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吗啡戒断大鼠大脑皮质m2,m5乙酰胆碱受体(ACh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MOR组),以腹腔注射(ip)纳洛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NAL组),大鼠在给予吗啡的同时,采用3种不同剂量PNS(100、200、400mg.kg-1)灌胃(ig)。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观察PNS对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皮质m2,m5ACh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慢性吗啡作用使皮质m2,m5AChR mRNA及m2ACh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2)纳洛酮催促戒断使m2,m5AChR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3)PN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ACh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强。结论:PNS可通过抑制m2,m5ACh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CCK-1受体拮抗剂L-364,718及CCK-2受体拮抗剂LY-288,513对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细胞内钙/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及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模型,观察CCK-8、L-364,718及LY-288,513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脑区CaMK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CCK-8、L-364,718及LY-288,513能明显改善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发生;②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组大鼠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细胞内CaM K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纳洛酮催促戒断后上述脑区CaM KⅡ蛋白表达较吗啡依赖组均明显降低;③CCK-8、L-364,718及LY-288,513均使吗啡戒断大鼠额叶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CaMKⅡ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CaMKⅡ参与了吗啡依赖及戒断的形成,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区CaMKⅡ蛋白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和CaMKⅡ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 5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 ,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酶法检测脑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和脑干内钙调蛋白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CaMKⅡ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纳洛酮催促戒断后海马和脑干内CaMKⅡ活性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 (P <0 .0 1) ,但钙调蛋白相对活性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褪黑素可使吗啡戒断大鼠海马和脑干内CaM及CaMKⅡ的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可能与MT降低脑干和海马内CaM及CaMKⅡ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焦虑产生时其边缘系统主要脑区/核团、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的改变。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8)、模型组(n=18)、丁螺环酮组(n=12)。模型组和丁螺环酮组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停药后,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在吗啡自然戒断的72 h,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其焦虑行为,然后再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丁螺环酮组比较,模型组CaMK Ⅱ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吗啡戒断大鼠的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Ⅱ含量、CaMK Ⅱβ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增高,这可能是吗啡依赖戒断焦虑行为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焦虑产生时其边缘系统主要脑区/核团―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II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的改变. 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8)、模型组(n=18)、丁螺环酮组(n=12).模型组和丁螺环酮组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停药后,丁螺环酮组给予丁螺环酮,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在吗啡自然戒断的72 h,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其焦虑行为,然后再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II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丁螺环酮组比较,模型组CaMK II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 结论 :吗啡戒断大鼠的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CaMK II 含量、CaMK II β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增高,这可能是吗啡依赖戒断焦虑行为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及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l1、2、4、8、16、32μmol·L-1对SK-N-SH细胞预处理24h后,用吗啡(100μmol·L-1培养基)孵育24h,采用MTT法研究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相同浓度的吗啡作用于SK-N-SH细胞后,10μmol·L-1纳洛酮催促戒断前24h,加入1、2、4μmol·L-1的Rg1作用24h,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人参皂苷Rgl对吗啡慢性作用纳洛酮催促戒断SK-N-SH细胞内[Ca2+]i、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吗啡慢性作用48h可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细胞内[Ca2+]i增高(P<0.01);细胞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②加入10μmol·L-1纳洛酮作用30min后,细胞内[Ca2+]i急剧降低(P<0.05);CaMKⅡβ mRNA及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③2μmol·L-1人参皂苷Rg1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能缓解吗啡对细胞的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P<0.01)。④慢性吗啡作用SK-N-SH细胞,在纳洛酮急性戒断前,加入不同浓度的Rg1可缓解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降低;同时可降低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进一步升高。结论人参皂苷Rgl可缓解吗啡对SK-N-SH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控细胞内[Ca2+]i以及CaMKⅡβ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獉獉: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吗啡依赖戒断焦虑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獉獉: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吗啡戒断焦虑组(模型组)、丁螺环酮治疗组(治疗组)。吗啡剂量递增皮下注射10 d自然戒断,于戒断1-3 d丁螺环酮灌胃治疗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后,取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组织,用电镜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其各组突触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S),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CaMKⅡ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獉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1或P<0.05);海马CA3区和杏仁核突触的Nv和Sv显著降低、S增加(P<0.01或P<0.05),CaMKⅡ蛋白含量和β亚基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獉獉:逆转吗啡戒断焦虑大鼠海马、杏仁核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和CaMKⅡ分子的变化可能是丁螺环酮缓解吗啡戒断焦虑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延生口服液对吗啡依赖性大鼠的脱毒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延生口服液对吗啡依赖性大鼠模型脱毒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14d和30d,分别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延生口服液大、中、小3个剂量对纳洛酮催促和自然戒断的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体重的影响.结果:延生口服液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大鼠ip纳洛酮引起的催促戒断症状(P<0.05)和体重下降(P<0.01),不能明显抑制自然戒断大鼠体重下降(P>0.05).结论:延生口服液对吗啡依赖性大鼠戒断后所产生的戒断综合征具有明显的脱毒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依赖小鼠、大鼠及豚鼠离体回肠催促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连续递增sc吗啡 (morphine ,Mor) ,建立大鼠、小鼠及豚鼠吗啡身体依赖性模型 ;纳洛酮 (naloxone,Nal)催促诱发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结果 :(1)SIN 14.3 - 143mg·kg- 1 显著抑制纳洛酮催促后 3 0min内小鼠的跳台次数 ;(2 )SIN 10 0mg·kg- 1 降低纳洛酮催促后 1h内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及抑制体重下降 ;(3 )SIN(1.5×10 - 4 - 6.0× 10 - 4 mol·L- 1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诱发的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 ;(4)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ipSIN(87.0和 8.7mg·kg- 1 )后 ,其离体回肠经纳洛酮催促诱发的戒断性收缩幅值显著降低。结论 :SIN对吗啡身体依赖性大鼠、小鼠的戒断症状及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 14d和3 0d ,分别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观察达尔康大、中、小 3个剂量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和自然戒断的戒断症状及体重的影响。结果 :达尔康能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大鼠ip纳洛酮引起的催促戒断症状 (P <0 .0 5 )和体重下降(P <0 .0 1) ,能抑制自然戒断大鼠体重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达尔康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甲王颗粒对吗啡依赖猴和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金甲王颗粒对吗啡依赖猴和大鼠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自然戒断模型以及吗啡依赖猴模型 ,观察金甲王颗粒对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果 :(1) 3个剂量的金甲王颗粒 (3 5 4、7 0 3和 14 0 7g生药·kg- 1 )均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分值 (P <0 0 1) ;(2 )金甲王颗粒治疗组在大鼠自然戒断后期的体重恢复优于吗啡依赖组 ,3 5 4g生药·kg- 1 剂量的金甲王颗粒组大鼠体重下降百分率低于吗啡依赖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在猴自然戒断治疗实验中 ,金甲王颗粒 3个剂量 (3 2 4、6 4 7、12 94g生药·kg- 1 )均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性猴的戒断症状 (P <0 0 5 ,P <0 0 1) ,金甲王颗粒中、大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猴戒断后的体重下降 (P <0 0 5 ) ,但对体温下降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金甲王颗粒能改善吗啡依赖性动物催促戒断和自然戒断后所产生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行设计、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SOMa)对吗啡依赖大鼠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和SOMa模型 ;观察SOMa对大鼠吗啡依赖和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及SOMa自身的躯体依赖性。结果 :SOMa能明显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 ,减轻甚至阻断大鼠吗啡依赖形成 ;大鼠连续使用SOMa 2 1d后纳洛酮催促戒断 ,无明显戒断症状发生。结论 :SOMa具有明显的抑制纳洛酮催促的吗啡依赖戒断反应 ,可降低大鼠对吗啡的依赖性 ;SOMa不产生躯体依赖性。SOMa可作为生物源性的有效脱毒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O在纳洛酮催促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NADPH-d组织化学、Fos/NADPH-d双标、鞘内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和RT-RCR技术。结果:急性应用纳洛酮和慢性应用吗啡对大鼠脊髓Fos蛋白及NADPH-d阳性神经元表达无明显影响,二者也无Fos/NADPH-d双标神经元表达;纳洛酮催促吗啡戒断大鼠脊髓Fos蛋白、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表达明显增加,且出现Fos/NADPH-d双标神经元表达。预先鞘内注射nNOS反义寡核苷酸明显降低吗啡戒断症状评分,减少吗啡戒断大鼠脊髓Fos蛋白及NMDA_(1A)R mRNA表达。结论:NO介导吗啡戒断大鼠脊髓Fos和NMD_(1A)R mRNA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洛非西定抑制吗啡依赖大鼠蓝斑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洛非西定控制阿片类戒断症状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连续5dip 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给予洛非西定干预、纳洛酮促瘾后观察戒断症状 ,并取桥脑蓝斑切片 ,进行Fos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吗啡依赖大鼠经洛非西定干预后 ,由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明显低于未经洛非西定处理组 ;经洛非西定干预后 ,蓝斑Fos蛋白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低于未经洛非西定处理组 ;但较盐水对照组高。结论·· :洛非西定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以及蓝斑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吗啡戒断大鼠高血压的抑制及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皮下注射吗啡 ,经纳洛酮催促戒断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根据戒断反应中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BP)评定戒断大鼠血压水平。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3种不同剂量的川芎嗪组mABP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显著下降 (P<0.05,P<0.01) ,与戒断组比较 ,60mg·kg-1 川芎嗪组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 :川芎嗪可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的血压升高 ,并抑制戒断反应引起的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高辛对吗啡戒断大鼠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按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给予地高辛(0.05-0.2 mg.kg-1,ig)或等体积溶媒1 h后用纳洛酮催促戒断,参考文献方法对大鼠30 min内戒断症状进行评分。处死大鼠,分离左、右心室和下丘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和间羟去甲肾上腺素(NMN)的含量并计算其比率(NMN/NE)。结果:地高辛剂量依赖地减弱纳洛酮催促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F=5.264,P<0.01),其中,0.2 mg.kg-1和0.1 mg.kg-1地高辛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P<0.05);大剂量地高辛(0.2 mg.kg-1)能明显抑制NMN以及NMN/NE值的升高(P<0.05,P<0.05)。结论:地高辛能够缓解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it)硫酸镁(MgSO4)和吗啡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p-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所有大鼠术前8d鞘内置管,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和累计疼痛评分来评价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来测定吗啡和硫酸镁对大鼠脊髓背角p-αCaMKⅡ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前或术后30minit吗啡5μg或MgSO4188μg和吗啡2.5μg使术后2h的机械性缩爪阈值(MWT)和热刺激缩爪阈值(TWL)明显延长(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术前30minitMgSO4375μg或吗啡5μg或MgSO4188μg和吗啡2.5μg使大鼠术后2h脊髓背角p-αCaMK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it吗啡5μg或MgSO4188μg和吗啡2.5μg具有确切的抗伤害作用,其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p-αCaMK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正通宁和可乐定对动物阿片类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吗啡依赖性和海洛因依赖性小鼠和大鼠的催促戒断模型、猴自然戒断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正通宁片和可乐定 7d ,观察结果。结果 ①正通宁 2个剂量 (0 75、1 5 g/kg)能显著减轻吗啡和海洛因依赖性小鼠在纳洛酮催促下引起的跳跃反应和体重丧失 (P <0 0 5~ 0 0 1) ;②正通宁 2个剂量 (0 75、0 5 g/kg)能显著抑制吗啡和海洛因依赖性大鼠在纳洛酮催促下引起的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 (P <0 0 5~ 0 0 1)。③在吗啡依赖性猴模型上 ,正通宁 3个剂量 (0 2、0 6、1 0 g/kg)给灌胃每天 3次 ,连续 7d ,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吗啡依赖性猴的戒断症状 ,其中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最好。在停吗啡后的头 3d ,高剂量组猴的戒断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戒断症状分低于NS组 ,7d戒断总平均分明显低于NS组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疗效似比可乐定好。结论 正通宁对阿片类依赖动物戒断症状的脱毒治疗效果肯定 ,效能优于可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