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氨基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保护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缺血后2,6或12 h开始给予AG(100 m.gkg-1,ip,每天2次,给药3 d)治疗。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线粒体肿胀度和呼吸链的完整性,脑线粒体内NO和丙二醛(MDA)含量,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观察AG(10,20和100μmo.lL-1)对神经元细胞形态、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NO含量的影响。结果AG显著降低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后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减轻脑线粒体肿胀度和呼吸链损伤;降低NO和MDA含量,增加总ATP酶、SOD和GSH-Px活性。AG使体外培养的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NO含量降低,LDH释放减少,细胞活力增加。结论AG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和保护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完整而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供体L 精氨酸 (L arginin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 (aminoguanidine,AG)对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 (MCAO)模型后注射L 精氨酸和AG ,研究大鼠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变化 ;脑组织中NO、丙二醛 (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单独给予L 精氨酸或氨基胍均可明显缩小脑梗塞体积 ,明显降低缺血脑组织MDA含量 ,增强SOD活性 ;L 精氨酸还可明显增加缺血脑组织NO含量 ,氨基胍可明显抑制缺血脑组织NOS活性 ;L 精氨酸与氨基胍合用时 ,上述各项指标与缺血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L 精氨酸与氨基胍分别单独应用 ,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两药合用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氨基胍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氨基胍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了大鼠肺脏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AG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有所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AG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AG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MCAO 预适应组、MCAO 后适应组和MCAO 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取脑进行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察Bcl-2,Bax,Casepase-3和p53的蛋白表达,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PL)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线粒体Na -K -ATP酶、Ca2 -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线粒体的MDA含量明显增高,PL含量减少,膜脂流动性降低;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SOD活性明显降低。与MCAO组比较,后适应组大鼠凋亡细胞和Bax、Casepase-3、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SOD活性明显升高。MCAO组大鼠脑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和消失,后适应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程度。结论后适应对MCAO大鼠脑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原凋亡,抑制p53、Bax、casepase-3表达,增加线粒体Na -K -ATPase、Ca2 -ATPase、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 (Extractofastragalus,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氧化及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栓线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A对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 (LD)的影响;检测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的SOD、MDA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变化 ;电镜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EA对大鼠MCAO2h再灌注 24h后脑组织及其线粒体组分中SOD活性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大鼠脑组织和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MDA含量的增加,能抑制大鼠脑组织LD含量的增加; EA可明显提高脑组织线粒体组分中Na+,K+ ATPase,Ca2+,Mg2+ ATPase活性;电镜照片显示EA组能改善脑组织神经元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结构破坏情况。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线粒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参皂苷Rb3 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3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Ca2+等.结果大鼠MCAO后24 h,脑线粒体损伤明显,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膜磷脂降解、呼吸功能衰减,呼吸酶和SOD活性降低,Ca2+和MDA含量升高;静脉注射人参皂苷Rb3(5,1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和膜磷脂的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人参皂苷Rb3对缺血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7.
20(S)-人参皂苷Rg_3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20(S)-人参皂苷Rg3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20(S)-人参皂苷Rg3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结果大鼠MCAO后24 h,脑线粒体损伤明显,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膜磷脂降解、呼吸功能衰减,呼吸酶、SOD活性降低,Ca2+、MDA含量升高;静脉注射20(S)-人参皂苷Rg3(5,1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膜磷脂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20(S)-人参皂苷Rg3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20(S)-人参皂苷Rg3对缺血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时,断头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ATP酶、SOD、GSH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DA含量增高,线粒体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损害;麻醉相关剂量的异丙酚可使ATP含量、Na^ -K^ -ATP酶、Ca^2 -ATP酶、SOD、GSH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并降低MDA的含量,减轻线粒体损伤的程度。结论: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缺血前经侧脑室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PACAP,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测定脑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PACAP各组脑含水量、MDA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给TanⅡA 8、16、32 mg·kg-1,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分别用Longa’s法、TTC染色法、干燥失重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面积及其脑水肿的程度;观察线粒体呼吸酶活性的变化;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ATP含量的变化。结果TanⅡA(16、32 mg·kg-1)可明显减少MCAO后脑梗死面积、脑水肿的程度及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同时TanⅡA(16、32 mg·kg-1)能明显抑制MCAO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酶及SOD酶活性的降低,升高脑组织ATP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其改善脑线粒体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建新  李兰芳  尚涛 《河北医药》2009,31(4):387-390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和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LA婿)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模型组)、AG治疗组(AG组)、AG+L-Arg治疗组(AG-+L-Arg组)、L-Arg治疗组(L-Arg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药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离心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内毒索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0.01),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P〈0.05或〈0.01),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0.01)。急性肺损伤3h给予不同药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生成有所变化(P〈0.05或〈0.01),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AG和L-Arg能够通过抑制肺线粒体中iNOS活性,增强cNOS活性,改变NO的产生,对抗LPS诱导的肺损伤,有效的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2.
线栓法制备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参照Zealonga及Koizum的线栓法,加以改进,制作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行神经病学检查,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2小时(MCAO2h)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缺血脑组织含水量及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HE染色显示明显脑水肿。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创伤小,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新  李兰芳  尚涛 《河北医药》2010,32(17):2309-2312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fynthas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L-NA)和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和L-NA+L-Arg治疗组、每组8只。L-Arg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药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迅速取出大鼠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脏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急性肺损伤3h给予不同药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肺脏线粒体肿胀降低、膜流动性增强,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显著改变,NO生成量有所不同(P〈0.05或〈0.01)。结论 L-NA和L-Arg能够通过抑制肺线粒体中iNOS活性,增强eNOS活性,改变NO的产生,对抗内毒素脂多糖导致的氧化损伤,有效的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4.
山茶花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pu lsinelli方法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全脑缺血30 m in后再灌注40 m in。记录脑缺血前、缺血30 m in及再灌注40 m in后的脑电图(EEG),取脑组织,采用荧光指示剂Fura-2定量测定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TFC可促进缺血后EEG波幅的恢复,降低缺血再灌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SOD、GSH-Px和LDH活力的下降,降低NOS的活力和脑组织中MDA、NO的含量。结论TF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抑制钙超载和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于MCAO术后2h腹腔注射EDS20mg/(kg·d),每24h给药1次,连续给药2d后测定动脉血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取脑组织进行2,3,5-三氯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MCAO术后48h,药物干预组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增高,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小于0.05或0.01)。结论EDS能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具有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