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transfer,IVF-ET)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进行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16个起始周期,9个周期因提前排卵或无卵泡发育而取消,周期取消率为7.76%;共完成107个取卵周期,74个移植周期。获卵总数为251枚,平均获卵(2.69±1.62)枚。获取成熟卵母细胞204枚,总受精176枚,正常受精163枚,总受精率为70.12%,正常受精率为64.94%。卵裂163枚,卵裂率为92.61%。生化妊娠1例,临床妊娠12例,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21%,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21%,起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0.34%。胚胎着床率为11.29%。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可以作为使用常规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方案进行过IVF-ET治疗失败的卵巢低反应者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治疗的25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及获卵数分为卵巢高反应组(114例)和正常反应组(145例),比较两组卵母细胞和胚胎参数、妊娠结局。结果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MII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取消率和冻胚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引起的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020年12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患者,累计2510个新鲜周期,搜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妇科合并症情况(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畸形等)、COH、获卵、移植情况,依据移植术后35天彩超提示情况,分为临床妊娠组及对照组(未获得临床妊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彩超提示,获得临床妊娠者996例(42%)将其纳入临床妊娠组,其余1514例归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妇科合并症如子宫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发病率均高于临床妊娠组,临床妊娠组获卵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孕年限、妇科合并症(子宫畸形、输卵管积水)、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均为 IVF-ET 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VF-ET临床妊娠率仍较低,应针对年龄、不孕年限,妇科合并子宫畸形、输卵管积水,不同的COH等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多囊样改变(polycystic ovaries,PCO)伴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embrg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的PCO患者180例,同期180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的非PCO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血清雌二醇(estrodiol,E2)高,获卵数较多。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PCO合并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行IVF具有良好的结局,但应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成熟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辅助生殖的妊娠结局,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率进入了瓶颈。目前认为COH可能参与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形成,而息肉可能干扰种植窗内膜的形态、功能,降低内膜容受性,并可能与反复胚胎着床失败有关,因此如何管理COH新发息肉成为关注的热点,以及针对此类患者移植策略的选择,是否需要冻胚移植,移植前是否需要处理EP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处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等相关问题。本文综述COH过程中新发EP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提供参考,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卵母细胞衰老及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生育力下降是生殖领域的瓶颈问题,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是提高不孕女性自然妊娠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是调节卵子发生和细胞应激反应关键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可通过调控卵母细胞数量、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功能等途径抑制卵母细胞衰老,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延长卵巢寿命,进而增加ART过程中的获卵数、成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综述SIRT1通过抑制卵母细胞衰老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卵母细胞衰老及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生育力下降是生殖领域的瓶颈问题,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是提高不孕女性自然妊娠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是调节卵子发生和细胞应激反应关键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可通过调控卵母细胞数量、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功能等途径抑制卵母细胞衰老,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延长卵巢寿命,进而增加ART过程中的获卵数、成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综述SIRT1通过抑制卵母细胞衰老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不孕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之一。在经过控制体质量、调整生活方式、氯米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排卵治疗、低剂量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可能是治疗不孕的有效方法。但由于PCOS患者病因复杂,常伴有肥胖、代谢异常等,在实施ART时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改善代谢状态的预处理,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等并发症的出现。综合国内外文献,就PCOS的助孕现状、ART在预处理、个性化方案和预防并发症三方面的新进展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垂体激素与卵巢激素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动态监测38例行IVF-ET的患者基础和COH过程中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催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血清水平。结果 COH过程中,垂体激素FSH水平主要受外源性FSH的影响,LH一直低于基础LH水平,而PRL变化与月经生理的改变基本相似;卵巢激素E2值随卵泡生长显著升高,P变化趋势与月经生理相似,T于卵泡成熟时显著增高。结论 COH中PRL水平与月经生理周期的变化相似,而T可能与卵泡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克罗米芬(clomiphene,CC)与来曲唑(letrozole,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stem,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就诊的排卵障碍为唯一不孕因素的PCOS患者83例,CC组45例,LE组38例,分别于月经,或者撤退出血第3天给予克罗米芬50 mg,LE 2.5 mg口服促排卵治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C组HCG日内膜(7.66±1.15)mm,LE组(9.34±1.0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C组多胎妊娠率22.22%,LE组多胎妊娠率5.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对于子宫内膜无明显不良影响,多胎妊娠率低于CC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母细胞质内单精于注射(IVF/ICSl-ET)中卵巢低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采用激动剂短方案控制性超排卵(COH)的患者,同时满足①经阴道超声下取卵,获卵数<3个,②HCG日E2<500 Pg/ml为卵巢低反应标准,取同期采用激动剂短方案COH患者获卵4~20个为正常反应组,即对照组(203例),分析两组的年龄、窦卵泡数、基础FSH(bFSH)、基础LH(bLH)、基础E2(bE2)、周期取消率、Gn用量、平均用药天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比较,低反应组年龄、bFSH、周期取消率、卵巢手术史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Gn用量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窦卵泡数、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受精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孕年限、bE2、bLH、平均用药天数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bFSH、窦卵泡数、有卵巢手术史可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发生,卵巢低反应患者Gn刚量大,临床妊娠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晚期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同时补充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主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助孕治疗的患者212例,采用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根据超促排卵的卵泡晚期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补充r-hLH者72例设为实验组(r-hLH组),血清LH水平持续正常未补充r-hLH者140例设为对照组(非r-hL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内分泌状态、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使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各项内分泌激素值、获卵数、两组不同助孕方式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LH、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水平、超促排卵天数、Gn总量、IVF/ICSI助孕的2PN受精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超促排卵FSH总量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HMG总量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r-hLH组血清LH水平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动剂标准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泡晚期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者增加HMG的用量,适量补充r-hLH可提升卵子成熟度,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一定程度改善IVF/ICSI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超排卵(COH)长方案中卵泡发育迟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超排卵40个周期,卵泡正常发育组(A组)19个周期,卵泡发育迟缓组(B组)21个周期作为对照。结果:年龄、不孕年限,基础生殖激素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促性腺素(Gn)起始剂量低于B组(P<0.05)。A组促排天数、Gn总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受精率、卵裂率、OHSS发生率、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Gn起始剂量低可能是造成PCOS患者超排卵卵泡发育迟缓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IVF-ET长方案促排卵治疗新鲜周期移植未妊娠而在随后的3个月内自然周期解冻移植妊娠的68例(新鲜周期未妊娠组,A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长方案促排卵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的85例(新鲜周期妊娠组,B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在新鲜周期治疗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降调天数、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移植日雌孕激素比例、取卵后黄体酮用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鲜周期妊娠组相比,未妊娠组Gn起始量增加、获卵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起始量、获卵数是影响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降低Gn起始量、减少卵泡募集减少获卵数有助于新鲜周期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2005年12月68例患者(75个治疗同期)超促排卵、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100例输卵管性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内异症组的获卵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内异症组的胚胎着床率(21.6%)、临床妊娠率(38%)均低于对照组(26.6%,49%),但差异无显著性;内异症组胚胎冷冻率(46.5%)与对照组(67.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内异症组复苏胚胎移植妊娠率(10%)与对照组(3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症影响卵巢对超促排卵的反应,影响卵子及胚胎质量,导致冷冻胚胎复苏率及累积妊娠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控制超排卵(COH)中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及超排卵中最佳获卵数。方法:接受IVF—ET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21例,其中获卵数〈5者31例(Ⅰ组),获卵数5—10者96例(Ⅱ组),获卵数11—15者49例(Ⅲ组),获卵数〉15者45例(Ⅳ组),回顾性分析4组IVF/ICSI结局。结果:Ⅰ组临床妊娠率(25.8%)明显低于第Ⅱ、Ⅲ、Ⅳ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Ⅳ组临床妊娠率(40%)低于Ⅱ组(53.13%)及Ⅲ组(5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Ⅳ组发生4例(8.89%),Ⅲ组1例(2.04%),Ⅰ、Ⅱ组无发生。结论:在COH中获卵数5—15个时临床妊娠率最高,获卵数≤10个时可避免重度OHSS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亮丙瑞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长方案超促排卵的降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5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ICSI治疗应用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国产亮丙瑞林(亮丙瑞林组)1.2 mg于黄体中期皮下注射进行垂体降调,116例采用达菲林(达菲林组)1.2 mg于黄体中期肌肉注射进行垂体降调。分析比较两组的降调节效果和IVF-ET的结局。结果:两组均达垂体降调标准,月经第2天血清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IVF-ET长方案超促排卵中,国产亮丙瑞林1.2 mg黄体中期皮下注射可达到控制性超促排卵的垂体降调节作用,与达菲林具有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6例首次行IVF-ET(A组)但未妊娠、COH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处于1.2 IU/L以上而E2水平低的PCOS患者,再次行IVF-ET(B组)的COH中,于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时给予地塞米松1.5mg/d,口服至取卵日。比较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E2水平及IVF-ET结局参数的变化。结果:①B组HCG日E2水平和E2/直径14 mm以上卵泡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②B组26例患者有11例(42.31%,11/26)临床妊娠,A组无1例妊娠;③两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改善PC0S患者COH中LH水平处于1.2 IU/L以上而E2水平低的状态,进而提高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刘羽  章志国  邢琼  曹云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42-2644
目的:探讨超排卵周期中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利用价值及人工辅助激活能否改善源于此类卵母细胞的胚胎的发育结局。方法:对226枚超排卵周期中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行体外成熟(IVM)培养,发育至M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授精,受精后卵母细胞随机分成非激活组和激活组,非激活组卵母细胞ICSI后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移入G-1中培养,激活组卵母细胞ICSI后入7%无水乙醇作用6 min(即人工辅助激活),比较两组受精、卵裂、优质胚胎、囊胚及优质囊胚形成情况。结果:未激活组和激活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83.9%(94/112)和82.5%(94/114)、受精率分别为80.9%(76/94)和76.6%(72/94)、优质胚胎率分别为14.3%(10/70)和25.0%(18/72),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6%(6/70)和16.7%(12/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卵裂率激活组(100%,72/72)高于未激活组(92.1%,7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囊胚率激活组(83.3%,10/12)明显高于未激活组(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受精率及早期胚胎发育潜能,人工辅助激活技术为超排卵周期中获取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充分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使用褪黑素对辅助生殖助孕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全部文献,检索时间是自建库至2020年1月.纳入关于COH过程中使用褪黑素治疗与辅助生殖治疗结局的随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