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蓉莹 《当代护士》2021,28(5):38-41
目的 研究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制定出有针对性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护士308名,统计308名急诊科护士的年龄、职称、医院级别、工作年限、学历等一般资料,同时采用灾害准备度中文版量表对30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现状,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8名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度中文版量表中备灾维度得分为(106.55±30.41)分,应对维度得分为(57.63±14.32)分,灾后恢复维度得分为(22.34±7.47)分,总得分为(177.31±10.30)分;影响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因素包括救灾经历、培训经历、医院级别、急诊科工作年限.结论 长沙市急诊科护士灾难准备度现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者应引起重视,主要从构建灾害护理救治课程与知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灾害护理救治培训,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全国 7 个行政区域的 146 所医院开展调查。 结果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852 份,护士灾害准备度问卷中位数得分 191.00 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救灾技能相对知识较为缺乏;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救灾经历、定期救灾培训、医院级别、行政区域和科室是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我国护士灾害准备度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完善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体系来提升护士的灾害准备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在上海市三甲15家综合医院选取425名急诊护士,采取目的抽样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运用微信二维码方式网络调查进行研究。 结果 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低的维度是灾后管理能力,其中影响灾害知识得分的因素有年龄、最高学历、有无参与灾害课程培训,影响灾害技术得分的因素有工作年限、有无参与灾害课程培训、学历,影响灾后管理得分的因素有: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和有无灾害救援经验(P<0.05)。 结论 根据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情况,应针对各类不同灾害如传染病、多发伤、火灾、地震等制定多样化的培训方案,加强灾后管理能力培训,为不同灾害做好人力储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部分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上海市5所综合性医院99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市5所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体得分率为81.63%,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士总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的职位、教育培训及同事关怀度对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5所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呈良好状态,学历、职称、职位、教育培训及同事关怀度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医院注册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现状及特点,为护理管理者提出提高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建议。[方法]采用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量表(TSET)对上海市11所二级医院1 551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二级医院注册护士跨文化护理中等效能所占比率:认知维度为61.18%,实践维度为70.01%,情感维度为69.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宗教信仰、英语程度、其他外语、参加人文课程与否、职务是影响二级医院注册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市二级医院注册护士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中认知维度得分率差,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制定科学的跨文化护理培训课程,以提高临床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灾难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常对人员、物资、环境及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等。护士是灾难救援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护士灾难救援贯穿于整个灾难过程,其灾难准备度直接影响灾难救援的效果。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护士灾难准备的文献,描述护士灾难准备的相关概念、内容、评价工具、国内外护士灾难准备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护士灾难准备的相关培训现状,为今后进一步根据我国灾难准备现状研制实用性的灾难培训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防护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执业安全提供对策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自编问卷,于2014年8月对上海市部分二、三级医院1 02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HCV防护的知识、态度及行为3部分,共4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结果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院护士的HCV防护知识得分存在差异(P0.05),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HCV防护态度无差异,专科医院护士对HCV的防护态度得分较综合医院更高(P0.05);而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院护士的HCV防护行为并无差异。护士HCV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学历、婚姻、年龄、工作年限、态度得分等。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临床护士HCV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行为,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士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洪香  牛惠  周聪  齐骥 《全科护理》2023,(31):4412-4416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成功实施远程健康照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泰安地区部分二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注册护士190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总分(60.55±8.41)分,从事准备度得分(26.10±3.78)分,结构准备度得分(21.89±3.64)分,核心准备度得分(12.57±2.81)分。婚育情况、是否接触过远程健康照护及是否愿意提供远程健康照护服务是影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亟待构建完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培训流程、服务平台等,让护士接受并愿意使用远程健康照护服务,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工作准备度水平,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月—4月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所三级甲等医院944名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护士为调查对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及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得分为(265.72±47.7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规范化培训时间及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得分是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准备度的评估,关注不同学历护士的需求与职业期望,根据培训轮转时间分阶段制订培养目标与标准,同时动态评估其心理状态、培训感受并适时实施干预降低转型冲击,提高其工作准备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低年资护士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现状,为上海市各级医院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临床决策测评工具,对上海市不同级别医院633名临床一线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现状调查。[结果]不同级别医院低年资护士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情况比较,以三级乙等医院得分最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院的低年资护士在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决断方案能力及实施方案能力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确定目标能力及评价反馈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级别医院低年资护士护理临床决策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提示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完善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模式,做到学校医院间有效衔接,提升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男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男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对湖北省53所医院270名男护士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270名男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为(162.87±40.53)分,评估工具的3个维度中,备灾维度得分最低。灾害救援培训、救灾经历和科室是男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男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各级管理者应重视对男护士进行灾害知识的培训,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以便发挥其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灾害准备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灾害准备度量表对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306名临床护士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306名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为(176.44±31.77)分,量表的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灾后恢复、备灾和应对。职称、职务、工作年限、工作科室及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活动是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各级管理者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灾害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灾害护理能力,以便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问卷,于2018年8月以网络问卷的方式抽取某市4所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250名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平均分(198.37±36.48)分,处于中等水平,量表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灾害技能、灾害知识和灾害管理;护士的年龄、救灾经历和灾害培训是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地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仍有提升空间,应将灾害护理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培训演练相结合以提高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灾害准备度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对浙江省杭州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99份,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为(179.87±36.76)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工作年限、工作科室、灾害知识培训、灾害技能培训、既往救灾经历、院内急救团队成员、抗疫救灾经历及意愿对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受护士工作年限、工作科室、灾害知识培训、灾害技能培训、既往救灾经历、院内急救团队成员、抗疫救灾心理意愿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法天锷  班俊坤 《天津护理》2021,29(4):400-403
目的: 调查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灾害救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6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0名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193.04±44.53)分,职称、是否参加过灾害技能培训是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 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对护士灾害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分析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6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带教急诊科护士培训资质的20名急救专家按照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进行培训,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笔试、情景模拟、工作坊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评价。 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68±0.83)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理论评分(72.51±8.24)分高于培训前(62.14±7.31)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74.08±6.87)分高于培训前(68.23±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备灾准备度、应对准备度、灾后恢复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采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灾害急救知识与专项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对死亡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护士死亡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4所三级医院和3所二级医院部分科室中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617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死亡教育8个维度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评分均≥3.51分,其中死亡及濒死的护理、自杀相关问题等需求程度评分>4.00分;而护士对死亡教育培训知识内容的需求程度与护士的学历、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培训、所在医院的等级等相关。结论护士对死亡教育有较高的需求,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程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力度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9.

Aim

This review explored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that measure nurses’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response.

Background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disasters worldwide necessitates nurses to adequately prepare to respond to disaster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event on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Despite growing initiatives to prepare nurses for any disasters, evidence suggests they are under prepared for disaster response.

Methods

This 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cientific articles conducted from 2006 to 2016 on nurses’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s. SCOPUS, MEDLINE, PubMed, CINAHL and PsychINFO were the primary databases utilized for search of literature. Keywords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as follows: ‘emergency’, ‘disaster’, ‘disaster preparedness’, ‘disaster competencies’, ‘disaster nursing’, ‘disaster role’ and ‘nurse’. Seventeen (17)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review.

Findings

Factors that increase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response include previous disaster response experience and disaster‐related training. However, it is widely reported that nurses are insufficiently prepared and do not feel confident responding effectively to disaster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contribute to a growing body of knowledge regard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nurses and have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a,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and nursing educator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provide evidence that could be used by nurse educators and nurse administrators to better prepare nurses for disaster response.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and health policy

The findings from this review place an emphasis on hospitals to implement policies to address lack of preparedness among their employees. Furthermore,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benefit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vision of well‐grounded disaster exercises that mimic actual events to enhance the preparedness of the nursing workf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