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ICD-10分类法,收集整理2009—2015年泰州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群分布及不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构成比。结果 2009—2015年共报告交通事故死亡7 155例,平均死亡率21.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54/10万,占全部伤害死亡的47.19%,200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22.36/10万,女性为8.8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54倍。随着年龄的增加,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5~岁年龄组最低,之后缓慢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8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公路上行人与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包括电动助力车)死亡5 475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76.52%,机动车驾驶员死亡1 026人,占14.3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数占68.74%,高于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死亡数。结论居民意外伤害是泰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交通事故居意外伤害之首,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减少居民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7-2008年上海市闵行区交通事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1997-2008年闵行区所有户籍居民的交通事故死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分构成、圆分布、电子地图等方法描述交通事故死亡人群、时间、地区特征;利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等指标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交通事故死亡数据来自上海市死因监测系统,人口数据来自公安系统当年户籍人口资料。[结果]1997~2008年闵行区交通事故导致1198人死亡,年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为13.83/10万,标化死亡率9.90/10万,居伤害死因的第一位,男女性别比为2.06:1。死亡率、潜在减寿损失年、早死指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中,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骑摩托车(包括助动车)者占81.92%。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于交通事故的比例不断提高。农村交通事故死亡数占全区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41.84%(农村人口仅占18.52%),靠近城区的占8.16%(其人口占16.25%)。交通事故有向12月9日和周日集中的趋势。[结论]老年人群、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骑摩托车(包括助动车)者交通事故死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与伤害死亡的原因,为制订相关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合计死亡277例,年均死亡率为53.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3/10万。伤害死亡率,2007年为68.82/10万,2008年为44.55/10万,2009年为46.54/10万(P<0.01)。伤害年均死亡率为53.18/10万,其中男性为78.03/10万,女性为27.64/10万(P<0.01);0~14岁为56.56/10万,15~34岁为66.36/10万,35~59岁为38.60/10万,≥60岁为31.49/10万(P<0.01)。伤害年均死亡率最高前4位死因,全部居民、男性、女性均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因伤害死亡引起的减寿率,全部居民为14.03‰,男性为20.20‰,女性为7.69‰;减寿率最多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率较低,机动车交通事故是主要的伤害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伤害4752宗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车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原理对番禺市1997年发生的4 752宗交通事故(车祸)伤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 752宗,造成268人死亡,3 202人受伤,死亡率为20.94/10万.高发年龄是20~49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29.45/10万)是女性死亡率(12.46/10万)的2.36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共死亡12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7.46%;摩托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全年摩托车发生车祸101宗,死亡105人,占总死亡宗数的40.40%,车辆死亡率为5.84/万辆.而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是夜间(17:00~24:00),共发生车祸1 709宗,死亡116人,占总死亡人数43.28%.结论预防和控制车祸的对策是加强群众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限制摩托车上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的死亡水平及其死因,以便采取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意外死亡发生率。[方法]对扬州市2006~2009年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扬州市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率为9.38/10万,各年分别为7.99/10万、10.11/10万、9.70/10万、9.71/10万(P0.05);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49岁意外死亡率(/10万)分别为3.86、5.58、6.57、7.77、13.38、16.06、6.27/10万。意外死亡的447例中,主要死亡原因为车祸、自杀、溺水、中毒,分别占41.61%、27.96%、8.50%、4.70%。[结论]2006~2009年扬州市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率2007年最高,40~44岁最高,主要死亡原因是车祸、自杀、溺水、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1990-2000年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为56.11/10万-73.91/10万,0-4岁,25-49岁和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死,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伤害仍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4-2009年上海市虹口区车祸的死亡情况,为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虹口区全死因登记监测系统收集的车祸死亡资料,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车祸死亡率、死亡人员职业构成、减寿人年数(PYLL)等。结果虹口区2004-2009年车祸死亡率为6.08/10万,占伤害总死亡的14.22%,居伤害死亡的第一位。男性车祸死亡率高于女性,且6年中上海市虹口区居民车祸死亡率呈波动趋势。行人的死亡占交通事故总死亡的37.15%。摩托车驾驶员的死亡率为16.19/10万,远高于非机动车人员及其他机动车驾驶员的死亡率。6年来,交通事故总的减寿年数为4785.00人年,减寿最严重的是小汽车碰撞车祸所引起的人员死亡。结论车祸死亡是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分布,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威海市居民死亡18 561人,死亡率为733.67/10万,男性为805.68/10万,女性为661.08/10万(P<0.01);0~14岁为46.62/10万,15~34岁为66.44/10万,35~64岁为409.34/10万,≥65岁为3 869.22/10万(P<0.01);环翠区为479.11/10万,荣成市为839.30/10万,乳山市为878.59/10万,文登市为825.78/10万(P<0.0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8.69%。[结论]威海市居民死亡率较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2006年寿光市居民意外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居民意外死亡情况、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06年因意外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32006年共调查1 017 023人,死亡623例,死亡率为61.26/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87.67,女性为34.36;2006年全年<1岁组为38.70,1~4岁为5.29.5~9岁为10.82,以15~59岁组死亡率最高,占全部死亡数的70.95%.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4位死因,全部居民和女性均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淹死和意外中毒,男性为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淹死和触电.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55倍(P<0.01).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通事故占66.8%.[结论]运输事故、自杀、淹死和意外中毒是寿光市居民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死亡中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腾冲县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2010)、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腾冲县伤害死亡2795例,伤害粗死亡率61.67/10万,标化死亡率64.83/10万,占总死亡的13.02%,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7年监测数据显示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最明显。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伤害死亡的76.7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86.72/10万,标化率90.8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35.02/10万,标化率37.0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48倍,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导致腾冲县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伤害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同,0~岁主要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1~14岁以淹死为主,15~4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45~64岁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已成为腾冲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洪军  蒋洪梅  孙培峰  杨全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1-1622
目的对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性别比。结果 2011年诸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9.45/10万,占死亡总数的5.88%;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74。意外伤害死亡的前3位是运输事故(62.94%)、故意自害(13.29%)、意外淹溺和沉没(7.46%),占83.68%。40~49岁组死亡人数最多,占24.48%。结论意外伤害是诸城市居民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运输事故是首位原因,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的意外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寿光市居民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因意外死亡527例,死亡率为51.21/10万。意外死亡率(/10万),男性为76.65,女性为25.31(P<0.01);0岁、1~4岁、5~9岁、10~14岁分别为10.98、16.84、2.04和15.59,以后各年龄组持续在较高水平,80岁以上为181.91(P<0.01)。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男性、女性、男女合计及15~74岁各年龄组的前2位死因;75岁以上的前2位死因是自杀和机动车交通事故。[结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和意外中毒是2009年寿光市居民主要的意外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情况,以探索意外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工作由各监测点收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C逐一核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确定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并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工作。[结果]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14.97/10万(标化后为15.40/10万)、自杀13.17/10万(标化后为13.12/10万)、意外坠落5.03/10万(标化后为5.00/10万)、淹死2.71/10万(标化后为2.75/10万)。意外伤害的构成比交通事故占33.14%、自杀占29.14%、意外坠落占11.14%、淹死占6.00%、意外中毒占4.57%、他杀占2.29%。其中,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结论]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的意外伤害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淹死为主,占全部意外伤害的79.42%,其中,交通事故在两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即男性死亡率显著大于女性死亡率,男女死亡性比值为3.32,而男性交通事故死亡中,尤以中年男性为多。今后应加强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男性中年人群是干预的重点人群。自杀和意外坠落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自杀的年龄段提前到10岁年龄段,这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进一步探讨其外部原因,从根本上预防低年龄段自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2010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调查1036087人,恶性肿瘤死亡1808例,死亡率为174.50/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30.24,女性为117.70;15~34岁为8.29,35~54岁为73.63,55~74岁为481.74,75岁以上为1307.51。居民前4位死因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肝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结论]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是寿光市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伤害的死亡水平、伤害的死因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2004~2005年高密市死亡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伤害合计死亡1197例,年均死亡率为70.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38/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100.37,女性为40.08(P〈0.01);0~14岁、15~34岁、35~54岁、55~74岁、≥75岁分别为26.60、68.87、63.09、84.99、274.59(P〈0.01)。伤害的主要死因,全部人群为公路交通事故(559例)、自杀(212例)、淹死(135例);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31002.5人年,潜在工作减寿年数为36363.90人年。[结论]高密市伤害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公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3—2018年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开展交通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对2003—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潜在减寿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对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2003—2018年交通事故粗死亡率为19.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23/10万。16年间交通伤害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76%、-7.99%,P<0.001);以摩托车交通伤害死亡为主,占死亡总数的43.69%;交通伤害死亡PYLL为28414人年,PYLL率为3.41‰,PYLL标化率为3.59‰,AYLL为17.41年/人。结论2003—2018年金山区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应着重关注摩托车交通伤害,采取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居民201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原因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调查全市居民1 036 087人,死亡3 023例,死亡率为291.77/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278.62,女性为305.17(P<0.05);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2,30岁以后为454.24(P<0.01);死亡率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全部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前3位死亡原因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寿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的死亡谱及各种死因的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李沧区合计死亡1 814人,总死亡率为600.71/10万,其中男性为704.59/10万,女性为498.16/10万。居民的前5位死亡,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居民减寿率最高的前3种死因,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结论]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袁文兴  高明辉  宁福江  陈箫莹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7-1178,1181
[目的]了解居民伤害的死亡水平,分析伤害的死因构成与分布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2004~2005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死亡2004年492例,2005年444例,死亡率(/10万)为110.18、99.69,标化死亡率为88.63、80.27。2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04.94,男性为145.73,女性为64.01;0~14岁为28.21,15~34岁为71.92,35~54岁为116.34,55~74岁为128.79,75岁以上为377.45。居民伤害主要死因为道路交通伤害(332例)、自杀(277例)、不明原因的伤害(129例)和跌落(75例);首位伤害死因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占39.32%),女性是自杀(占41.40%)。伤害引起的死亡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损失22.70岁。[结论]蓬莱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道路交通伤害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寿光市城区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寿光市城区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累计监测221 144人次,报告死亡330例,年均死亡率为149.22/10万。其中,2009年死亡率为139.28/10万,2010年死亡率为159.17/10万。2009~2010年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210.78,女性为85.55;<1岁为452.08,1~4岁为10.86,5~14岁为8.66,15~19岁为6.80,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明显上升。前3位死因,全部居民、男性均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女性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结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伤害是寿光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