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外尚无通过体外诱导干细胞生成具有功能的血细胞并形成产品的报道.目的: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并观察血小板产出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12006在湘雅医院及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来源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由湘雅医院提供.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按5×107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加入含L-谷氨酰胺、铁饱和的人转铁蛋白、CaCl2、胰岛素、去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及重组人血小板牛成素的StemPro-34无血清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F向巨核细胞诱导培养14~21d.吸取细胞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再次离心弃上清,余下物质即为细胞培养液中比重较小的血小板样颗粒.同法分离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主要观察指标:培养细胞与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及CD41的表达.结果:培养第10天,巨核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出现丝状物质,片有血小板样颗粒产生,第16天达高峰:培养细胞强阳性表达血小板特异件抗原GP Ⅱb Ⅲa:光镜观察培养细胞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但也可见幼稚巨核细胞样,巨核细胞旁可见血小板样颗粒:电镜观察培养细胞大多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少量呈凋亡状态,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大小、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有的血小板表面光滑,有的则呈现不规则表面.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均能对凝血酶产生聚集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具有同样的CD41高表达率.结论:脐血CD34+细胞能在体外诱导生成高纯度且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小分子糖类负载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和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在37℃条件下负载小分子糖类物质4小时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CD62p及磷脂酰丝氨酸(PS)。结果表明: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后,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可达新鲜血小板的60%以上;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膜表面标志CD62p的标记率及Annexin V的结合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分子糖类物质负载后血小板仍然具有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和较好的聚集活性,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经糖基化修饰可使4℃保存的血小板在输入体内后延长其存活。本研究探讨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糖基化修饰对血小板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和修饰组。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凝集素(FITC—RCA I)检测膜糖蛋白糖残基变化,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修饰后血小板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D62P以及血小板凋亡标志annexinV结合率。结果表明,UDP—Gal修饰组RCAI结合率显著高于室温对照组和冷藏对照组(P〈0.01);与新鲜血小板相比,UDP—Gal处理后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冷藏对照组则有伪足延伸等形态学改变;修饰后最大聚集率可达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血小板膜蛋白CD42b、膜表面标志C1362P及annexinV结合率与室温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UDP—Gal可使β-半乳糖有效地结合于链聚糖末端,糖基化血小板仍然具有较强的聚集活性和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常状态下血小板的结构与机能已逐为人们所认识,并对血小板有多功能细胞之称。近20余年来对其超微结构了解较为清楚,在此基础上对某些异常状态下血小板的结构和机能的研究,也就逐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者所重视,国外有关报道较多,研究较为详细。本文就某些异常状态下血小板超微结构作一概述。根据异常状态下血小板结构的缺陷和变化及其机能紊乱,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救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与22℃保存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保存期长,可大量储备,供应及时,操作简便等特点。深低温保存会使血小板发生物理学、生物化学改变,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膜表面成分及代谢功能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对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学特征、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院28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从各方面进行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周围血单核细胞不仅能源源不断地补充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和效应细胞,具有多种功能.近来,人们在研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分化和功能中,不仅发现巨噬细胞间有形态和功能的差异,而且观察到血中单核细胞在形态、代谢、细胞表面抗原、酶及细胞功能等多方面都具有异质性.但尚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反映了血中单核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还是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亚群.现将有关单核细胞异质性资料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60)Co辐照血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血红细胞、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后血液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出现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细胞凋亡现象 ,占有核细胞的 7%~ 2 4 %。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异常与凋亡比例也有所增加。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结论 经 1 5~ 35GY60 Co辐照后血液除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有影响外 ,其他血细胞超微结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JGPDs)是一类极为罕见的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体积巨大、凝血功能异常、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世界各国经多年努力,从最初用显微镜检查血小板的数量、体积和形态,到用电镜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用花生四烯酸(AA)、ADP、胶原、瑞氏托霉素等试验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用骨髓活检和基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现已见报道的13种病例大致可分为4组.本文着重分组对IGPDs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胚胎无瘢痕愈合的调控机理 . 方法应用人胚皮肤培养成纤维细胞 , 并设成人正常皮肤和增殖性瘢痕组成纤维细胞为对照 , 观测其细胞形态及生长动力学指标 . 结果与成人成纤维细胞相比 , 胎儿成纤维细胞细胞有生长速度快、分裂指数高 , DNA合成迅速和旺盛的特点 ( P均  相似文献   

10.
抑肽酶对保存期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对血小板数量、功能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数量、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损害就越大。与此同时,血小板微颗粒数也逐渐增加。而经抑肽酶保护后该变化则较小,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学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体视学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对人鼻咽部正常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疑似鼻咽癌最后病理为上皮增生或慢性炎症以及鼻咽癌细胞株(5-8F和CNE-1)的细胞和细胞核的形态进行了定量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体视学参数包括细胞核的周长(Cn)、面积(An)、体积(Vn)、体积密度(Vv)、数密度(Nv)、表面积密度(Sv)、细胞的周长(Cc)、面积(Ac)共8个参数.结果:8个参数按正常鼻咽上皮→慢性炎症上皮或增生上皮→鼻咽癌细胞株的顺序逐渐增大,且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鼻咽癌病理发展存在一个由正常上皮→异性增生→癌的逐步增进的过程,这一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女性性腺和卵巢的功能,以及形态学的改变对于探讨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建立长期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模型,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正常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至其动情周期紊乱,取卵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电镜下观察卵巢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典型生长卵泡和新鲜黄体明显减少,原始卵泡、闭锁卵泡则相对增加,其颗粒细胞、黄体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减少而含有大量的脂滴。提示长期力竭运动可抑制大鼠卵巢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与黄体形成,并使卵巢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抑制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 ,平时以一种静止状态循环于血液中 ,当血小板激活的时候 ,其本身经历了迅速的形态和生化改变。细胞的形态从圆盘状态变成球状并伴有伪足的伸出和细胞分泌颗粒因子。近年来 ,报道血小板激活后 ,血小板膜的变化可分泌某种物质 [1 ,2 ]。这种激活的血小板膜表面的物质是一种分子量为 12 6 ,4 0 0 dal的血小板特殊蛋白被称为 CD6 2 P,又称P-选择素 (P- selectin)。然而 ,血小板功能与年龄的关系鲜为人知。因此 ,我们通过 CD6 2 P测定来评估老年人血小板激活功能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单克隆抗体 :CD6 2 …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女性性腺和卵巢的功能,以及形态学的改变对于探讨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建立长期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模型,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正常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至其动情周期紊乱,取卵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电镜下观察卵巢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典型生长卵泡和新鲜黄体明显减少,原始卵泡、闭锁卵泡则相对增加,其颗粒细胞、黄体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减少而含有大量的脂滴。提示长期力竭运动可抑制大鼠卵巢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与黄体形成,并使卵巢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抑制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呼气相CT扫描作为肺功能成像的一种手段和吸气相CT扫描的补充,不仅提供了肺组织的病理解剖学信息,也提供了肺组织局部病理生理学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呼气相扫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呼气相扫描时肺部的形态、密度的变化与肺通气功能间的关系[1-4].空气潴留作为小气道病变的CT征象,与肺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2].本文就空气潴留程度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许多研究显示外源性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B基因的转染可促进创伤的愈合.目的: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转染和感染猫角膜内皮细胞,观察其对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细胞基因工程研究,于2007-01/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足月幼猫,体质量250~300 g,雌雄不限.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自行构建.方法:常规显微镜下撕取内皮培养法,培养出原代猫角膜内皮细胞,传2代的细胞用于实验.脂质体法将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猫角膜内皮细胞中,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采用直接感染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质粒对照组、重组质粒组、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重组腺相关病毒组.转基因24 h和48 h后收集细胞,Trizol试剂提取其总RNA.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基因48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①撕取内皮法可方便获取到原代猫角膜内皮细胞.②自行设计的针对目的基因及内参基因的探针引物经扩增后电泳验证及序列测定证明特异性高.③转基因24 h和48 h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mRNA发现:正常对照组、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和腺相关病毒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组和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④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显示重组质粒转染和重组病毒感染均可促进细胞增殖,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和腺相关病毒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腺相关病毒可在角膜内皮细胞中高效表达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电镜细胞化学又称为超微结构细胞化学,是从光镜细胞化学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微结构技术。它研究细胞内各种化学物质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分布情况。电镜细胞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酶的细胞化学。利用一些特殊方法,在细胞超微结构上形成高电子密度的酶反应产物(阳性反应),经电镜观察它们的分布,有助于揭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可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血细胞是游离的细胞,取材方便,尤适于作细胞化学研究。目前,电镜细胞化学已开始应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类。最常用的是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简称MPO)反应,血小板过氧纯物酶(简称PPO)  相似文献   

18.
超声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超声辐照后受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体视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观察超声辐照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测量并计算受损伤细胞和对照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表面积体积比、平均体积、数密度和平均表面积。结果 :超声辐照后部分细胞形态学变化不明显 ,部分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与对照细胞相比 ,受损伤细胞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 (P<0 .0 0 5 ) ,平均表面积增大 (P<0 .0 5 ) ,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增大 (P<0 .0 0 5 ,P<0 .0 0 5 ) ,表面积体积比减小 (P<0 .0 1) ,数密度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超声辐照可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 ,受损细胞线粒体肿胀其体积增大较表面积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IGPDs)是一类极为罕见的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体积巨大、凝血功能异常、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世界各国经多年努力,从最初用显微镜检查血小板的数量、体积和形态,到用电镜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用花生四烯酸(AA)、ADP、胶原、瑞氏托霉素等试验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用骨髓活检和基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现已见报道的13种病例大致可分为4组。本文着重分组对IGPDs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抑制人MEF2C基因后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扰组.对照组Daoy细胞培养感染阴性慢病毒液,干扰组Daoy细胞培养感染MEF2C-RNAi慢病毒液.光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大体形态,然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同时将两组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背部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以及肿瘤组织的光镜下结构和电镜下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干扰组Daoy细胞生长较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种植裸鼠后成瘤重量较对照组轻;光镜下显示对照组瘤组织细胞较干扰组瘤组织细胞排列密集;电镜下显示干扰组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结论 沉默MEF2C基因可以引起异染色质减少、凋亡小体形成,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为其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