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短期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法复位成功后存在RD症状的BPPV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短期针刺治疗,主穴为晕听区、平衡区等。常规针刺,留针30 min,1次/d,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随访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中文版及视觉模拟尺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治疗后第1周,除对照组中DHI情绪评分项目外,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降低(P<0.05);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的DHI情绪、DHI功能评分、总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的DHI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中医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在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单耳突发性聋伴眩晕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ive test,VHIT)、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听力曲线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进行前庭康复治疗,通过DHI量表评估眩晕改善情况。结果 5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34.62%为轻中度听力下降,65.38%为重度及极重度听力下降;71.15%患者有半规管功能减弱;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t 研究组=18.42,t 对照组=11.55,P 均<0.05);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同组内分别与治疗2周时比较(t 研究组=6.34,t 对照组=6.76,P 均<0.05)。两组间治疗2周时比较(t =6.07,P <0.05)和两组间治疗4周时比较(t =12.14,P <0.05)DHI评分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及极重度为主;前庭功能可表现为正常或减退;前庭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加快眩晕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行家庭前庭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共计64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复位治疗,复位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护士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SI、DH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指导进行家庭自主前庭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眩晕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同时降低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 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4例确诊为BPPV且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提示有显著临床精神性症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法复位+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对照组(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每组12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DHI躯体评分无显著差异(2.00±1.48比2.50±1.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DHI情感评分(3.50±1.93比6.00±3.52)、DHI功能评分(6.67±2.74比10.33±3.89)、HADS评分(7.17±1.99比10.58±4.50)及VAS评分(0.58±0.67比1.25±0.87)之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BPPV患者的情感及功能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周围性眩晕患者中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进行测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及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并于服药后2、4、6周再次进行上述评定,根据治疗前后的减分率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 2周时文拉法辛组HAMA评分低于帕罗西汀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文拉法辛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帕罗西汀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周后文拉法辛组抗焦虑、抑郁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及77.78%,帕罗西汀组抗焦虑、抑郁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及74.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DHI评分较治疗前 均有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指数评分文拉法辛组低于帕罗西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抗焦虑抑郁的疗效 类似,但起效更快,患者依从性更好。二者对周围性眩晕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及情绪、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文拉法辛对减轻躯体症状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CRP)治疗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的变化。方法:采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汉化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对86例施行CRP的BPPV患者(治疗组)和1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QOL的调查与评估,并将2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SF-36和DHI评估显示,BPPV患者治疗前SF-36的维度计分均低于对照组,DHI各条目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PV患者治疗后3个月SF-36和DHI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P可明显改善BPPV患者的QOL;SF-36和汉化DHI量表能有效评估BPPV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randt-Daroff习服法,以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BPPV复位成功患者,将其中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患者75例随机分3个组,对照组(倍他司汀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法)和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每组2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0.05),对照组和训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组DHI评分低于训练组及对照组(P 均<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联合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组(P 均<0.001),训练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randt-Daroff习服法联合倍他司汀能显著减轻BPPV成功耳石复位后残余的头晕症状,单用Brandt-Daroff习服法和常规内科药物倍他司汀有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石症眩晕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严格纳入排标准,选择8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随机数字表下做分组处理,组别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应用耳石复位仪治疗,后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每组均40例;评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健康调查问卷)并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呈下降趋势,生活质量即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 耳石症眩晕患者实行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 81.82%vs. 80.70%]、有效率[11.76%vs. 10.91%vs. 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眩晕/头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结局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之间连续就诊于武汉同济医院眩晕专科门诊的伴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眩晕/头晕患者。随访时获得的患者眩晕/头晕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作为结局指标并按其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以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近期结局影响因素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评估。结果474名患者中女性多见(250名,60.5%)。在此群体中最常见的共患病是高血压(215[52.1%])。在没有纳入单纯BPPV患者的前提下,诊断以前庭型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最为常见,确定VM为149人(36.1%),其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可能VM和本研究中其他眩晕/头晕疾病(P=0.028)。VAS评分从基线时的8分(四分位数间距:6-9分)下降至随访时的2分(四分位数间距:0-4分)。相较于未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中男性更多,具有更好的教育背景,HADS-D得分较低,VSS和DHI评分表明眩晕或头晕症状较轻,睡眠质量较好。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时眩晕症状量表得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抑郁得分与随访的VA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伴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眩晕/头晕患者的近期结局与就诊时症状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有独立相关性,医生有必要将情绪管理纳入综合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主、客观评估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围手术期鼻塞处理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以鼻塞为主诉的CRS患者,因收治在医师组不同,而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阻力及鼻声反射对鼻塞进行主、客观评估,并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估鼻-鼻窦情况。实验组围手术期严格依据主、客观评估采取个体化处理,对照组仅依据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处理。术后6个月和1年随访。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鼻塞VAS评分、总鼻阻力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鼻塞VAS评分、总鼻阻力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分别与术前相比,各评分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疗效评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术前鼻塞主、客观评估,不仅可用于CRS鼻塞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两者综合应用并结合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可指导CRS围手术期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改善CRS患者鼻塞症状及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睡眠体位及相关因素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睡眠中心收治的106例中重度OSA患者,其中男性91例,女性15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将其分为三组,非EDS组48例(ESS≤10分),轻中度EDS组34例(10分2=8.690,P均<0.05)。其中轻中度组的颈围大于非EDS组,重度组的颈围及BMI均大于非EDS组(P均<0.05)。睡眠体位及PSG参数组间比较,仰卧...  相似文献   

14.
眩晕和偏头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容易出现前庭症状,同时眩晕患者中偏头痛症状的发病率也很高。早在19世纪一位神经学家便注意到了偏头痛与眩晕的临床相关性[1]。随着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上开始关注这类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术语,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2009年Neuhauser等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这个术语[2]。由于该疾病缺乏生物学标记及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未被业内公认。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2)中仅在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状,大部分同时伴有眩晕和偏头痛的患者不能满足上述诊断。2012年由德国柏林巴拉尼协会前庭病分类委员会Lempert等人提出,并与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小组委员会讨论,共同制定了VM的诊断标准,于2013年出版在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三版的附录中,为前庭性偏头痛未来的临床鉴别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3]。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rnal 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日,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一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服药治疗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率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率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HSC-BPPV的40例患者,采用汉化的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不同耳石重置法的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改善患者的QOL,汉化的英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121例前庭性偏头痛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治疗的121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3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照组58例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内实验组患者的眩晕发作次数(3.14±1.80)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10±2.49)分钟,均少于对照组(4.26±2.32)次、(5.63±2.81)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了解不同伴发症状的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前庭功能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收治的91例复发性眩晕患者,按照伴发症状分为四组,偏头痛组(A组);非偏头痛的头痛组(B组);畏光和/或畏声组(C组),无头痛、无畏光-畏声组(D组)。观察四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前庭功能特点结果 1)四组性别比例及前庭症状、诱发因素无明显差异2)偏头痛组恶心呕吐率较高为78.6%(c2=11.274,P=0.001)3)四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畏光畏声组及无头痛无畏光畏声组有较高的耳鸣患病率50%。4)四组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潜伏期延长率及振幅异常率均显著高于UW异常率及平滑跟踪异常率。5)偏头痛组及畏光畏声组2项以上前庭功能检查受损率较高。结论1)有偏头痛病史及发作时伴有畏光畏声的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自主神经反应更明显,前庭功能受损更严重。2)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尽管无明显听力受损但是会伴有有不同程度的耳鸣3)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不管伴发症状如何VEMP异常率均高于其他前庭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路径,通过随访评价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收集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头晕门诊入组的68例VM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标准的一般情况及病史登记、量表评价和听力学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满足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主观症状量表评价,分析VM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症状恢复趋势特征。结果  ①68例VM患者伴随状依次为为耳鸣、耳聋、耳闷堵感、耳痛及耳周皮肤异常感觉;②68例(136耳)VM患者纯音测听提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占46例(88耳),67.7%(64.7%),听阈阈值(32.19±8.79)dB HL,以高频下降为主,其中双侧听力下降者44例(64.7%);③68例VM患者双温试验异常者50例(73.5%),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或低下者32例(47.1%);④治疗后眩晕残疾量表和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庭双温试验正常组较异常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患者的伴随症状表现多样,伴有轻中度的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头晕患者应考虑VM的可能。VM患者的主观症状可依据规范治疗获得显著改善,且前庭功能检查可能有望成为VM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