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国全  李方青 《广西医学》1997,19(6):967-968
本应用亚硝酸盐法测定了老年性脑梗塞42例、脑动脉硬化症61例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33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在脑梗塞疾病组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均有非常显的差异(P〉0.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无差异(P〉0.05);在脑动脉硬化症组中,TSOD无差异(P〉0.1)  相似文献   

2.
唐国全  陶仲文 《广西医学》1995,17(3):192-194
本用亚硝酸盐法测定132例不同疾病患血清SOD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在尿毒症和肾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增高和降低的显性差异(P〈0.00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尿路感染,慢支,毒症,鼻咽癌(NPC),甲亢和红斑狼疮(SLE)均有非常显的增高(P〈0.001);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中,类风湿关节炎和白血病有显降  相似文献   

3.
对30例慢性上颌窦炎病人血清中MDA含量及SOD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MDA含量和Mn─SOD活力显著增加(P<0.001;P<0.01),T-SOD和CuZn-SOD活力显著减少(P<0.05;P<0.01)。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SOD、Mn—SOD、Cuzn—SOD活性,同时测定4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肝癌患者血浆T—SOD、Mn—SOD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治疗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T—SOD、Mn—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而术后两项均逐渐恢复正常,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T-SOD、Mn-SOD活性变化与肝痛病情密切相关,并能反映出肝癌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原发性肝癌患者CuZn—SOD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三者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项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骨架结构和收缩蛋白(SP)的关系。②方法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EM-1200EX透射电镜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64例NIDDM病人和39例正常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膜骨架结构和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变化。③结果NIDDM病人EFI,SP-D,SP-D/SP-T明显增高,而SP-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86~11.52,P均<0.001),且有血管病变者较无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明显(t=4.88~14.67,P均<0.001)。NIDDM病人EFI与SP-D,SP-D/SP-T呈正相关(r=0.517,0.536,P均<0.001),与SP-T呈负相关(t=-0.550,P<0.001)。NIDDM病人红细胞膜骨架结构松散,部分缺失,纤维粗丝不一,有许多纤维断裂或融合,网眼大小不一。④结论NIDDM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骨架结构破坏和SP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范侠  段朝辉 《广东医学》1995,16(4):221-222
测定了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SOD、Mn-SOD、CuZn-SOD活性,同时测定4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肝癌患者血浆T-SOD、Mn-SOD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治疗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T-SOD、Mn-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而术后两项均逐渐恢复正常,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  相似文献   

7.
CBP患者前列腺液和血清中LPO和CuZn-SOD定量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门诊确诊的3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硫代巴比土酸法测定他们的前列腺液和血清中LPO含量;用邻苯三酚法测定其前列腺液和血清中CuZn-SOD的含量。结果发现实验组前列腺液中LPO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CuZn-SOD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中LPO和CuZn-SOD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CBP患者前列腺液中LPO和CuZn-SOD含量变化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认为CBP患者前列腺液中LPO,CuZn-SOD可作为诊断、监测预后和判断疗效的有意义的辅助指标,联合应用抗菌素和SOD制剂治疗CBP,可望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关系,观察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TP血清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GSH Px)水平,并给予维生素C治疗。结果:32例ITP血清MDA、T SOD、Mn SOD水平较正常人高(P<001),GSH Px水平正常(P>005);维生素C治疗后,氧自由基水平下降(P<001)。结论:氧自由基水平升高可能与ITP有关,维生素C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34例脑瘫患儿血清SOD(T—SOD、Mn—SOD、CuZn—SOD)、LPO、VitE的含量。结果:T—SOD、CuZn—SOD和VitE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LPO血清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瘫系原发病的后遗症,为非进行性发展的病变,本组结果可能系原发病病理变化较重,长期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使脑组织逐渐发生血流再灌注,抑或与原发病使自由基清除酶合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和6种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uZn-SOD及Mn-SOD)活性大鼠百日咳杆菌脑损伤中的变化,探讨SOD的内源性脂质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菌液组(4h,24h)脑含水量(WC)、伊文思蓝含量(EB)及Mn-SOD活性均高于盐水对照组,T-SOD和CuZu-SOD活性低于盐水组(P〈0.01),MD基菌液4h组明显增高,并分别与WC和EB旦显著正相关(r=0.9650  相似文献   

11.
用简易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其抗体(Anti-MBP)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ELISA)法对6组共33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其中脊髓压迫症(CMP)36例,多发性硬化(MS)33例,脑血管疾病(CVD)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ID)31例,癫痫(EP)161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42例。结果显示:CMP、MS.CVD、ID和EP5组血清MBP均值明显高于OND组(P<0.01),其中又以急性外伤所致脊柱骨折伴截瘫为主(33例)的CMP患者血清MBP值最高,与MS组比较P<0.05,与CVD、ID和EP组比较P<0.01。CVD患者CSFMBP均值也明显高于OND组(P<0.05)。本法检测6组血清和CSF的Anti-MB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5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其同功酶(CuZnSOD 和MnSOD)的活力,并以有生育能力的正常组作对照。结果显示,男性不育症中弱精症组,死精症 组与无精症组的T-SOD及CuZnSOD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 子活动力障碍与精浆中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有助于改善精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7例N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IDDM组血糖、HbAlc、TC、TG、TC/HDLC、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GSH、SOD、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低于对照组(除GSH的P<0.05外,其他P<0.01);不同HbAlc、TC/HDLC、GSH、LPO、TC组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有显著性差别。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12.80+0.27(GSH)-0.12(LPO)-0.09(TC/HDLC),红细胞胞膜Ca2+-ATPase活性=108.20+1.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方法治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过氧化脂质(LPO)降低,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萌(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增高,同时50%~60%的病人HBeAg、HBVDNA转阴,且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相符合。结果还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CD8(Ts/Tc)、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提高(P<0.05~0.01),然而TH亚群变动不显著(P>0.05),提示ILIB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ILI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应的机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对4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NIDDM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NIDDM伴血管并发症者与无血管并发症者相比,血清NO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NIDDM患者血清NO与空腹血糖、果糖胺及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NO可能参与了NID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方法治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过氧化脂质(LPO)降低,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萌(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增高,同时50%~60%的病人HBeAg、HBVDNA转阴,且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相符合。结果还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CD8(Ts/Tc)、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提高(P<0.05~0.01),然而TH亚群变动不显著(P>0.05),提示ILIB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ILI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应的机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关系。②方法对54例NIDDM病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同时也检测了红细胞膜脂质成分的变化。③结果NIDDM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明显降低(t=3.661,P<0.001),红细胞膜胆固醇(Ch)、胆固醇/磷脂(Ch/PL)和丙二醛(MDA)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528~3.794,P<0.001),PL明显低于对照组(t=3.620,P<0.001),有血管病变者变化更明显;NIDDM病人E-C3bRR与Ch,Ch/PL和MDA呈负相关(r=-0.276~-0.653,P<0.05~0.01),与PL呈正相关(r=0.316,P<0.05),以Ch/PL和MDA升高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关系更密切。④结论NIDDM病人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异常可能是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TBA比色法和亚硝酸盐法测定了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个体(各11名)外周血中LPO含量和Mn-SOD活性,观察了患者及对照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N率。结果表明,患者外周血中LPO含量、Mn-SOD活性及MN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IDDM病人血管病变与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IDDM病人血浆ET、TXB2、6-K-PGF1α的变化。结果NIDDM无血管病变组与NIDDM合并血管病变组ET、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6-K-PGF1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血管病变组ET、TXB2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01)、6-K-PGF1α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01)。结论血浆ET、TXB2、6-K-PGF1α的改变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将43例NIDDM患者分为尿中C肽(U-CPR)排泄量高值组(n=10)和非高值组(n=33),测定了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的血清脂质,载脂蛋白的浓度。与非高值组相比,高值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动脉硬化指数(AI)及血清甘油三酯(TG)增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CPR与HDL-C及AI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与TG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01);TG与HDL-C及AI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以上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TG代谢变化,间接影响着胆固醇逆转运系统向着促进动脉硬化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