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月经后期中医证型分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502例月经后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 502例月经后期患者共出现921证次,按证型出现频数和构成比大小依次为:肾气虚〉气滞〉脾气虚〉肾阳虚〉血瘀〉肾阴虚〉肝郁血热〉痰湿。结论比较现有的教材和国家、行业辨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议月经后期常见证型中考察加入脾气虚、血瘀两种证型。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月经后期患者以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证、气滞证、脾气虚证多见,从症状分布来看,总以虚证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故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福建省女性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者月经情况与中医证素的关系。方法对436例在福州市公安强制戒毒所自愿参加调查的康复期女性冰毒成瘾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计算证素,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福建省女性冰毒成瘾者以未婚、青年、无职业、低学历者居多。②大部分女性在吸食冰毒后会出现月经异常改变。③中医证素分布:病位证素分布主要在肾、肝、脾、心,病性证素主要是虚性证素,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接下来是实性证素气滞、湿、痰、热等。④月经情况与中医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与热、肾证素呈正相关;月经无规律与肺、心神、津亏、寒、血瘀呈正相关;月经色黑或有血块与热、湿、痰、胃、心、心神、血瘀呈正相关;停经与精亏、湿、痰、心呈正相关。结论吸毒会导致女性发生病理改变和月经紊乱,临床戒毒工作中要辨证地把握女性病理因素,兼顾月经情况进行戒毒、防复吸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月经前后诸证57例张华玉(附二医院中医科)月经前后诸证是指在月经前后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如:头痛、头晕、烦躁、胸闷、乳房胀痛、腹泻等一系列病症[1]。笔者从1982年3月以来对57例月经前后诸证患者进行了辨证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仰漾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156-156
目的 观察养血调经合剂治疗阴虚证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至今月经失调门诊病例600余例,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为主,运用养血调经合剂治疗,观察疗效,比较不同月经失调类型、不同血瘀证型的疗效.结果 临床观察养血调经合剂对各种类型月经失调、血瘀证型均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养血调经合剂治疗月经失调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观察PCOS患者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肝郁化火型,占47.46%,痰湿型占21.19%,肾虚型占11.02%,血瘀型占8.47%,其他兼证占11.86%。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月经稀发者占83.05%;闭经者占11.02%;月经先期和紊乱者占5.93%;不孕者占29.66%。结论:肝火型及痰湿型是PCOS的主要证型,月经稀发和闭经是PCOS月经异常的最常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吴克明教授对肾虚型月经后期的认识,对临证施治过程中运用中成药治疗肾虚型月经后期的机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从月经有无先后失期、经血色量如何、痛在经行前后三方面进行辨证。文献所记载的痛经证型共8种,分别为血气虚证、血虚有滞证、血虚有寒证、血虚有热证、冲任不足证、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以“温通清化、调和血气”为治则。浙派中医发扬命门学说,擅用温药,记载痛经要药10味,分别为凌霄花、白芍、马鞭草、玄胡、京三棱、鹿角、阳起石、白头翁根、莲房、荷叶。[结论]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从“气血”立论“,温补“”清化”以治本“,调畅气血”为根本,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宗。  相似文献   

8.
207例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月经后期患者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016例功血中207例月经后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各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207例月经后期患者共出现501证次,按证型出现的频数和构成比大小依次为:脾气虚118例,肾气虚97例,肝郁69例,肾阴虚60例,血热59例(实热17例+虚热26例+肝郁化热16例),血瘀46例,血虚37例。结论比较现有的教材和国家、行业辨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议考察加入脾虚、血瘀证型。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过程,生理特点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渐少而绝经,生殖能力减退而至消失.临床以烘热汗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忧郁焦虑、夜不安寐等为主要症状.临床以肾阴虚致病者居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以滋水清肝饮和合谷、太冲四关穴为主加减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对其中几个证型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发现中药药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挖掘血瘀证方中存在的大量药对。方法通过关联规则方法,对名老中医网陈守强等关于血瘀证的18503首方药分成"活血药+活血药、活血药+其他药、其他药+其他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活血药+活血药"这种药对的配伍频率及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将药对应用于在治疗血瘀证的方剂中,可有效提高各组方治疗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梁晓春教授认为经行头痛,气血不调是其病机总纲,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郁为始发因素,脾虚为重要因素,肾虚为关键因素。血瘀贯穿于病程始终,可见痰湿、寒凝等兼证,且痰、瘀二者之间可互为影响。经行头痛,病因虽复杂,但可简而概之为虚实两端,即气血两虚的"不荣则痛"虚证与气滞血瘀的"不通则痛"实证。临证可分为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肝郁肾虚和脾肾不足5种证型,诸证型均伴有血瘀。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要,强调分期施治,即月经前和月经期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月经过后宜益气养血、补虚定痛。各型经行头痛,自有特点,梁师强调临证时详审细辨,谨守病机,灵活施治,用药精准,喜用花类,酌用虫类,善用引经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竹林寺女科证治》为竹林寺僧所撰。全书共4卷,主要记载了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四部分内容。其中"调经病篇"根据月经周期异常分成数十证型,大体可概括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等。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阴盛阳衰、痰多气虚之月经后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月经先期;脾土不盛之月经先后不定期。治疗上谨遵疏肝气、健脾胃、调气血、固冲任等法则。竹林寺僧治疗月经病的特色是肝脾为主论、善调气血及喜用四物汤等。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临床淋巴瘤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79年6月~2010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淋巴瘤文献中的证型和方药,按标准术语进行归类,统计其出现频次,并对证候要素分析统计,按频率大小确定常见证型和常用药物,以探讨淋巴瘤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结果显示,淋巴瘤中医证型14个,常见证型有寒痰凝滞证、痰浊凝滞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脾虚证、血热风燥证、气滞血瘀证;用方49首,常用方剂有消瘰丸、小金丹、阳和汤、犀黄丸、八珍汤;用药共265种,按功能归为19类。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占72.3%,补虚药为第一位,清热药次之,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三,活血化瘀等药也常用。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为目前淋巴瘤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述王彦刚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对药及队药经验,并结合证候分析以药证相应,从而达到药简功专、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部分。收集100例非原发性痛经和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招募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取穴神阙、关元,给予隔药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和痛经视觉模拟评分(dysmenorrhea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在月经期间测试SAS、SDS评分显示,原发性痛经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原发性痛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隔药灸治疗后,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隔药灸治疗后,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眩晕证防治方药古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古今眩晕证防治方药的频率分布规律,探寻对治疗眩晕证起主要作用的方药组合.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有关防治眩晕证的重要医籍以及198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眩晕证的文献进行整理,建立古今防治方药数据库,药物按功用分类,进行频次和频率统计,以累积频率超过50%的各类药物组成高频药物子库,对古今眩晕证防治方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古代眩晕证防治方药以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现代眩晕证防治方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平肝熄风药、化痰药为主,同时析出了古今防治眩晕证高频药物.结论补益阴精、解表除邪、清热化痰是古代医家防治眩晕证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肾主生殖”,“月经太极”,“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虚则经不调,经不调则无子”等中医生理,病理学原理,对肾虚及相关病机所致88例女性功能性不孕症进行了分证与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随月施治”二法,以长春毓麟丹加味给药,探讨其证型与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月经失调肾虚证内分泌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月经失调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各15例和月经正常对照者10例按月经周期分四个时相进行BBT、阴道及舌苔脱落细胞核致密指数和生殖激素的同步检测,认为BBT显示月经失调肾虚证大多有黄体功能缺陷的表现,但与阴虚、阳虚的分型无特异性。脱落细胞核致密指数阳虚组各时相均低于正常组,以排卵期最显著(P〈0.05);阴虚组各时相均高于正常组(P〈0.01),阳虚组各项生殖激素均低于正常组;阴虚组LH、PRL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医的理论,对于崩漏证的诊断似乎是不困难的,只要是非经期的子宫出血,量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出血淋漓不断者就可以诊为崩漏证。但是,要鉴别崩漏与非经时而下血的出血性证候,则要根据证候的表现不同、出血的形式不同、分别加以鉴别:要排除经、带、胎、产杂病所引起的子宫出血证,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一般应从月经量的多少,月经的时间长短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20.
妇科"血证"包括多种类型女性生殖器官病变,其证治规律及方药配伍研究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可能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笔者从妇科"血证"证治机制、"调经"证治规律及机制"、三阴论治"理论与周期治疗、月经与肝、脾、肾脏腑理论、"气血""精血"理论与月经关系、治法理论、"调经妊子"内涵及机制、证候规范、规律以及局部病变与全身表现间关系、方药配伍及其规律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开展妇科"血证"证治规律研究,对于中医妇科学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