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跟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按后关节面和距下关节→Boe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顺序整复跟骨关节内骨折和邻近关节;并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35例,38例,其中Sander'sⅡ型8侧,Ⅲ型14侧,Ⅳ型16侧。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5-12周(平均7.1周);33侧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优18侧,良13侧,可2侧,优良率为93.9%。结论 切开复位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治疗的82例跟骨骨折的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常规的X线检查和CT半冠状位扫描,根据骨折粉碎情况和移位程度决定治疗的方法。其中Sanders分型Ⅲ型36例和Ⅳ型9例,共有45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3例,经治疗切口愈合。4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6例、良26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达71.1%。结论 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Sanders Ⅲ型、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病例30例(32足),骨折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余骨折均愈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距下关节炎1例。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及术后分别摄片观测Boehler角,Gissane角角度及骨折愈合情况,观察并治疗并发症。结果5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5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Boehler角由术前的7°-19°恢复到术后的15°-40°。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24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早期并发症:切口皮缘坏死2例,伤口局部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均经治疗后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远期并发症: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完善术前软组织准备,择期外侧广泛“L”形切口入路,采用新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徐谦 《骨科》2017,8(1)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延长切口入路及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3年03月至2015年04月,我院在原跗骨窦入路基础上采用切口延长的办法,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19~55岁,平均 30.3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11足。根据Essex-Lopresti分型均伴有跟骨关节外骨折及明显移位。比较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术后半年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时间6~18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无切口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手术前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均有显著改善(P<0.01);手术疗效:优25足,良9足,可3足,优良率91.9%。 【结论】 经跗骨窦延长切口入路及跟骨钢板内固定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仅显露充分,复位与固定确切,而且可早期手术并避免切口并发症,弥补了传统手术入路的不足,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8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将患足CT扫描DICOM数据导入Mimics建模软件重建跟骨STL格式模型并输入3D打印机中,用聚乳酸材料打印等比例跟骨模型。术者详细观察对比3D模型与CT重建图像,确定骨折分型,利用模型模拟手术,确定跟骨钢板型号,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是否需要植骨。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12~18)个月。术后X线片与CT影像显示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足踝功能Maryland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5年8月,利用跟骨外侧小切口,用自行研制的跟骨解剖钢板及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4例(54侧)。术前根据跟骨X线片及CT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其中SandersⅡ型12侧,Ⅲ型32侧,Ⅳ型10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12个月(平均8.3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lhers角和Gissanes角均恢复,无一例切口感染。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26侧,良24侧,可4侧,优良率为92.6%。结论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及切口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早期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入路对50例5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Essex-Lopresti进行骨折分类,舌型骨折30足,关节压缩型骨折27足。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5~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1足,良20足,可6足,优良率89.5%。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共10例,占总病例数17.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10.
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晖  庄小强  白宇  陆生林  方旭 《中国骨伤》2013,26(11):893-89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置于皮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13足),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6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切口皮肤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BiJhler角由术前(11.19±5.69)°提高至术后(30.13±7.52)°:Gissane角由术前(108.31±10.35)°提高至术后(118.99±8.94)°。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8足,良3足,可2足。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确切,固定牢固,可早期手术,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SandersII、III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用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15例18足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用AO跟骨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Kerr设计的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18足骨折术后全部得到随访,时间7~39个月,平均11.6个月,优良率83.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以前期为主,主要是皮缘坏死。结论 开放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临床治疗效果与跟骨后距下关节面、跟骨的Bohler氏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长、宽、高等的复位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12例闭合性单侧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58岁,平均37.2岁;左侧5例,右侧7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A型8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ⅢAC型1例,Ⅳ型1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外踝尖至第4跖骨基底连线的皮肤切口,直视跟骨后关节面及跟骨前结节并对骨折块行解剖复位,以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及CT 证实骨折愈合后,于门诊行钢板螺钉去除术.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12~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无切口及钉道感染发生.关节面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1例ⅡA型骨折患者术后跟骨外侧壁骨突形成致腓骨肌腱卡压,行走时疼痛明显.12例患者术前B(o)hler角平均为11.9°±9.4°,术后平均为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P<0.01);术前Gissane角平均为86.8°±7.7°,术后平均为115.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9,P<0.01).术后疗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平均为91分(68~100分).结论 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关节面复位满意且固定可靠及随访效果好等优点,且无需二次住院即可行固定物去除术,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为手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后结节撕脱型骨折合并皮肤严重挫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2001年6月~2010年8月,治疗12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后结节部骨折合并皮肤严重挫伤患者,年龄65~72岁,平均67岁;左足7例,右足5例;坠落伤8例,运动伤2例,其他原因损伤2例,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4h~17天,平均11天。术前均对伤足摄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CT轴位片。根据Sander分型,Ⅱ型5例,Ⅲ型3例。1例行外侧扩大切口,其余病例均行局部小切口治疗,骨折复位后利用2~3枚斯氏针固定,或用空心螺钉和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用钢丝固定。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有1例软组织出现皮肤坏死,跟骨后结节骨质外露,二期行小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治愈,其余患者局部软组织损伤均恢复良好,患者跟腱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伤口均无感染及延迟愈合。结论影像学特点为:侧位X线片上骨折线呈前上至后下走向,均波及距下关节面,骨折远端分离呈开口状。本类患者多合并跟骨内侧结节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26例33足后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Essex—Lopresti分类:舌形骨折18足,关节压缩骨折15足;Sanders分类:Ⅱ型骨折21足,Ⅲ型骨折12足。13例合并身体其他部位骨折。骨折后平均8.3d(4~15d)接受手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44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局部感染,骨折复位满意。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足,良10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4.8%。结论经跟骨外侧“L”形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AMEDLINEsearchwasperformedtoidentifystudiespublishedinthelast3years(January2000toSeptember2002)ontheoperativemanagementofin-traarticularfracturesofthecalcaneal.Fromalistof55articlesidentifiedfromthesearchstrategy,sevenreportedontheoperativemanagementofthesefractures,andthesearticlesareincludedinthisappraisal.Allwereretrospectivecaseseries.Weexcludedstudiesevaluatingthenonoperativemanagementofthesefractures,theuseofbonegraftingtechniques,orprimarysubtalararthrodesis.StudiesStudy1HuangPJ,H…  相似文献   

16.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些研究没有证明何种方法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最佳手术方法。应该对比较性临床研究进行探讨,尤其是不同治疗方法与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 和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9例,按Sanders分型:Ⅰ型6例,Ⅱ型15例,Ⅲ型28例.Ⅰ型行单纯跟骨外侧壁截骨,Ⅱ型根据有无高度丢失行距下关节原位或撑开植骨融合,Ⅲ型需同时行跟骨体部截骨或通过移植髂骨块宽度来纠正内外翻畸形.用多枚空心螺钉固定结合短腿石膏制动,确保关节融合. 结果 49例获得平均18.4个月随访,距下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2.8周.术后的平均距跟高度、距骨倾斜角、距跟角、跟骨携带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25.7±4.3分提高至最后随访时的74.9±4.8分.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应以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为基础,根据患足的畸形和患者的期望值选择个体化方案,进行跟骨外侧减压、矫正后足内外翻畸形并融合距下关节.  相似文献   

18.
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合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介绍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台的方法,探讨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8月.对17例21足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台患者采用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3例17足.女4例4足;年龄25~45岁,平均35.4岁;单侧跟骨骨折13侧13足,双侧4例8足.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行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其中15例17足取髂骨植骨,1例2足分别取髂骨植骨和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1例2足取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所有跟骨外嘭的外删壁均做切除.结果15例1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5个月。按Maryland方法评价术后功能:优7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为88.9%,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技方法。可明显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剑涛  郑雷 《中国骨伤》2007,20(7):486-487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论。对跟骨骨折的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共手术治疗跟骨骨折1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跟骨解剖钢板及易断螺栓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研究其固定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将16具新鲜足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轴向加压损伤试验,制成跟骨骨折模型,并记录试验组标本的最大栽荷及最大足弓位移。试验组标本采用自制钢板螺栓系统进行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AO钢板螺钉固定。完成固定后进行轴向加压试验,测量并记录两组标本的最大载荷、足弓位移和跟骨增宽。结果:试验组标本发生跟骨骨折时的最大栽荷、足弓最大位移分别为(5711.19±86.55)N和(18.57±2.79)mm,经自制钢板螺栓系统固定后的最大载荷及负荷600N时的足弓位移、足弓最大位移、跟骨增宽分别为(7866.74±181.58)N、(1.54±0.87)m/l/、(19.35±3.64)mm和(0.54±0.37)mm。对照组跟骨骨折模型经AO钢板螺钉固定后,测得最大载荷及负荷600N时的足弓位移、跟骨增宽分别为(6702.94±241.06)N、(3.31±1.07)mm和(1.73±0.69)mm。试验组标本行内固定前、后进行比较,最大载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最大足弓位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两组标本之间比较,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骨骨折经自制内固定系统治疗后完全能达到正常足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能维持足弓强大的载荷,跟骨解剖钢板及易断螺栓系统的固定强度和效果均优于AO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