSA都有荧光猝灭作用。顺铂、表柔比星对HSA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表柔比星与HSA的结合点数为1,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顺铂不影响表柔比星对HSA的内源荧光猝灭作用,但能增加表柔比星与HSA的结合常数(KA)。结论顺铂不影响表柔比星的血药浓度,但能增加表柔比星与HSA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咖啡因、茶碱、可可碱3种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行为,了解其与蛋白质结合的信息。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25℃和37℃时3种生物碱不同浓度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曲线和Perrin曲线线性拟合计算得到动态猝灭常数和静态猝灭常数,判断猝灭机制;计算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ΔH、ΔS、ΔG,判断其结合作用力模型。结果:随着3种生物碱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随温度的升高,静态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降低,而3种生物碱与BSA的结合常数差别较大,但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ΔG<0,ΔH<0,ΔS>0。结论:3种生物碱能较显著猝灭BSA的荧光,且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与白蛋白之间均存在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的结合作用;3种结构相近的生物碱与BSA的相互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以光谱技术研究阿司匹林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结合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确定阿司匹林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反应的解离常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合同步荧光技术考察阿司匹林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在37℃和25℃时阿司匹林与HSA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37=1.44×10-3mol.L-1,KD25=1.96×10-3mol.L-1。结合反应热力学参数为ΔH=-19.73kJ.mol-1,△G=-16.21kJ.mol-1,ΔS=-11.77kJ.mol-1。结论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范德华力。阿司匹林与白蛋白结合后使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昂丹司琼(ON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结果在296K和310K时OND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24×104L/mol,4.68×104L/mol,热力学参数ΔH为20.08kJ/mol。结论 OND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二者有一个结合位点,其作用力类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8.
荧光光谱法分析米诺环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蕾  胡卢丰  杜晓翔  林观样 《医药导报》2011,12(12):1651-1654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米诺环素与人血清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米诺环素对HSA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确定荧光猝灭的方式,并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米诺环素对HSA荧光呈规律性猝灭,T=299 K时,Ksv为3.29×104 L&#8226;mol-1,T=310 K,时Ksv为3.53×104 L&#8226;mol-1。米诺环素使清蛋白的同步光谱中最大发射峰红移。 结论米诺环素对HAS的猝灭机制属于动态猝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秦皮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结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荧光淬灭分析、同步荧光分析、三维荧光分析、疏水探针分析,获得秦皮素与HS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信息。结果:荧光淬灭分析结果显示,秦皮素通过结合HSA引起HSA荧光淬灭,荧光猝灭机制属于单一静态猝灭;计算得出的热力学参数熵变和焓变均为正值,表明疏水力是驱动秦皮素结合HSA的主要作用力。同步荧光分析表明,秦皮素对HSA分子中Trp残基微环境影响明显,可使其特征光谱峰发生蓝移,再次表明疏水力在秦皮素结合HSA中起到重要作用。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秦皮素与HSA相互作用改变了HSA的空间结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以及荧光发射峰强度;疏水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疏水探针能够显著影响秦皮素与HSA的结合,进一步验证了疏水力是秦皮素结合HSA的主要作用力。结论:秦皮素能够与HSA相互作用结合,导致HSA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卡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人体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卡铂与BSA的荧光猝灭机制、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利用热力学参数考察其作用力类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卡铂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卡铂与BSA形成1∶1的复合物引起BSA的荧光猝灭,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卡铂与BSA结合位点数为9.81×103 mol/L,两者以疏水作用为主。卡铂与BSA相互作用使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结论卡铂与BSA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并改变B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1.
Nifedipine (NDP) is used extensively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 numb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ere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and NDP and the influence of flavonoids, rutin and baicalin, on their binding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vitro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fluorescence of HSA was quenched remarkably by NDP and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considered as static quenching by forming a complex. The results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dicate that both hydrogen bonds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play the main role in the binding process and the binding process was spontaneous. The bind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amino acid residue of HSA and NDP is 2.608 n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HSA to NDP can occur with high probability. The decreased association constants and the increased binding distance of NDP binding to HSA in the presence of flavonoids were both due to their competitive binding to the site I of HSA.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A and NDP caused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HSA and the synergism effects of NDP and flavonoids induced the further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H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光谱法比较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结合作用,并观察葡萄糖对二者与BSA结合的影响。以能量传递原理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二者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以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与BSA间的作用力类型;以同步荧光技术考察黄芩素和黄芩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黄芩素相比,黄芩苷与BSA的结合距离增大,作用强度减弱。葡萄糖能明显增加二者与B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黄芩素与BSA的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黄芩苷为静电引力,从而导致BSA内在荧光静态猝灭。黄芩素和黄芩苷均能使BSA构象发生变化,黄芩素还能使BSA的色氨酸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结论黄芩素分子上糖取代可降低其与BSA之间的结合作用并改变其作用力类型。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明显增加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与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生理条件(pH=7.4,37 ℃)下,根据Stem Volmer方程和荧光淬灭双倒数图,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常数K=1.46×105 L&#8226;mol-1,结合位点n=1.11,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常数K=4.31×104 L&#8226;mol-1,结合位点n=1.04,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作用力类型均为疏水作用力。结论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荧光淬灭减弱,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变小,结合位置也有明显区别;这些数据给研究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以及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Guo M  Xu XT  Wu ZW 《药学学报》2011,46(9):1084-1092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H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HSA的结合反应为形成静态复合物,说明RT在生理条件下能被HSA载运至靶位发挥药效。RT对HSA分子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造成亚结构域IIA、IIB的疏水性改变。Co(Ⅱ)、Ni(Ⅱ)的介导作用在RT-HSA反应中起桥联作用并增强RT-HSA的相互作用,即在生理条件下,Co(Ⅱ)、Ni(Ⅱ)对RT药效的发挥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在ca^2+存在下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生理条件(pH=7.4,37℃)下,根据Stem—Volmer方程和荧光淬灭双倒数图,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1.46×10^5L·mol^-1,结合位点n=1.1,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在ca^2+存在条件下,淬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不变,结合常数K=2.38×10^4L·mol^-1,结合位点n:1.02。结论:在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淬灭减弱,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变小。为研究左氧氟沙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左氧氟沙星和Ca^2+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方法将曲克芦丁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数据分别应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反应的荧光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应用双对数方程计算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公式计算二者结合主要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应用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曲克芦丁与BSA相互结合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果结果表明曲克芦丁能够有效降低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06数量级,结合位点数为1,作用距离为1.97nm,能量转移效率为0.529。结论曲克芦丁可与BSA通过疏水作用结合为复合物,经静态猝灭机制引起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