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率变异性(HRV)是临床评价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最常用的指标。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核心内容。笔者通过检索收集经穴效应特异性及HRV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发现经穴效应特异性产生与经脉循行和经气会聚多少(部位)有关,经穴效应不同于其安慰效应及非穴点效应,这种效应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与针刺调节HRV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多以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他们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别于患者,且针刺对于与HRV相关的中枢ANS涉及较少。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应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刺效应与HRV相关的ANS中枢响应的研究,对于进一步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及其规律的产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穴特异性与针刺效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穴特异性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针刺效应作用是反映经穴特异性存在的重要内容,也是针灸有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影响针刺效应的体内外因素来阐明针刺效应作用与经穴特异性理论密切关系及针灸治病的部分作用机制,以丰富经穴特异性理论,从而有利于将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经穴组方的特异性效应,基于既往研究基础和循证医学理论,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与非经非穴治疗进行对照,比较醒脑开窍组方与非经非穴治疗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针刺可以改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表明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但醒脑开窍组针刺效应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经穴的氧特异性研究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研究结果显示经穴组织在氧及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上与非经穴组织具有差异性。虽然各个学者的研究的方法不尽相同,研究的结果也不太一致,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但我们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后认为,经穴局部组织在针刺前处于低代谢状态,经穴局部氧含量高于非经穴,二氧化碳(CO_2)含量低于非经穴组织;针刺后经穴处于高代谢状态,经穴局部氧含量经过消耗低于针刺前,的释放增加高于针刺前。在针刺前,经穴组织的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非经穴组织,针刺后,经穴组织的NO含量相比未针刺的经穴含量更高。但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争议,今后,关于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应多考虑设计方法的严谨性、实验条件的可重复性、受试者的同质性,并注重切合临床,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得气效应、临床疗效等,以使经穴氧特异性的研究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刺鼠类实验是探讨针刺作用机制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以针刺干预模式的主客体为切入点,总结了针刺干预不同疾病模型鼠关于针刺形式、选穴配伍及得气效应参数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发掘其一般应用规律,突出最优参数方案。结果显示针刺形式、穴位效应、配穴效应及得气效应的研究结论缺乏明显的一致性,但在针刺鼠类实验中应重视手针、"本经"效穴、特定穴配穴的使用以及"隐性得气"的辨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据不同综合干预措施又分为期望得气组(粗针,深刺、施手法)和期望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记录针感,并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关元穴点体表温度4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和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预期结果:1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2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3针刺三阴交得气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预期结论:人体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能能够作为诊断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可能能够作为针刺效应及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刺测定经穴的感传及临床疗效研究谢君国甘肃庆阳地区中医医院(745000)由于针刺气至病所效应的存在,引起人们更加重视研究经络感传课题。一些单位报道感传气至病所时,多可迅速出现疗效。笔者采用了实验经络测定方法测定经穴,对临床常见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研...  相似文献   

8.
穴位的特异性、介入时机是针刺效应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针灸临床选穴组方,重视循经取穴,因其针刺效应优于非循经取穴和非穴,且优于循经非特定穴。针刺效应还受时机的影响,选择最恰当的时机介入,其效应更佳。重视和把握经穴及时机与针刺效应的相关性,不仅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同时为从新的角度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中渚穴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渚单穴将109例患者分为循经传导疗法组和普通针刺组,匹配后得到39对患者,运用VAS模拟评分、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进行评价。结果:PSM基线匹配一致后,VAS评分和Michael fees评分的最终检验结果均表明,循经传导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改善均优于普通针刺疗法,ADL评分的临床疗效分布改善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循经传导针刺疗法的复发率相较于普通针刺疗法更低。结论:针刺中渚单穴激发循经传导效应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与足三里穴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即时效应。方法对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及非经非穴,实时观察受试者脑磁图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合谷、足三里和非经非穴对照点脑磁图变化有差异。结论脑磁图检测对合谷穴与足三里穴的循经感传研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两穴针刺对脑部影响区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压迫阻滞对经脉的循经性、可阻滞性、效应性进行观察,以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对301例患者在分别针刺昆仑穴和委中穴的同时按实验要求依次压迫跗阳-飞扬等15个经线穴点及其对照组非经线穴点,采用TCD观察压迫前后及解除压迫后对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针刺同时压迫经线穴点可明显阻断针效,而压迫非经线穴点则不能阻断针效,P均<0.01。结论压迫膀胱经不同段的经线穴点均可阻断针刺的效应,且这种阻断效应只有施加在经线上才能表现出来。提示针刺过程中外周确实可能存在某种“循经行进的实质性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经穴特异性效应,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中枢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18例,分为经穴组(基础治疗+醒脑开窍主穴针刺)、非经非穴组(基础治疗+非经非穴针刺)和对照组(基础治疗),每组6例。以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PET-CT的18F-FDG(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显像资料作为中枢代谢改善评价标准,从分子水平动态的观察针刺经穴、非经穴及无针刺干预对脑梗死全脑、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脑代谢、脑梗死中心和梗死周围水肿带代谢呈明显激活状态,其激活广度及强度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基底节梗死病人,可有效改善病人脑内相应部位葡萄糖代谢,与非经非穴相比有显著的特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经穴组取大椎、风池、天柱,夹脊组取相应的夹脊穴,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的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及近期疗效,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导致的即刻效应有差异.结论:针刺颈部不同的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间存在的特异性联系,并从足三里穴和胃肠器官的脊髓节段水平及针刺足三里穴的脑中枢效应方面阐释了此种特异性的生理学机制,以期为"肚腹三里留"体现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近10年来相关文献,对针刺足三里中枢作用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发现:针刺足三里与其他经穴、假穴的对比研究中,多数研究显示足三里存在相对特异性的大脑功能响应特征;足三里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后遗症、疼痛、胃肠道疾病、减肥与药物成瘾戒断等方面;针刺手法、刺激方式、个体差异、刺激量、刺激持续时间等都能引起不同的脑功能响应;针刺足三里具有针刺后效应即长期效应,可重复性不佳。建议今后研究设计及研究内容可以偏向于影响临床疗效及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穴位的配伍效应、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研究的样本量、针灸治疗方式、长期效应及疾病病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各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影响,为两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部分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满足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心包经组(n=14)和心经组(n=13),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梗死灶、梗死灶旁及对侧镜像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ROI-CBF为观察指标,分别对受试者针刺前、针刺即刻及出针后3个时间段进行ASL扫描,运用磁共振成像自带的软件对图像进行后续处理,测量出ROI-CBF,从而分析2组受试者不同时间段下各ROI-CBF的差异。结果:1)心包经组能够提高各组ROI-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针刺即刻与针刺后续效应明显;在针刺即刻和出针后时间段,心包经组对各ROI-CBF效应存在差异,CBF效应依次为:镜像区效应梗死灶旁区效应梗死灶区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心经组能够提高各组ROI-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针刺后续效应为主;在针刺即刻和出针后时间段,心经组对镜像区与梗死灶旁区CBF效应无明显区别,但两者均与梗死灶区CBF效应存在差异,CBF效应依次为:镜像区效应≈梗死灶旁区效应梗死灶区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对各组ROI-CBF效应增高不一致,心包经组改善CBF效应优于心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1)针刺心包经/心经穴均能有效提高梗死灶区、梗死灶旁区、镜像区CBF; 2)在同一时间段,针刺两经对梗死灶区、梗死灶旁区、镜像区CBF存在差异,心包经穴效应优于心经穴,提示临床上可以择优选取心包经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人体经穴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健康青年人经穴发光在电针前后进行对比,发现电针对经穴发光强度的影响与电针参数相关,疏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都有增加(P<0.01或P<0.05);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与针刺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参考点选取不同电针参数针刺后发光强度变化都不明显。提示经穴发光强度可以反应性质不同的针刺效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经穴和耳穴温度失衡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经穴、耳穴温度信息变化规律,定量研究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及其机理,探讨耳穴—体穴相关、体表—脏腑相关和经络失衡规律等重要中医理论,我们采用了高精度、高灵敏的测温装置,分别对46名受试者,进行了25632穴(点)次的快速、无损伤观测,并观察冠心病患者针刺前后经穴、耳穴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改善脑供血。针刺范围的不同,对侧支循环影响的形式、程度是不同的。针刺双侧头穴的针刺效应更广泛,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