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静  张新春  王宇红 《新疆医学》2007,37(5):295-296
目前,国内外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根治术的疗效,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对乳腺癌预防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提高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后进行补救性根治术与局部广泛切除术对再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影响以及补救性根治术后病理和综合治疗情况,提出局部复发性乳腺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79例局部复发性乳腺癌进行补救性根治术病例加以收集、整理,对补救性根治术及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再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补救性根治术后病理情况与生存期的关系以及内分泌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Ⅰ、Ⅱ期乳腺癌局部复发后进行补救性根治术的再复发率,转移率与局部广泛切除术比较显著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Ⅲ、Ⅳ期乳腺癌局部复发后进行补救性根治术的再复发率、转移率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相比较低,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生存率提高,统计学也无显著差异。补救性根治术后病理淋巴结无转移的生存期显著长于淋巴结有转移的生存期。加用三苯氧胺与继续三苯氧胺治疗对生存期无影响。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局部复发后进行补救性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再复发率及转移率,提高生存率;对Ⅲ、Ⅳ期乳腺癌局部复发后进行积极手术治疗也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再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改善局部复发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郭欢  孔玲玲  邢力刚 《浙江医学》2018,(9):1011-1013,101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PMRT)有利于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新辅助化疗(NAC)最初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以使不可手术切除患者转变为可手术切除患者。近年来,NAC不仅被广泛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早期可手术乳腺患者也可选择NAC。由于NAC降低了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放疗的指导价值,NAC后乳腺癌PMRT的应用存在争议。本文就国内外乳腺癌NAC加PMR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十九世纪中末Haisted乳腺癌根治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Margotini和Urban扩大根治术,六十年代的Patey改良根治术,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Fisher等人提出的保乳手术.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现阶段的保乳治疗包括保留乳腺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两部分.保留乳腺的手术方式包括象限切除,扩大切除和局部切除.保乳治疗是在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相近[1]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手术切除范围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对美容的要求,提高生存质量.在西方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2].我国的女性小乳房型居多,缩小手术范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放疗作为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化疗配合,均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使乳腺癌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局部复发率降低2/3。尽管2005年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EBCTCG)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对患者15年远期生存有正面影响,但放疗的地位仍有争议。预防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医生而言仍然是一项挑战。下面就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樊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18-1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6例各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单纯切除术、术后结合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全组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分别为50.2%和46.6%,局部复发率3.7%。结论:不同期别的乳腺癌要采用不同的外科术式,同时要保证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乳腺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例中施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34.07%),改良根治术87例(64.44%),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6例。局部复发11例(8.73%);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8例(6.35%)。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适合;对于大部分Ⅲ期乳腺癌或肿瘤已侵犯胸肌、乳腺小而肿块大时,乳腺癌根治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乳腺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例中施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34.07%),改良根治术87例(64.44%),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6例。局部复发11例(8.73%);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8例(6.35%)。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适合;对于大部分Ⅲ期乳腺癌或肿瘤已侵犯胸肌、乳腺小而肿块大时,乳腺癌根治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再治疗的效果。方法 36例根治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Ⅰ组,单纯放疗;Ⅱ组,手术加化疗加放疗加内分泌治疗;Ⅲ组,化疗加放疗加内分泌治疗。结果 Ⅰ,Ⅱ,Ⅲ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18%,81%,53%。Ⅱ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或区域巴结复发与初次手术的病期、手术方式及操作技术有关,术后要重视随访,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上应以综合治疗为主,要积极、足量、全程完成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我院自1964.4~1982.12月收治的女性单侧Ⅱ、Ⅲ期乳腺癌55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的组合分为四组:根治术组(160例),根治术+化疗组(182例),根治术+放疗组(137例),根治术+化疗+放疗组(75例),并分析比较了各组的疗效,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以探讨各种辅助治疗在Ⅱ、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价值。本文资料表明:化学治疗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不能提高乳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亦不能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同时并用化疗及放疗,其疗效比术后化疗略差或无显著差异,不必常规并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乳腺癌(Ⅰ、Ⅱ期)25例行改良根治术,并与同样病期乳腺癌行传统根治术的25例作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临床疗效相似;随访显示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组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1.3%与92.7%;两组五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与81.8%;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8%与10.9%;远期转移率分别为8.1%与7.3%。两组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改良根治术结合术后化疗放疗是目前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由于失去乳房往往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腹直肌肌皮瓣转移再造乳房,弥补了这一缺陷。其优点是既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同时手术后又能使皮肤更利于乳房轻微下垂的塑性,再造乳房的形态会更好;避免乳腺癌手术后由于局部引流及瘢痕挛缩所产生的疼痛;它不会推迟辅助的放疗和化疗,也不会增加局部的复发,并减少二次住院的时间与费用[1]。我院于2004年12月~20…  相似文献   

13.
林滔  王宏 《当代医学》2014,(29):22-23
目的研究采取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72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6),观察组行保乳根治术,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3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3年内的生存情况相差无异。结论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更具外观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于1992至1996年收治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共129例,其中53例采用传统乳癌根治术,76例采用改良根治术,118例获得定期随访(根治术随访48例,改良根治术随访70例),经比较,两种术式存活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除了腋窝淋巴结外 ,内乳淋巴结也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区域淋巴结 ,尤其是发生于内上象限或中央部位的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复发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1] 。为了清扫第一至第五肋软骨水平的内乳淋巴链 ,传统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需在常规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第二和第四肋软骨各 2cm。但扩大根治术因创伤大、并发症多而逐渐被放疗所代替[2 ] 。不过 ,对内乳淋巴链行放疗可引起肺损伤、患侧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及心脏方面的并发症等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 。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保留肋间臂神经组用双极电凝显露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部皮肤感觉功能。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30例,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8例(占85%):切除肋闻臂神经纽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严重者疼痛或烧灼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5年,两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应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口负压引流装置的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癌 治术后,将两根伤口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带有网眼的扁平段分别置于胸骨旁和腋中线区;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局部皮下积液1例,局部皮下积气1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伤口负压引流装置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创面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合理应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方法对我院1993至2002年共施行的189例Ⅰ、Ⅱ期乳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10年来施行改良根治术189例,虽然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未能全部得到随访。但局部复发者仅2例,发后远处转移而回院复诊者仅6例。结论改良根治术由于操作容易、损伤小,患者容易接受,手术效果与扩大根治术相比无明显差异,故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谢敏 《吉林医学》2010,(27):4777-4778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结果:本组仅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边缘坏死,经积极治疗及二期处理,切口愈合。结论:改良根治术仍是早期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加强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典型根治术治疗I、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I、Ⅱ期乳腺癌患者62例,按所施行手术方法分为典型手术组(31例)和改良手术组(31例)。典型手术组给予典型根治术(Halsted手术),改良手术组给予改良根治术(Patey手术及Auchincloss手术)。结果:平均每例患者清除淋巴结数,典型手术组18.0个,改良手术组11.6个。3年后随访两组生存率,典型手术组为93.6%,改良手术组为88.9%:改良手术组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I、Ⅱ期乳腺癌,应对胸大肌血液供应血管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加强保护,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