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志雄(1913—1983),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岭南伤寒名家、全国首批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刨始人和奠基人。何老从医近50年,其主要的学术思想是顾护胃气,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建中之剂的运用尤有心得体会。为发掘、继承何老宝贵的诊疗经验,笔者选取其苓桂术甘汤医案3则加以解析,以期管窥何老经方运用思路,以飨同道。病案1:陈某,女,68岁。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现咳喘痰多,痰白稠黏,喘急时需取半卧位,心下胀闷,面部微肿,双下肢浮肿明显。诊为中阳失运,水饮不化,上逆于肺。  相似文献   

2.
论《伤寒杂病论》对骨伤科发展的贡献何振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510405广州)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公元200-210年),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与北宋林亿等人整理为《金匮要略》。由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存世,使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3.
廖世煌教授(1943-),广东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仲景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40年,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精通《金匮》、《伤寒》、《温病》等经典著作。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廖老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尤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中医急症工作进程,拓宽中医急症工作的专业覆盖面,提高中医急症防治研究水平,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领导支持下,全国肺系病急症协作组于1996年4月在全国急症工作会议(彭州)上正式宣布成立。挂靠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组长:晁思样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大内科主任兼肺牌科主任)罗侃教授(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经过协商研究,首批吸收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  相似文献   

5.
名医梅国强     
梅国强名老中医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湖北省科协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原伤寒论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梅师于大学期间经组织批准,拜著名老中医洪子云先生(教授)为师,获其真传,更以数十年心力,精勤治学,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颇深,在学术上多有建树,并在临床运用方面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6.
曾焘  唐剑邦  吴宇峰  陈亮 《新中医》2019,51(3):287-288
简版:高大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骨科大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 方法治疗各种慢性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韩凡  梅广源 《新中医》2012,(6):204-206
梅广源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较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岛分院、芳村分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珠海医院、大学城医院5家三甲医院,广州下塘、天河、罗冲围及香港4个分门诊的大型中医院。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承办的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于2009年5月22—24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赖世隆教授、  相似文献   

10.
陈达灿教授,系广东省ep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性病学组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药品评审专家。曾师从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褐国维、朱良春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工作20余载,医术精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家维,汉族,广东省阳江市人,1937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中医名师带徒的中医针灸专家。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针灸研究所所长,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平议组成员、全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技术》2014,(7):F0004-F0004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5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双聘院士”王永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由陈蔚文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詹若挺研究员担任副主任。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名、博士后出站的研究人员3名;有博士后研究人员3名(企业合作)、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5名、本科实习生等15名。  相似文献   

13.
简小兵 《四川中医》2006,24(11):1-2
李赛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伤寒教研室主任,从医20余年,喜用经方,善用经方。李教授认为甲亢的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正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以气、血、痰、火郁结为主。临床上注重肝脾胃肾,分期而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62例河南省临颖县人民医院(河南462600)李书魁,李志伟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简称鼠伤寒肠炎)是以发热和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小儿易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1989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  相似文献   

15.
我院陈瑞春教授为伤寒大家,教学临证五十余载,非一日不用经方,以“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著称,此其一也.先生固乃善用经方,但时方,尤其是温病方亦非常娴熟,运用老道.他认为温病是伤寒的发展,温病家叶天士、吴鞠通等是伤寒的最好注家.先生常说:“学伤寒,不能死于伤寒.”“要钻得进(伤寒),更应跳得出(伤寒).这样才能活法圆通.”所以先生临证治病出方以病机为准.与其说先生是伤寒大家,不如说是临床大家,更为贴切.下面列举先生用甘露消毒丹的几则验案,以期让读者目睹先生的另一面风采。  相似文献   

16.
李赛美教授运用麻黄升麻汤加减临床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李赛美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伤寒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擅用经方。笔者有幸师从学习,屡观其在临床运用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之内科疾病,效果颇好,兹录验案3则,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减清瘟败毒饮治疗多重耐药性伤寒2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耐氯霉素及多重耐药性伤寒(简称耐药性伤寒)流行逐渐增多,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0年3月~1994年2月,笔者应用中药加减清瘟败毒饮治疗耐药性伤寒22例,获可喜疗效。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标准:(1)具有伤寒的临床表现;(2)应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等两种以上抗生素,疗程不低于10天而无效者;(3)血和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2一般资料 4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中男性为17例和16例,女性为5例和4例;年龄(岁)为27.4±12.…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以其"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本文从病房实例带进本科生课堂;研究生课堂上的案例讨论;病床前的研究生带教三个方面谈本人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在广州研修期间的见闻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杰奎  刘振寰 《新中医》2011,(1):142-144
癫痫(epileps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脑部慢性疾患,其特征是脑内神经元群反复发作性过度放电引起突发性、暂时性脑功能失常,临床出现意识、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刘振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儿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副院长,脑瘫康复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伤寒持续高热的点滴体会湖南省湘澧盐矿职工医院(415400)揭祖岸主题词伤寒/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笔者采用自拟银花石膏知母汤加减治疗11例持续高热伤寒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均获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