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硬膜外瘢痕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耳白品系家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制作家兔L6椎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囊周围滴加生理盐水、三七浓缩液、透明质酸钠、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各0.5ml.各组于术后1、2、4周取手术局部硬膜外瘢痕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ox-2 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D组硬膜外瘢痕中Cox-2 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2、4周时较1周时及A、B、C组4周时较2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D组2周和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CTGF mRNA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降低(P<0.05);2周时D组较其他各组均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2、4周及B组4周较1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TGF-β1抗体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减少(P<0.05),2周时D组较A、B、C组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2周与1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较1、2周时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4周时各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明显抑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与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的Cox-2、TGF-β1、CT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三七浓缩液或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家兔术后硬膜外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品系家兔96只,体重2.0~2.5kg,6月龄,雌雄各半,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三七组(B)、透明质酸钠组(C)、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组(D),制作家兔椎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囊周围涂抹生理盐水、三七浓缩液、透明质酸钠、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各0.5ml,各组术后1、2、4、8周取材,Masson染色进行胶原生长情况的形态学观察,原位杂交方法分析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Masson染色中胶原纤维的排列,生理盐水组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组比对照组更加规整。Ⅰ型胶原mRNA表达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在用药4周时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透明质酸钠组、三七组(P0.01);Ⅲ型胶原mRNA表达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在用药4周时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透明质酸钠组、三七组(P0.01)。结论: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术后硬膜外瘢痕具有改善胶原纤维的排列,降低瘢痕硬度,增加瘢痕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FGF和副甲状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对TGF-β1诱导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2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只,雌雄不限,体重1.6~2.1 kg;取兔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行团块状立体培养,并按照不同诱导条件分为TGF-β1组(A组)、TGF-β1/bFGF组(B组)、TGF-β1/21 d bFGF组(C组)、TGF-β1/PTHrP组(D组)、TGF-β1/21d PTHrP组(E组)。于团块状立体培养开始时,各组均加入10 ng/mL TGF-β1;B、D组同时加入10 ng/mL bFGF或10 ng/mL PTHrP;C、E组于培养21 d时对应加入10 ng/mLbFGF或10 ng/mL PTHrP。培养后1、2、3、4、5、6周检测各组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Ⅰ型胶原(collagentypeⅠ,ColⅠ)、ColⅡ、ColⅩ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3的表达,1、2、3、4、6周检测ALP活性,6周时行1,9二甲基亚甲蓝(1,9-dimethylmethylene blue,DMMB)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示,3周后C、E组ColⅠ基因表达呈显著下降趋势,4、5周时A组显著高于C、E组(P<0.05),3~6周A组显著高于B、D组(P<0.05);B、C组3、4周时及D、E组3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3周后ColⅡ、ColⅩ基因表达均逐渐下降,4~6周时显著低于A组(P<0.05);B、D组各时间点两基因表达均未见显著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MMP-13均未见明显表达,3周时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显著高于A、E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A组ALP活性逐渐升高,4周后C、E组显著下降,均低于A组(P<0.05);B、C组间及D、E组间比较,仅在2、3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B染色显示6周时A组软骨陷窝明显,其余各组软骨陷窝明显较少。结论 bFGF和PHTrP能通过改变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解,抑制TGF-β1诱导的兔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这种抑制作用不仅通过抑制ColⅩ基因表达而实现,可能还通过抑制其他软骨分化相关蛋白实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衍生物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在急性肌腱损伤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性。方法 4月龄中国白兔18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kg。于双侧后足第2、3足趾制作屈肌腱损伤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n=18),右侧第2趾应用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包裹肌腱(A组),右侧第3趾应用聚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包裹损伤段后缝线缝合固定(B组),左侧第2趾将透明质酸钠凝胶涂布于损伤肌腱段的腱周(C组),左侧第3趾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D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1、2、4周取材测量远趾间关节活动度,并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对粘连程度分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时间点A组远趾间关节活动度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1周外均优于C、D组(P<0.05)。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粘连分级一致,术后1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粘连程度较C、D组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衍生物Seprafilm防粘连薄膜可防止兔急性肌腱损伤后的肌腱粘连,并能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抗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C、D组分别为缬沙坦早期治疗组和治疗组.B、C、D组大鼠均给四氯化碳(1次/3d,共8周)诱导肝纤维化,C、D组大鼠分别于第1、4周予以缬沙坦(20mg/kg,每天1次)灌胃治疗,所有大鼠于第8周处死.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其受体(TGFR)Ⅱ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肝组织H-E染色及电镜检测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生化技术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与B组大鼠比较,RT-PCR显示经缬沙坦治疗,C、D组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表达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lt;0.01),TGF-β1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质.大鼠肝组织TGF-β1在C组与D组表达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经缬沙坦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血清透明质酸酶明显降低(P&lt;0.05),肝功能好转(P&lt;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的表达与扩张皮瓣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建立适合于临床的最佳的皮肤扩张方式。方法:选用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大组,随机将动物按不同扩张方式分为5组:A组(反复快速扩张组)、B组(快速扩张组)、C组(常规扩张组)、D组(植入不扩组)、E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瓣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维持1周,A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维持2、3、4周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6周,A组的VEGF表达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6周的A组和B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维持4周的C组(P<0.05)。结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明显提高扩张皮瓣中VEGF的合成与分泌,促进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扶肾颗粒对腹膜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200g,适应性饲养1周后,依大鼠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5),无任何处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l.kg-1.d-1,连续4周;肾衰5/6切除+1.5%PD组(B组,n=15);肾衰5/6切除+1.5%PD+扶肾颗粒组(C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组(D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扶肾颗粒组(E组,n=15),除A组外,各组均制成肾衰模型,其中B、C组予腹腔注射1.5%LPDS,100ml.kg-1.d-1,连续4周;D、E组予腹腔注射4.25%LPDS,100ml.kg-1.d-1,连续4周,自透析开始,对C组和E组予灌服扶肾颗粒,以200gSD大鼠计算,灌胃剂量1.8ml/d。其余各组予灌服2ml生理盐水,共灌服4周。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大体状态、体重变化、腹膜滤过功能及血清纤维化调控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后,除正常对照组(A组)外,其余各组均体现为负超滤,但是,同浓度透析治疗组中,应用扶肾颗粒干预组其超滤情况明显优于未应用扶肾颗粒组(P<0.05),其作用显著,同时,葡萄糖转运量方面亦体现为相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其余各模型组相关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GF-β1方面,D组的表达水平明显较其他各组升高(P<0.05)。CTGF及IL-6方面,结果与TGF-β1相似。VEGF方面,E组较D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透析治疗的进行,HGF与BMP-7表达水平均反应性升高,各模型组二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GF方面,C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BMP-7方面,E组较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肾颗粒可减轻腹透大鼠的肾功能损伤,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腹透大鼠的超滤量及葡萄糖转运量,抑制促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IL-6、CTGF等表达,调高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的表达,进而起到抑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改善腹膜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影响,探讨CTGF ASODN对人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和HSF分成A(NSF)、B(HSF)、C(HSF+TGF-β1)、D(HSF+TGF-β1+CTGFASODN)四组.经TGF-β1(5.0μg/L)诱导HSF后,将CTGFASODN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HSF.用RT-PCR方法检测四组中CTGF mRNA的表达,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转染6、12、24、48、72 h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CTGF mRNA在NSF中的表达极其微弱;在HSF中,B组的表达量为0.31±0.14,C组的表达量为0.64±0.32,D组的表达量为0.12±0.62.A组与B、C、D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与B、C组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 ASODN具有降低HSF中CTGF的表达从而延缓瘢痕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瘢痕增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将86例CP患者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1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TGF-β1和CTGF的表达水平,分析NIH-CPSI、EPS-WBC、TGF-β1和CTGF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P组EPS-WBC计数中++~++++比例明显增高(P<0.05);不同NIH-CPSI评分的CP患者EPS-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CP患者EPS-WBC计数++~++++比例显著高于Ⅲ型(P<0.05)。与对照组比较,CP组TGF-β1、CTGF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随着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TGF-β1和CTGF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TGF-β1与CTGF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GF-β1、CTGF的表达水平与NIH-CPSI呈显著正相关(P<0.05);GF-β1、CTGF与EPS-WBC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CP患者TGF-β1、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IH-CPSI明显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C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纤维化对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2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4周组(A组)、6周组(B组)和肺纤维化大鼠4周组(C组)、6周组(D组)各10只,分别用生理盐水(A、B组)及博莱霉素(5 mg/kg)气管内注入,饲养4周(A、C组)、6周(B、D组)后,测定大鼠血清睾酮、动脉血气分析、阴茎海绵体内压/平均颈动脉压(ICP/MAP),取阴茎标本测定NOS活性及cGMP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eNOS、iNOS和nNOS的mRNA在阴茎海绵体的表达,W estern印迹检测阴茎海绵体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的3 V,5 V C组ICP/MAP×100(16.37±2.19,27.19±3.18)较A组(30.78±2.66,50.09±6.97)显著降低(P<0.05),D组ICP/MAP×100,3 V,5 V(10.17±1.31,17.40±1.74)较B组(31.45±3.07,51.23±7.23)显著降低(P<0.05),D组ICP/MAP×100值较C组显著降低(P<0.05)。C组PaO2(75.50±13.87)mmHg较A组(103.80±6.88)mmHg显著降低(P<0.05),D组PaO2(83.60±5.50)mmHg较B组(102.70±5.77)mHg显著降低(P<0.05)。C组血清睾酮水平(391.1±264.7)ng/d l较A组(175.9±53.0)ng/d l显著升高(P<0.05),D组血清睾酮水平(745.4±408.8)ng/d l较B组(177.8±52.3)ng/d l显著升高(P<0.05),同时D组血清睾酮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5)。C组NOS活性及cGMP含量[(1.50±0.14)U/mg prot,(35.69±3.64)pmol/mg]较A组[(2.66±0.39)U/mg prot,(51.10±7.22)pmol/mg]显著降低(P<0.05),D组NOS活性及cGMP含量[(1.40±0.20)U/mg prot,(34.55±4.30 pmol/mg)]较B组[(2.75±0.36)U/mg prot,(52.15±6.86)pmol/mg]显著降低(P<0.05),C组与D组比较NOS活性及cGM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eNOS蛋白表达量(0.79±0.01)较A组(0.87±0.01)显著降低(P<0.01),D组eNOS蛋白表达量(0.71±0.02)较B组(0.88±0.01)显著降低(P<0.05),D组较C组eNOS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组eNOS mRNA表达量(4.46±0.92)较A组(2.61±0.68)显著升高(P<0.05),D组eNOS mRNA(2.79±0.60)表达量与B组(2.69±0.65)无显著性差异(P>0.05),nNOS及iNOS的mRNA表达量在A、B组与C、D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纤维化可通过抑制阴茎海绵体eNOS蛋白的表达、降低总NOS活性及cGMP含量等机制抑制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TGF-β1发挥促人增生性瘢痕Fb(HSFb)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HSFb,取5份细胞标本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GF-β1(0、2.5、5.0、7.5、10.0 ng/mL),作用48 h后待测.余下标本分为:空白对照组;CTGF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0.0 ng/mL重组人CTGF;TGF-β1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0.0 ng/mL重组人TGF-β1;CT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转染组,细胞转染CTGF ASODN后,加入培养液;CTGF ASODN转染+TGF-β1刺激组,细胞转染CTGF ASODN后2 h,加人含终浓度10.0 ng/mL重组人TGF-β1的培养液.蛋白质印迹法分析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对细胞CTGF表达的影响,比较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TGF-β1浓度为10.0 ng/mL时,CTGF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受刺激的细胞(P<0.05).CTGF刺激组与TGF-β1刺激组α-SM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CTGF ASODN转染组以及CTGF ASODN转染+TGF-β1刺激组α-SM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上述各组细胞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依次为(10.8±2.8)%、(29.1±4.0)%、(28.7±4.8)%、(10.7±2.3)%、(14.3±2.9)%,统计学分析结果类似于α-SMA表达.结论 CTGF是TGF-β1发挥促人HSFb转分化的重要下游效应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TGF-β1和CTGF在周围神经卡压后骨骼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与Ⅰ型胶原纤维沉积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周围神经卡压后骨骼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 取清洁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和B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组).术后2、4、6、8和10周,切取各组大鼠卡压侧腓肠肌,行苏木精-伊红、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和RT-RCR、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腓肠肌萎缩和纤维化程度以及TGF-β1、CTGF和Ⅰ型胶原纤维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各取材时间点B组与A组相比,肌纤维萎缩,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随卡压时间延长逐渐增多;TGF-β1和CT-GF的表达在卡压初期逐渐缓慢升高,于6周左右达到高峰,其后缓慢下降,仍维持长时间高表达. 结论 周围神经卡压后其支配的骨骼肌发生纤维化;在纤维化过程中,骨骼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显著上调,且长时间高表达,Ⅰ型胶原纤维的沉积与TGF-β1和CTGF的表达有关,TGF-β1和CTGF在周围神经卡压后骨骼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GF-β1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5天和10天于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血液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红骨髓2ml加生理盐水1ml;自体血液2ml加TGF-β11ml(100μg);自体红骨髓2ml加TGF-β11ml治疗。术后4周行组织学观察和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术后8周行骨几何参数和骨密度(骨痂处)测定,骨生物力学测试和单位质量骨痂中钙含量测定。结果 D组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骨痂厚度改变、钙含量、骨折愈合处的最大抗弯强度、极限应力、极限刚度和极限负荷时的能量吸收,均非常显著性高于A组(P<0.01),显著性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TGF-β1局部注射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在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保护作用,探讨1,25(OH)2D3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1,25(OH)2D3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RIF模型。于术后第9周处死动物,取血标本做血钙浓度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GF、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HGF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25(OH)2D3治疗组、贝那普利组血肌酐、尿素氮均较UUO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1,25(OH)2D3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RIF程度轻于UUO空白对照组。1,25(OH)2D3治疗组HGF和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UUO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上调(P<0.05)和下调(P<0.05)。结论:1,25(OH)2D3抑制RIF的作用与其抑制TGF-β1表达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同时上调H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治疗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已转染核心蛋白聚糖(DCN)的成纤维细胞可表达DCN,以中和肾功能衰竭(肾衰)大鼠肾组织内增高的TGF-β1活性,探索基因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新途径。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采用5/6肾脏大部分切除。假手术组(A组)6只,5/6肾切除肾衰大鼠模型建立后随机分组,手术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为B组)10只,空白对照组[成纤维细胞FB(LXSN)细胞处理组,为C组110只,治疗组[FB(LDCNSN)细胞处理组,为D组]10只。4周后观察体重、血脂、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TGF-β1和DCN的表达。结果 经不同处理4周后,各组大鼠在体重和血脂方面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大鼠BUN、Scr水平与C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而与其基础值相比较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肾衰大鼠4周后,DCN在肾组织内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TGF-β1的表达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同时,病理上也显示D组大鼠肾间质损害明显减轻,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通过转染DCN的成纤维细胞转导至肾脏,可在肾脏局部表达DCN。高表达的DCN可改善肾纤维化,延缓肾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S-100防粘连冲洗液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对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0.5%S-100组(C组)、3%S-100组(D组)、5%S-100(E组)和泰陵组(F组)。通过粘连分级、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羟脯氨酸测定观察S-100预防腹腔粘连效果的同时,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B、C、D、E及F组在粘连分级、HE染色及羟脯氨酸测定方面均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D、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3组与B、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C、D、E、F组粘连组织内CollagenⅠ含量比A组低(χ2=11.098,P=0.049)。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1,P=0.976)。结论:S-100防粘连冲洗液具有明显预防腹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其作用优于透明质酸钠,最佳作用浓度区间为3%~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联合丹参延缓肾移植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进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Fisher 344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肾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原位肾移植,并建立CAN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5组:环孢素A(CsA)组(A组),TMP+ CsA组(B组)、丹参+ CsA组(C组)、TMP+丹参+CsA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术使用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后2、4、6、8和12周,处死每组5只受鼠,取移植肾进行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空白对照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均未超过2周.A组于术后4周时最早出现CAN病理改变,B组和C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较A组晚,D组出现CAN病理改变的时间最晚,且病理改变程度最轻.术后各组Banff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和P<0.0 1),D组明显低于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各组TGFβ1表达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时间点,A组TGF-β1表达强度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TGF-β1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及组间差异与TGF-β表达强度的情况相一致.结论 TMP或丹参均具有通过下调TGF-β1 的表达延缓肾移植大鼠CAN进程的作用,当两者联合应用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在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调控人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获得的黄韧带组织,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黄韧带细胞。分别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阻断剂PD98059、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阻断剂SP600125、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处理黄韧带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然后取黄韧带细胞分为A、B、C、D组,分别以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p38 siRNA、siRNA+3 ng/mL TGF-β1、p38 siRNA+3 ng/mL TGF-β1转染细胞,转染24 h后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38和磷酸化p38(phosphorylation p38,p-p38)表达,qRT-PCR检测各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TGF蛋白表达。结果 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可明显降低黄韧带细胞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P0.05)。转染24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C、D组细胞呈阳性反应,有p38、p-p38表达,且C、D组强于A组;B组细胞呈阴性反应,无p38、p-p38表达。与A组相比,B组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CT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C、D组显著增加,C组较D组进一步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8 MAPK通路介导TGF-β_1/CTGF表达,在人腰椎黄韧带细胞增生肥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