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12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87株(68.5%),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56株(44.1%);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最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腹水细菌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标本的检验结果,分析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性别、年龄、腹水蛋白的资料,归纳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6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61.29%,革兰阳性菌12株占38.71%,以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吡肟较敏感。Child-Pugh评分、总胆红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均缓解,复查腹水常规、腹水培养,未见异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进行干预,以降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曹莉 《现代保健》2010,(16):75-76
目的探讨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减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病死率达20.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大多症状轻微,有的患者并无腹部体征。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立诊断有赖于腹穿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检查等,并应结合病史、体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腹水细菌16S rRNA基因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细菌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及6例慢性肝病伴非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细菌DNA,同时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DNA复制,检测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5.63%和3.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6例非感染性腹水荧光定量PCR及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腹水细菌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诊断非中性粒细胞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与低蛋白性腹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文献报道,肝硬化腹水病人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5。X)[l],故必须引起临床重视。现对我院1991年!一6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以期提高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材料与方法l.对象98例活动性肝硬化病人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75例,女23例,年龄门~71岁。其中乙肝病毒标志一项或多项阳性87例,甲乙肝混合感染3例,甲乙肝病毒标志均阴性3例;余5例未作病毒标志检测。2方法所有病人除常规肝功能检查外,入院时即作腹穿,查腹水常规,蛋白浓度及一般…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常见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白细胞黏附趋化与吞噬功能降低等原因有关,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本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肝病中心采用软肝丸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03-2009-11住院患者46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明确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内科治疗仍持续存在大量腹水1个月以上者,诊断为顽固性腹水,其中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6±8.1)岁;肝炎肝硬化4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并发肝肾综合征者22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10例;腹围平均90.6 cm.  相似文献   

8.
刘慧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42-424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9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7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73株(75.3%),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48株(4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株(20.6%);革兰阳性球菌24株(24.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17株(17.5%)。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应根据腹水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达到有效抗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肝性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对3所医院近6年住院的肝硬化肝性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提高肝硬化生存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56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4.2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35.7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07%;革兰阳性菌占32.1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50%)、表皮葡萄球菌(8.93%)和粪肠球菌(5.36%);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3.57%);三代头孢菌素与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 尽可能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对14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治疗后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腹水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占70.8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49%,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真菌14株占8.7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治疗后,显效41例、好转51例、无效5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9%。结论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应进行腹水标本的采集和病原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有利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占3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结论诊断SBP除应尽早进行腹水培养外,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感染的优势菌分布及其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8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8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腹水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48.8%;其次是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胞菌素耐药性较低,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零.结论 对SBP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长期的肝功减损以及免疫功能低下 ,在反复出现难治性腹水病人中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成为临床常见的继发感染。本文对69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希望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及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1临床资料1 1病例来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人69例 ,男性56例、女性13例 ,年龄15~78岁 ,其中肝炎肝硬化64例(乙肝56例、丙肝3例、乙丙型重叠感染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隐原性肝硬化3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遵卫生部有关“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12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腹胀、腹痛;124例患者中共有8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5.32%,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55株占62.50%,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真菌2株占2.27%;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常规WBC水平、腹水常规WBC水平、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经单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腹水WBC、腹水白蛋白以及伴有消化道出血与SBP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和腹水蛋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导致,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患者腹水蛋白≤10g/L和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腹水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50例病毒性肝炎腹水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试验组患者腹水样本,予以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多形核白细胞(PMN)、白细胞(WBC)数,观察患者腹水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血清PCT检测结果分布、各时段PTC浓度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腹水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3株,革兰阳性菌共52株占39.10%,革兰阴性菌65株占48.87%,真菌15株占11.28%,抗酸杆菌1株占0.75%;试验组患者血清中PTC、PMN、WBC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以0.5ng/ml为阳性界值,则血清PCT对腹膜炎诊断敏感度为96.00%,对照组全为阴性。试验组患者随着治疗的介入,腹水感染得到改善,其血清中PCT水平也随之降低,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血清PCT和腹水感染成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在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治疗时要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检测肝硬化病人硒的浓度,探讨肝硬化程度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对血清及腹水中硒浓度的影响。对32例肝硬化病人及10例健康人血清及腹水中硒浓度进行检测。病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10例),Ⅱ组为肝硬化代偿期(16例),Ⅲ组为肝硬化合并大量腹水(14例),Ⅳ组为大量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3例)(SBP)。用939AA光谱测定仪-Unicam VP99蒸发系统通过原予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水中硒浓度。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肝硬化病人血清中硒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代偿期肝硬化病人(Ⅰ组)比其它两组(Ⅱ、Ⅳ组)病人血清中硒浓度更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的两组病人不论有无自发性腹膜炎(Ⅲ、Ⅳ组)腹水硒浓度无差异。结论为,肝硬化病人血清硒浓度降低,硒浓度下降与肝硬化程度及SBP无关。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报道近些年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关情况,叙述了肝硬变腹水并发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条件及其成因;介绍了血培养瓶床边接种腹水的改良方法;比较介绍了腹水的化学分析及白细胞计数诊断;评价了腹水的蛋白含量;阐述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防性给药及药物选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肝硬化腹水容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顽固性腹水的定义[1]为:对限钠的摄入和大剂量的利尿剂(螺内酯400mg/天,呋噻米160mg/天)无效的腹水,或者治疗性腹穿放腹水后很快复发;利尿治疗失败表现为:仅用利尿剂但体重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