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患有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展开临床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绝大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多无脊髓神经损伤,多数为单纯性、稳定性骨折。目前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学术界尚存争议。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从手法整复、垫枕法复位、功能锻炼、体外器械复位4方面对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多是由于车祸、砸伤、从高处坠落引起的损伤,AF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每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多是由于车祸、砸伤、从高处坠落引起的损伤,AF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每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体位支持、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配合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引起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引起腹胀及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总结5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结果 53例患者均成功解除了腹胀及便秘.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药物等措施预防腹胀、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者收集了1984年以来的胸腰椎骨折病例100例,通过分析,就胸腰椎骨折的多发年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提出若干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骨折愈合后康复治疗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进行整体的康复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敏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23+164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腹胀和便秘的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评价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发生率和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结果中西医结合护理组腹胀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通过心理疏导、饮食调护、帮助建立床上排便习惯、腹部按摩、中药调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可减少腹胀的发生率,促进排便,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定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了解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测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经胸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胸腰椎骨折常合并其他主要器官系统损伤,使得管理更加复杂。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开放性手术,因此对未损伤神经的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1]。我科用中医护理干预老年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共200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男76例、女134例,年龄65~7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必要的条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随着近年来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和理念的更新,学者们对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骨折分型、治疗方式选择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几个方面对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位一体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行患者四位一体法治疗。结果:随访12—24月,发现受伤的胸腰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8%。结论:四位一体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及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特点,并论述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不足。方法:对63例无脊髓损伤、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进行用手法复位及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内植物松动、断裂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手术入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炎症反应轻微,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发生率低,无需用止痛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无神经压迫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入路;辅以术前手法复位,可以使手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中药辨证治疗。结果:随访6-28月,平均16月,发现受伤的胸腰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且神经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2.8%。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杵针疗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骨折在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胸腰椎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杵针治疗;对照组行胸腰椎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记录2组患者术后3 d、1周,2周、3周VAS...  相似文献   

16.
刘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76-177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对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共8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住院保守治疗及临床护理。结果: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腰部疼痛消失35例,缓解36例,无效9例,无一例发生褥疮,肺部感染。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AF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对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的作用,并探讨其优点和应用方法。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F内固定术。结果AF系统对胸腰椎骨折脱位三维复位满意,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固定节段稳定,2例断钉。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复位准确等优点,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迟发临床症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文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01-1002
目的: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出现迟发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对2000-2007年经保守治疗后发生迟发临床症状并资料完整的7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腰背部疼痛、神经损害及躯干失去支撑感为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常见迟发症状,病因包括漏诊失治、适应症选择不当、功能锻炼失度、卧床时间不够及过早负重等。结论:避免漏诊失治、严格掌握适应症、适度功能锻炼、足时卧床和适时负重可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在胸腰椎骨折后,神经系统功能也会随之受到损伤,或是患者的交感神经受到骨折的刺激与压迫,造成胃肠功能出现紊乱的现象,导致括约肌松弛,引发肠道积气、积液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多采用西医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仅是起到暂时缓解的效果,并无法根治。因此,临床一直致力于研究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方案。后经研究发现,中药敷脐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西医无法根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问题,并且在大量文献中已证实中药敷脐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优势。现将部分与中药敷脐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相关的文献总结如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腹胀是胸腰椎骨折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统计胸腰椎骨折后引起腹胀便秘的发生率为40%~88%。枳黄消胀涂膜剂系根据本院传统验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胸腰椎骨折病人腹胀的治疗,原剂型为散剂,为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方便病人使用,将其改制成涂膜剂。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我们采用枳黄消胀涂膜剂治疗胸腰椎骨折腹胀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