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传统循经感传及热敏感传相关文献的研习,分析传统循经感传、热敏感传与针灸"气至"的相关性。热敏感传是一种特殊的循经感传,传统循经感传和热敏感传均属针灸"气至"甚或"气至病所"的表现,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具有动态特性,传统循经感传和热敏感传都会随经络的变化而变化。针灸(包括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取得显效的要领是"气至";经络具有动态特性,重视动态腧穴、动态经络是达到"气至",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类机体都具有精确的调节体温的机构。气至病所过程对于经穴皮温呈双向调整性作用。我们通过电热鍉针气至病所治疗对于心包经穴温影响的观察,进一步探讨感传对人体经络穴位皮肤温度调节的规律性,为研究经络治疗调控机体代谢的机理打下基础。一、方法 1、以针灸经络病房住院病人感传能气至病所者为治疗观察对象。 2、应用我们研制的恒温式电热鍉针仪对病人进行十四经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治疗,每日一条经,气至病所后继续治疗30分钟,28次为一疗程。 3、应用上海产DSW-2型多点数字温度计,对心包经9个穴位,做感传前、中、后、左、中、右(俞穴旁开1.0Cm)的穴位皮肤温度测量。同时记录腋温。室温  相似文献   

3.
“气至病所”是针灸界广为流传的一词。然而对其含义的理解则见仁见智,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则各有所悟。本文是笔者通过针灸临床实践,从循经感传的感觉性质、循经感传的路线、方向、针刺手法促使气至病所等方面,对“气至病所”与针刺疗效的关系加以验证观察,并加以总结颇有所获,略陈梗概。  相似文献   

4.
循经感传现象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十多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许多确凿的实验结果深入论证了循经感传的一些重要特征,记录到感传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一些机能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肯定了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作用和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手段。激发感传的成功和隐性感传的发现说明循经感传是在人群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络现象,这一现象以已知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尚难作出恰当的解释,有其固有的生理学基础。在充分肯定现象的基础上,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掌握它的规律,提高针刺疗效,并对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和反映循经感传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感传研究确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疗效,闹明针灸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都有直接的意义,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5.
临床中对"气至而有效"的循经感传关注较多,而对气至之后的治疗感应关注较少。针刺部分面瘫患者足三里穴时感传线并不明显,而患侧面部肌肉出现了抽动现象,这种现象即为治疗感应("首尾分离"现象或"浮越外溢"反应)。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患者的身体状态、疾病种类、病变部位、穴位特异性及针刺手法等因素有相关性,体现了腧穴、经络的动态性及循经感传的趋病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气至病所治疗对病人血清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至病所治疗对病人血清铁含量的影响150001哈尔滨市神经精神医院李农150036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万志杰姜凡150040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周立群循经感传现象是经络现象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经络实质研究的重点之所在。而气至病所作为循经感传现象的特性,突...  相似文献   

7.
经络研究已由肯定现象、掌握规律,到目前的提高临床疗效阶段.激发循经感传对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观察,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临床研究,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选循经感传治疗冠心病对血液免疫影响为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恒温式电热鍉针仪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治疗13例病人,观察其对心包经穴温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气至病所治疗具有使穴温升高与降低双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兆钢教授芒针治病善于辨证施治。首先以八纲辨证为总纲来确定治疗大法,即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杨师根据疾病所在的部位的深浅,强调针刺的方向和深度,采用了直接深透以及定向深透等刺法,运用非常轻巧的补虚泻实手法,通过经络感传,气至病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抗病治病目的。其次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确定腧穴处方。杨师制定了疏通枢纽、高位取穴、直达病所、以病为腧的取穴原则,芒针治病除选用一些重用穴外,还采用了创用穴,这些穴位在治疗前列腺病、胃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顽症痼疾方面,疗效显著。因人施治,精选不同的针刺手法,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体现。根据人体的不同表现,在芒刺选用的穴位上施行不同的手法,同时变换针刺的方向、深度,针刺感应向不同的方面放射,通过经络感传,气至病所,抗病治病。  相似文献   

10.
张爱军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99-900
众所周知,针刺临床疗效的取得主要依赖于针至病所与气至病所,气至病所是根据经脉-腧穴、气血运行、脏腑经脉相关理论,取远道穴位,通过调气针法,使针感直达患处而实现.《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言,若风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标幽赋》亦云:"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气至病所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气至病所的有效性偏长于治疗激发十二经经气循行的以显性感传的形式为主(包括隐性感传),以治疗循经疾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经脉与脏腑气机疾病为基础[1].如针刺十二皮部、络脉、十二经筋等,临床多以隐性感传或者疼痛方式发挥作用,本文仅讨论气至病所中的显性感传.  相似文献   

11.
气至病所与针刺疗效的关系北京中医医院(100010)程海英指导:张如心关键词经络;针刺;感传;效能经络是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体系,因而经络在中医理论研究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经络要发挥其调整阴阳、运行气血的功能,就必须调动经气...  相似文献   

12.
<正> 循经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气至病所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机理是笔者研究的重要方面。本实验通过气至病所治疗过程中对腧穴温度的观察,进一步揭示经络治病原理。实验方法以针灸病房住院病人为治疗观察对象。在  相似文献   

13.
1975年我们首先将循经感传现象在病人、病经、病所多见称之为循经感传的病性。感传趋向病所的现象它是人体机能调整实质过程的反应。趋病性构成循经感传规律性的核心部分。气至病所治疗对心电图、脉图、血免疫等呈双调节作用。感传对人体的调整机制是经络原理的主要内容。为此研究循经感传的趋病性是至关重要的。本组实验1718条经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率为85.2%;100例病人临床有效率为93%;感传对心功、血液、心钠素等有显著调整。证明了循经感传趋病性的应用研究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探讨中医经络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针刺体穴(井穴、原穴、督脉穴、背俞穴等)以及手针、耳针等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但是至今尚未有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报导。本人在眼针临床中,发现三例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病人,进行了重点测试观察,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循经感传与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宝娇  杨碧英 《针刺研究》1993,18(2):154-158
采用针刺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患者536例,患眼992只。经1~3个疗程的治疗,868只患眼的视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7.5%。其中131只患眼视力恢复正常(1.0以上),占13.21%。13只患眼的屈光度降低-0.75D 至-1.00D,近期疗效满意。随访二年效果也比较稳定。感传显著程度随针刺次数的累加而逐渐提高。感传愈显著,针刺的疗效也愈好,感传到达病所者,针刺疗效尤为卓著。年龄小的患者,感传上述病所(患眼)的例数多,针刺疗效也好。说明循经感传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同样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跃来教授师承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先生,临床上擅长运用经络脏腑理论针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对压力性尿失禁有独到的见解且疗效显著,对该病在治疗上注重针刺守气及气至病所效应。操作要点为揣穴进针后必先候气,气已至再使用推弩守气的针刺手法催促针感循行经脉,从而达到气至病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18.
以外气与针刺激发显性感传治验414000湖南岳阳卫校荣翔《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大成》指出“气至病所””可使病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矣!”大量研究证明“气至病所”──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而显性感传较之隐性感(疗效尤...  相似文献   

19.
循经感传是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刺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神经冲动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在针刺过程中,各种针刺信号通过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发挥作用。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及本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极穴为临床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在针刺中极穴时,得气与否、是否达到气至病所(针感下传至阴部或针感扩散至整个小腹)往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在针刺中极穴时应用导气法,每使气至病所,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中极穴由深至浅再至深导气法治疗前列腺良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