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用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6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中风病(脑梗死)护理方案住院表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连续护理28 d后评价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风病恢复期护理方案住院表单用于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效果可靠,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对中风病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按国家中风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共观察4周,以临床症候改善率、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第14天临床证候改善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对照组均无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14天、第28天临床证候改善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更明显。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护理法比较,国家中医护理方案在改善临床常见症状,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更有效,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方案。结果: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按中风病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护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中风病的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更科学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真正效能,对现有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初步建立包括传统的西医疗效评定指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3个方面在内的、科学系统的、具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与前瞻性随访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量245例次中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中风病诊疗标准、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体征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存质量指数,用多元相关、偏相关、线性回归、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应度法等方法,分析各健康维度指标的构成及其关系。结果初步形成了含57个指标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其构成与分级,经检验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不同的中医证候和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同维度之间有着强度不等的相关性。结论初步形成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望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医药应用于中风病患者的真正效能;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是和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相关的一个因子,尤其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更大;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可能可以改善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40-1743
目的:观察应用针灸为主的临床路径在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病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和非路径组40例。路径组按制订好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天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非路径组进行中医常规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出院前、入组3个月分别运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Barthel AD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较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出院后3个月路径组两项评分较出院时仍有改善,且均优于非路径组(P<0.05)。同非路径组比较,路径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比例明显下降、中医特色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中风病恢复期针灸为主治疗的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有效提高临床质量控制和科室协作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自我康复意识,为中风病患者的长期康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系统、科学、客观监测及评价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onabedian作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形成条目池,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6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最终确立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收回率均达到95%以上,3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0.824、0.843;3轮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4~0.276。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全面,可信度高,为中医护理门诊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恢复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以不同的治护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饮食、起居及康复护理.结果 证实辨证施护在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于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斌 《江苏中医药》2007,39(1):27-29
目的:研究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分布。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嫡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恢复期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取恢复期证候要素。结果: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特点是以虚证为主,虚证包括阴虚、气虚。结论:中风病恢复期证候要素的研究.为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的确立提供了支持。将推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最终建立中风病痛证结合的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6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国民 《四川中医》2005,23(3):49-50
目的:寻求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佳法并探讨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方法: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165例。结果:总有效率95.76%。结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特点是:气阴亏虚是致病之本。痰浊瘀血腑实为致病之标,脑络不通为致病之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依据医疗质量三维理论,运用Delphi法,确立各级指标的结构、内涵及其权重,构建评价体系。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的排序分别是:中医护理管理、中医护理人力资源、布局与设备。二级指标中“科室中医护理文化建设”“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医护理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权重值。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得出了一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执行者评价该阶段中医护理质量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病救治技术不断进步,患者在急性期存活率提高,但高致残率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期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中药熏洗是中医综合康复重要手段,对近年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笔者认为中药熏洗在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临床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杏心脑通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药步长脑心通胶囊作非劣分析。方法以通心络胶囊为对照,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指标:中风病积分值的减少,中医证候的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BI)记分。结果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等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心脑通胶囊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具有治疗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相关要求,参考新药Ⅲ期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按试验组与对照组3∶1 的原则,考虑小于10%的退出率,共确定264 例患者(试验组198 例,对照组66 例),分别给予脑心通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连续用药-疗程(28 d),观察结果.评价指标有中风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国脑卒中量表(C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中风病积分、日常生活活动(DAL)量表积分变化等.结果 中风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9% 和97.7%;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1.8%和75.3%,各项疗效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瘀血闭阻证(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60例中风(恢复期)瘀血闭阻证病人分为试验组(195例)与对照组(65例).试验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个疗程(14 d).观察两组中风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国脑卒中量表(C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中风病积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积分变化.结果 中风病疗效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3%和84.6%,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7.4%和69.2%,两组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瘀血闭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开窍法治疗中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窍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和脑出血)在中医疗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结合现代研究,探明开窍法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查阅近20年各位中医临床专家和中药专家公开发表的论文,对开窍法治疗中风病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开窍法治疗中风病的方法、临床经验及作用机理等,为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结论开窍法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在中风病的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都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3年中风恢复期的住院病历,集中进行筛选、分型,收集中风恢复期的循证证据,组织专家研讨论证,优化中风病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方案,客观总结和评价该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形成以针灸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路径,并制定了以针灸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路径标准。实施针灸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路径,在提供标准化诊疗服务的同时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突出了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万彩霞  叶然 《中医药导报》2020,26(1):136-138,141
目的:构建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骨伤科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取3名骨伤科护理专家和5名护理教育管理者,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初步确定指标草案,再次经过27名专家评定后根据权重分析结果确定指标体系。结果: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3%、100%,第一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为0.796,第二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7。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35项。结论:初步形成了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骨伤科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合理专业地评价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1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1例,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骨科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恢复期疼痛程度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恢复期疼痛程度评分评价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药通心络胶囊作非劣分析.方法:以通心络胶囊为对照,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指标有中风病积分值的减少,中医证候的变化,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的改善,中国脑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DAL)量表及Barthel指数(BI)记分.结果: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等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脑梗塞)具有治疗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