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局限性前列腺癌( Pca)早期多无症状,如出现临床症状,多已发生转移失去治愈机会,A和B期病变常无症状。对A期、B期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5年生存率可达86%~93%,因此其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佳疗法。局限性前列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无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远处脏器转移。局限性前列腺癌是能够治愈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 A期及B期的前列腺癌。现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们对其研究也日渐增多。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现症状时癌多半已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更具有优异性。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59例前列腺癌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部位,伴随症状,骨转移的分级,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关系。资料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程度与PSA间有显著相关(P〈0.01)。核素骨显像简便,安全和灵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医学研究通讯》2010,(11):29-29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近日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癌风险标志物,可以在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前就筛选出前列腺癌患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74-74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8万名前列腺癌新病例,95%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持续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发现,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后叶,早期多无任何症状,即使有所不适,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当肿瘤增大压迫尿道时.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前列腺癌(primaxy prostatic carcinoma)在中老年男性中是仅次于肺癌的高发肿瘤。据美国1995年统计表明,新诊断的前列腺癌为24.4万人,死于该病的患者4.4万人,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几年呈显著增长趋势。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显著,出现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大部分已属于晚期病例,部分已有远处转移。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相当重要。下面就其临床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630014)王晋忠杨常德黄自能王世棕雷一鸣由于前列腺癌临床上缺乏特异症状,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我院从1985年3月至1996年10月对38例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开展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从中发现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本文30年间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1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者30例,检出率为8.12%。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在诸多前列腺癌的症状中以排尿时间长占首位的约占52.17%,其次为排尿困难占39.56%。其诊断方法以病理检查为准确,其次为直肠肛门指诊,也是临床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不可忽视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的测定,血浆锌水平的测定,尿内多胺物质水平的测定以及CT与MIR检查等均为前列腺癌的重要诊断方法。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后可结合放疗或化疗以延长其存活率,如失掉手术机会可进行药物治疗,亦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也佳。对412例男性前列腺增生症进行前列腺癌筛选,结果有3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2%,经过手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了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宗平  王安果  刘照功 《四川医学》2002,23(11):1180-118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膀胱颈严重梗阻。方法:分析12例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同时采用去势联合TURP和内分泌治疗。结果:12例临床症状、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均明显改善,血PSA由术前平均20.79ng/ml降至平均2.6ng/ml,骨痛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骨转移灶稳定。结论:去势联合TURP适用于前列腺癌晚期尿道梗阻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BPH)术后症状未改善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45例BPH患者术后症状未改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颈挛缩后尿道狭窄18例,膀胱功能异常12例,腺体残留复发11例,前列腺癌4例。结论。膀胱颈挛缩后尿道狭窄是BPH术后症状未改善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膀胱功能异常、腺体残留复发及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内分泌治疗(去势及术后服用缓退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31例晚期前列腺癌,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前列腺肛门指检和血PSA测定,记录生存时问。结果症状迅速改善,前列腺逐渐缩小、软化,血PSA迅速下降,1年有效率100%,8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30.4月,2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所有男性癌肿第6位,已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胁。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早期前列腺癌的治愈率颇高。因本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故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发展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激素治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虽然短期(5年)有效,但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辨证论治,具备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特性,用以治疗发展较慢但善变的前列腺癌,功效显著,并能减缓西医药治疗的毒副作用,故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已渐受重用。本文从中西医理论角度,综述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案,另介绍近年一些前沿性的诊疗技术、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组以及崭新研究和临床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3.
肖爽 《开卷有益》2009,(11):16-17
前列腺是包绕在男性膀胱下方、尿道周围、栗子大小的一个腺体,为男性所特有。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8万名前列腺癌新病例,95%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持续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前列腺癌发生尿路梗阻的早期即可出现转移症状,1/3的病人转移到肝、肺、脑等脏器,侵犯骨髓和淋巴系统。有人说,前列腺癌是一个擅长伪装的凶恶杀手,在不经意间无情地吞噬着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列腺癌的诊断 1.1 前列腺癌的症状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但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我院采用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化疗、同位素治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的60例中晓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随访3-72个月,所有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明显下降,尿路梗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痛缓解;15例病人于术后6-18个月出现复发,经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积极的综合治疗能缓解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高贤 《吉林医学》2010,31(4):529-531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是最常见的一种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98%为腺癌,也是医院泌尿外科多见的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病因至今未明,估计与环境、遗传和性激素有关。前列腺癌多从前列腺萎缩的外周部分发生,向附近组织或邻近器官浸润至精囊或后尿道,淋巴可至骸内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前列腺癌生长较为缓慢,早期无症状,且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  相似文献   

17.
吕晓娴  王传兵  刘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81-3781
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疾病,50岁前很少发生,患者早期症状隐蔽。很难早期发现。随着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已被公认为前列腺癌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血清中PSA浓度增加,提示前列腺发生病理变化,包括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这两种患者的PSA检测值有一个交叉重叠区域,即灰区(4.0~10.0)μg/L。我们选择测定了此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FPSA的水平,并计算FPSA/TPSA比值,研究其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大多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确诊已属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从而起到缓解其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国内广泛使用的药物是黄体生成素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被称为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2018年全球新诊断的前列腺癌约有130万例[1]。目前,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已经作为晚期前列腺癌姑息治疗的首选疗法,它不仅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还能延缓疾病的进展[2]。ADT疗法主要通过单纯去势或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等手段,抑制睾丸及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发挥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的作用,进而抑制疾病的进展。虽然ADT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癌中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本文根据ADT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应用氟他胺和抑那通最大限度地阻断雄激素治疗。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平均为2.6年,20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及最大尿流率(MFR)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血清PSA值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8例骨转移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提示TVP联合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理想术式。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