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志雄     
何志雄(1915—1983),广东大埔人,中医伤寒学家。何于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37年毕业于上海国医学院。曾从师于近代名  相似文献   

2.
沈创鹏  陈晓薇  张横柳 《新中医》2011,(10):162-163
何志雄(1913—1983),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岭南伤寒名家、全国首批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创始人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广东香山是岭南的明珠,她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尤其是近代以降,名人辈出,涌现了以革命先行者孙逸仙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名人。作为香山名人之一的宋大仁(1907—1985)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书画家、文博专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何志雄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杰出代表、伤寒教育学家、经方大家,当代岭南伤寒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毕生坚持岭南伤寒经典教学,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学术传承、学术交流和基层理论教育。善用经方治疗岭南疑难疾病,开拓思想,扩大范围,极大推动了岭南伤寒学理论、教育、科研、临床和学科建设发展,在当代岭南伤寒学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何志雄(1913—1983),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岭南伤寒名家、全国首批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刨始人和奠基人。何老从医近50年,其主要的学术思想是顾护胃气,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建中之剂的运用尤有心得体会。为发掘、继承何老宝贵的诊疗经验,笔者选取其苓桂术甘汤医案3则加以解析,以期管窥何老经方运用思路,以飨同道。病案1:陈某,女,68岁。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现咳喘痰多,痰白稠黏,喘急时需取半卧位,心下胀闷,面部微肿,双下肢浮肿明显。诊为中阳失运,水饮不化,上逆于肺。  相似文献   

6.
陈伯坛(1863-1938年),字英畦,广东新会人,近代岭南著名经方派医家,著作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麻痘蠡言》等。近年来对其学术思想研究,如肖衍初“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1]等,一般认为陈氏是伤寒派名家,而实际上陈伯坛不但精于伤寒,而且对仲景金匮的阐述也很有成就,《读过金匮》一书乃陈氏毕生研究之结晶。1《读过金匮》与《读过伤寒论》版本及关系陈伯坛《读过伤寒论》写于前,原为1924年怕坛中医夜馆讲义,全书十八卷,刊行于民国己巳(1929)年,现有广州陈养福堂线装木刻本,十一册,近40万字,1954年由其弟…  相似文献   

7.
挖掘近代岭南伤寒学派名医易巨荪《集思医案》)论治鼠疫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对岭南甲午鼠疫爆发性流行性传染病的论治思想,扩大经方临床运用范围,展示近代岭南伤寒派治疗大疫的观点,进一步指导临床,乃至为防治SARS、禽流感等烈性疫病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8.
宋文集  林振坤 《新中医》2018,50(2):212-214
正吕安卿,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中医世家,曾为广东近代中医学术社团——广州医学卫生社社员,为民国时期广州妇儿科名医~([1])。岭南医史学者吴粤昌曾将杨鹤龄、郭梅峰、吕楚白、吕安卿并称近代"岭南四大家",认为此四家用药"形成了岭南医派的奠基人",持论和治绩"开创了岭南医家的新风气"~([2])。吕安卿未有医著存世,医疗学术经验主要收录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3])。吕氏辨治温病,主松  相似文献   

9.
<正>梁慕周是民国时期岭南地区的针灸名家,他博学多才,著书立说,潜心中医教育和临证,精于内科针灸,在岭南地区享有盛誉。笔者试就其生平和针灸著作作一钩玄。1医家生平梁慕周(1873—1935),字湘岩,广东南海西樵人,是近代岭南针灸名家。梁慕周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少从儒,擅诗词。在目睹家乡疫病流行,致乡中宗族十数人染病身亡后,梁慕周便决心研习岐黄之术,潜心攻读《素问》《灵枢》等,并四处拜访名医,得邻乡名医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广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何志雄副教授,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于1983年10月5日病逝,终年70岁。  相似文献   

11.
广东新会外海乡人陈伯坛为近代岭南伤寒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今就其现存少数医案,结合其弟子的运用和体会加以总结,俾有益于仲景学说的传承和陈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正> 对于《伤寒论》太阳篇所言蓄血证的部位问题,历代注家多有争议,但基本倾向于蓄在膀胱。如成无己、柯韵伯、程郊倩、王晋三、尤在泾、吴谦等及近代部分伤寒教材和一些伤寒名家,皆倡其说。笔者反复学习体会,认为血蓄膀胱不能成立,而是另有机转试述如下。一、仲景先师本意不是蓄在膀胱  相似文献   

13.
岭南医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铁涛 《新中医》1999,31(8):8-9
岭南地处五岭之南,又名岭表、岭外。岭南之名始于唐贞观时十道之一,其所辖范围约当今之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岭南派”一词,《辞海》指现代画派之一,而不及其他行业。另有“岭南三家”一词则指清初之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三大诗家。“岭南医学”这一名...  相似文献   

14.
何志雄先生(1915~1983年),广东大埔人,早年攻读于上海国医学院,从师近代名医恽铁樵,颇得其传。学成之后,远涉南洋,行医于印尼、新加坡等地,并创办中医函授教育。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星华抗日保卫团、印尼西婆罗洲抗日同盟,由是,声名大振。1955年先生携眷回归祖国,执教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历任广州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先生教学临床科研数十年,学验俱富,对《伤寒论》研究尤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一年半的评定,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于2009年4月17日新鲜出炉,敬修堂跌打万花油、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星群二天油等20家企业共30个项目的中药秘方、验方及炮制工艺入选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方恩泽中医师是岭南伤寒派名家黎庇留的再传弟子,临证强调辨证运用经方的重要性,擅长对疾病的准确辨证和对经方的灵巧运用,是对岭南伤寒派的继承与发展。文中将方恩泽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并将《伤寒杂病论》中对经方适应证的论述与方恩泽医师的辨证治疗进行比对,总结方恩泽医师在辨证使用经方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曹颖甫治伤寒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甫,名家达,号拙巢,江苏江阴人,近代著名中医。其治医专宗仲景,深研《伤寒》、《金匮》二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有“经方大师”之尊称。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书。《伤寒发微》注重临床实践,力倡中西汇通,主张重订错简。且注释经文,前后互参比较,  相似文献   

18.
明清医学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作对伤寒进行了新的阐述补充,如《通俗伤寒论》《伤寒大白》《伤寒辨类》等,且温病学迅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在治疗疫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方面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回顾明清时期中医文献探讨"辨伤寒,析温病""辨寒热,析表里""辨外感,析内伤"在流感辨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药诊治流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高深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不仅载入了卷帙浩瀚的典籍之中,而且散佚于民间。近代涌现的诸名家,是那个时代高水平的代表,他们的遗著集中地反映了自己的学术风貌,是当前临床、教学、科研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学习的需要,促进中医学术的进一步繁荣,本刊广征博采,汇集了各地近代中医名家生前的部分主要著作,大多是从未公开发表者,自本期起,特辟《近代名医精华》专栏,分期披露,以飨读者。近期内我们将陆续介绍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徐小圃、黄文东、任应秋等近代名家之遗墨。诸家之作,精采纷呈。即以程门雪先生而言,批注日本关于《伤寒论》的著作三种,颇多独到的见解;女科专著五篇,议论恢宏;而其与黄文东、夏仲芳、陆瘦燕、张镜人诸先生会诊夏理彬严重中风案(计九诊),记载翔实,议论精深,立法用药,妙义迭出,足资研索。本期首先发表程门雪先生对《伤寒辨要》的读医笺记,凡程先生的批注,均冠以“雪按”二字。竭诚欢迎全国各地近代诸名家的门人及后人为本栏供稿,并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黎庇留的学术著作,探究黎庇留的学术经验及经方运用特点。认为岭南伤寒名家黎庇留尊崇经典,以实证经,灵活运用,善用经方治疗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