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在人体生理条件下顺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 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顺铂与BSA的作用机制;考察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作用力类型;考察顺铂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 顺铂对BSA的猝灭过程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顺铂与BSA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1.36×104 L·moL-1和0.991,两者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表明两者结合作用影响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结论:顺铂能与BSA结合并改变BSA的构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柚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295、303、310、315K温度下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 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柚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柚皮苷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5.79×105L(295 K)、2.74×108(303 K)、2.48×106(310 K)、1.28×108(315 K),柚皮苷与B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rHm>0、△rSm>0和△rGm<0。结论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以静态猝灭为主,两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结合过程为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1):4360-4363
目的:研究头孢丙烯(C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289、299、309 K温度下作用50 min时CE与BSA的相互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动态猝灭常数(KSV)和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和紫外吸收光谱图判断猝灭类型;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根据Hill方程计算Hill系数(nH)。结果:3个温度下的BSA荧光强度随着CE浓度升高而有规律地降低;KSV、Kq、KLB、Kb、n和nH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ΔG<0,ΔH<0,ΔS<0;n约等于1;nH小于1。结论:CE对BSA荧光产生静态猝灭,二者间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其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主要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CE对结合反应产生负协同作用,对BSA构象不产生影响;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忍冬瞢与牛血清白费白(BSA)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忍冬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且296K下结合常数Ka为3.82×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16;热力学分析表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竞争实验则显示忍冬苷主要通过Site I与BSA相结合;最后还考察了几种常见的共存离子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天雪  杜迎翔  汪豪 《海峡药学》2011,23(5):245-248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芒柄花素(hq-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 表明,芒柄花素对BSA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并求得结合常数Ka为5.27×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热力学数据表明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谱法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pH 7.4)的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 固定BSA浓度,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溶液,在激发波长为280 nm下,290~500 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扫描。 结果 灯盏花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在温度288 K和310 K时,二者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8.295×105和3.302×105 L·mol-1;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39 3和1.177 0。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31.080 kJ·mol-1)小于零和熵变(ΔS=5.392 J·mol-1·K-1)大于零,确定灯盏花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灯盏花素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此外,应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灯盏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结论 经过荧光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灯盏花素与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其开发成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荧光光谱法研究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P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结合反应。方法:以 BSA 为荧光剂,PR 为荧光猝灭剂,在激发波长225 nm、发射波长340 nm 下测定荧光强度;分别测相同浓度的 BSA 和 PR 的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随着 PR 浓度的增加,BSA 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PR 与 BSA 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常数 K_R=1.37×10~6L·mol~(-1),供体(BSA)与受体(PR)间距离 r=3.44 nm,能量转移效率 E=0.670。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测了 PR 与 BSA 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卡洛磺钠(C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CSS对BSA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时则为静态猝灭;根据Fφ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10K和pH=7.40时CSS与BSA作用的结合距离为5.18 nm;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药物与BSA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此外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CSS对BSA构象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常见共存离子对结合反应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二氢吡啶类药物(DHP)(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3种亚甲蓝类似物3,7-二(二正丙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3,7-二(二正丁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和3,7-二(二正戊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并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1H-NMR及MS对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进行结构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3种亚甲蓝类似物和BSA相互作用形成了蛋白质-药物复合物并猝灭其固有荧光,亚甲蓝类似物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ΔG0<0,亚甲蓝类似物与BSA荧光残基间的距离r均小于7 nm.结论 亚甲蓝类似物和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表明BSA与亚甲蓝类似物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类似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导致BSA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白皮杉醇(piceatann0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方法计算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G、△S、△H,分析白皮杉醇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与BSA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距离。结果随着白皮杉醇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的下降;随温度的升高,静态淬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下降;热力学函数△G〈0、△S〉0、△H〈0。结论白皮杉醇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屈凌波  王玲  杨冉  陈晓岚  李萍 《药学学报》2006,41(4):352-357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荧光猝灭法及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结果测得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确定两种黄酮小分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并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论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B(3′)-OH,B(4′)-OH邻位对黄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raction of allylisothiocyanat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monitored by “available” lysine estimation, electrometri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titration, u.v. absorption and difference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phoresis. “Available” lysine estimation and electrometric titr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increased with the reaction pH. Spectrophotometric titration indicated that at least two of the tyrosine groups became masked, probably via H-bonding, upon interaction of the protein with allylisothiocyanate. The pKint values of the unreacted ?-amino groups of lysine and the titrable phenolic groups of tyrosine did not alter upon interaction.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f the protein increased with the interaction. Difference spectral studies suggested thiourea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士的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FS)和紫外光谱法(UV)。结果确定了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士的宁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求得了士的宁与BS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3.72×103(27 ℃),4.27×103(37 ℃),4.47×103(47 ℃);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位点数n为1.01±0.03;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3.795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为0.033 8。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士的宁分子间有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验证藻蓝色素(phycocyanobilin,PCB)的抗氧化作用,并研究藻蓝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方法: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法验证PCB的抗氧化作用。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CB与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结果:PCB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PCB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抗氧化活性PCB能够有效地淬灭BSA的内源荧光,该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作用,反应的结合常数K=1.22×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14,与PCB的结合基本不会引起BSA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之区别,探索苯环羟基取代对二苯乙烯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这2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ΔG、ΔS、ΔH,并分析了它们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了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随着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地下降;随温度的升高,静态淬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下降;热力学函数ΔG<0,ΔS>0,ΔH<0。结论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且通过比较发现,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力比白藜芦醇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具有不同取代基基团的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与其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基于黄酮化合物能够猝灭色氨酸残基的内源性荧光,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结合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方程计算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结果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与BSA的结合强弱依次为:橙皮素(5.59×105)>槲皮素(4.94×105)>柚皮素(3.04×105)>异槲皮素(4.66×104)>淫羊藿苷(3.60×104)>芦丁(1.65×104)>橙皮苷(2.50×103)>柚皮苷(8.70×102)。结论糖苷基取代对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结合作用有很大影响,A环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插入BSA疏水区的关键部位,其C7位上的糖苷基取代是影响其与BSA结合的关键基团。此研究探讨了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作用及其与结构相关性规律,对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代谢和分布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抗凝药物华法林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炀  裴若会  阎宏涛 《药学学报》2008,43(12):1224-1227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华法林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探讨华法林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结果表明华法林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作用为动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在16 ℃和37 ℃分别为6.05×104 L·mol-1和6.14×104 L·mol-1。根据Fster的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牛血清白蛋白-华法林的能量转移效率E为0.37,两者间的最近距离r为3.15 nm。  相似文献   

19.
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方法将曲克芦丁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数据分别应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反应的荧光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应用双对数方程计算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公式计算二者结合主要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应用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曲克芦丁与BSA相互结合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果结果表明曲克芦丁能够有效降低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06数量级,结合位点数为1,作用距离为1.97nm,能量转移效率为0.529。结论曲克芦丁可与BSA通过疏水作用结合为复合物,经静态猝灭机制引起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