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儿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对其肾活检光镜病理进行统一的半定量积分,并比较中医辨证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脏总病理损害积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结论: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积分显著相关.随着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的不同证型,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益肾补脾加减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益肾补脾方加减,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改变。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组与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积分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更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P0.01);(3)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肢体困重、食少纳差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对照组(P0.01);(4)两组患者理化检查指标的比较:中医辨证治疗组对改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方面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补脾加减方可明显改善CKD3期脾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还少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E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48例脾肾两虚型E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给予患者口服还少胶囊,3粒/次(1粒=0.38 g),3次/日;对照组给予口服五子衍宗丸,6 g/次,2次/日;治疗4周。分别记录基线期,治疗2、4周后患者IIEF-5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肝肾功能。结果:240例符合ED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临床观察,以IIEF-5评分作为疗效评判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6.6%vs 67.8%)。以中医证候评分评判,治疗组症候积分减少≥95%的14例(11.7%),减少≥70%的97例(80.8%),减少≥30%的9例(7.5%);对照组症候积分减少≥95%的7例(5.8%),减少≥70%的84例(70.0%),减少≥30%的29例(24.2%),治疗组在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线期、治疗2、4周后IIEF-5评分分别为(13.04±4.02)、(15.95±3.22)、(20.06±2.17)分;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6.64±5.26)、(10.08±4.89)、(3.05±2.18)分,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IIEF-5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还少胶囊能明显提高脾肾两虚型ED患者IIEF-5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通过微信平台干预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住院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运动、防跌倒等常规知识。对照组出院后将住院教育以视频及文字形式发给患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住院时建立微信群,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疾病有关知识评分、治疗依从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微信教育实施延续护理时能改善其骨质疏松症状,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辨证施护对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60例不同证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痰病证型实施辨证施护,于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模式量表Ⅱ中文版测量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责任、营养、压力管理、身体活动及健康生活方式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能提高其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50例中医辨证为慢性脾肾气虚湿浊证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升清降浊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K)、血磷(P~(3-))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升清降浊胶囊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肌酐,提高e GFR,达到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宫颈癌化疗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共73例,回顾性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宫颈癌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第2~4个化疗周期前1 d及后1 d各加用火龙罐综合灸1次,干预3个化疗周期共6次。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睡眠障碍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宫颈癌化疗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及中医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整体调节针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观察对象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6例。针刺组依次进行温针灸、七星针、走罐、留罐治疗;每周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药物组予肌肉注射降钙素50IU/次,每周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通过骨密度检测、疼痛评分、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综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BMD、VAS、症候积分、生存量表积分组内对比,针刺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MD、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生存量表积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中医症状临床疗效针刺组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症疗效总有效率针刺组低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整体调节针法能够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能减轻症状,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3、T4、FT3、FT4、TSH,分析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证型从阴虚燥热型向脾肾气虚(阳)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逐渐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与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主证以阴虚燥热型为主,标证以无兼证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证以阴阳两虚型为主,标证以痰瘀证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医证型与握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济南各社区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42例(骨质疏松组)、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女性39例(非骨质疏松组)。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骨质疏松组患者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肾虚血瘀三型,采集所有受试者一般指标,研究握力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绝经年限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握力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组体重大于脾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医证型的握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肾阴虚组、肾虚血瘀组、脾肾阳虚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握力较低,脾肾对肌力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盆底痛的治疗方法,将78例盆底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脾肾同治法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谷维素和多塞平口服治疗。经30d治疗观察,治疗组治愈率51.3%(20/39),总有效率92.3%(36/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15.4%(6/39);对照组治愈率7.7%(3/39),总有效率35.9%(14/39),髂骨尾骨肌痛性结节消失率2.6%(1/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O.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疼痛症状复发率为35.0%(7/20),对照组为66.7%(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医脾肾同治法治疗盆底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气阴两虚证,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IgAN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分别监测治疗前0周、治疗后4周和8周的24h尿蛋白定量、IgA、Alb、SCr和中医主症积分,继而进行中西医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下降,Alb升高,SCr、IgA水平降低,中医主症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明显下降,Alb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SC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和对照组治疗后8周比较,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和中医总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加确切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N(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与单用氯沙坦钾相比可更有效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提升Alb水平,降低IgA及SCr浓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医通因通用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通因通用疗法治疗,即脾胃虚弱、寒湿凝滞型患者口服三物备急丸,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型患者口服大承气汤加味,患者泻后均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味以调理脾胃;对照1组予柳氮磺吡啶及结肠炎丸口服;对照2组予锡类散加云南白药保留灌肠。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90.0%VS70.0%VS74.0%),P〈0.01。1个疗程后,治疗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情况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各症状基本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1。结果表明,通因通用疗法比传统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控制血糖,并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脂等,在此基础上予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以补钙,对于骨痛明显者,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100 mL),静滴时间2 h,一次滴完(本研究周期内仅注射一次)。根据中医辨证,对脾胃气虚型采用六君子汤加减,肝肾阴虚型采用左归丸加减,对肾虚血瘀型采用补肾活血剂加减。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上,对所有患者在中药方剂中加入葛根芩连汤。中药口服28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糖代谢指标、骨密度、骨钙素和血磷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临床从脾、肾论治多获良效,其机制研究也逐渐开展。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础,益气健脾法以“资四肢形骸、丰肌肉筋骨”为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平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愈来愈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健脾法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神经、运动、消化、循环等系统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为进一步挖掘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与科学内涵,笔者从中医经典理论、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方面综述益气健脾法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可能机制,以期拓宽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