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探讨猫抓病的误诊原因,重新阅读被误诊的7例猫抓病患者的病理片,结果被误诊为淋巴结炎3例,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瘤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诊断猫抓病(CSD),通常需结合临床病史,有无猫狗等宠物接触史或抓咬伤史,及肿大淋巴结的CSD病理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周俊才  李孟徽 《吉林医学》2013,34(22):4452-4453
目的: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CD20、CD3、CD68染色和组织化学W-S(Warthin-Starry)染色分析,同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病变特征是微脓肿和肉芽肿形成,淋巴结早期微脓肿周围为CD20+的B淋巴细胞和CD68+的组织细胞,当典型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时,CD68+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其间夹有CD3+的T淋巴细胞;W-S染色(+)。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主要病变特征是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将淋巴结的病理特征与临床病史结合是本病诊断的关键。本病需要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猫抓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菊芳 《现代医学》2003,31(2):119-120
目的 探讨猫抓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猫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猫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为:(1)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2)肿大的淋巴结呈靶样改变;(3)淋巴结境界较清晰,有包膜;(4)彩色超声显示符合淋巴结炎的血流变化。结论 猫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虽无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3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分别标记CD2 0、CD45RO、Mac387。结果 :早期星形脓肿改变 9例 ,脓肿周围为B淋巴细胞 (CD2 0 + )和组织细胞 (Mac387+ ) ;肉芽肿改变 2 9例 ,组织细胞源性类上皮细胞 (Mac387+ )呈放射状排列 ,其间散布T淋巴细胞(CD45RO+ )。结论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病理形态为星形脓肿和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识别增生的细胞成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科1997~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例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均有猫狗密切接触史,其中有猫抓伤史12例。临床症状以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伴低热、乏力等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初诊符合率较低。结论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在临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应提高诊治该病的准确率。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行感染治疗配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猫抓病头颈部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20例头颈部猫抓病淋巴结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病例中均有猫狗密切接触史,其中有猫抓伤史12例。临床症状以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伴低热、乏力等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临床上初诊符合率较低。结论猫抓病头颈部淋巴结炎在临床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猫抓病头颈部淋巴结炎行感染治疗配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宠物饲养的增多,一些因为猫狗等宠物而引发的疾病也日益增多,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便是其中一种。全球每年猫抓病患者近万例,本病以青少年多见,80%患者小于21岁,最可能的感染方式是被猫抓伤、或被狗咬伤后患病。由于猫抓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易误诊、误治,本文附一例曾被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病的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报告以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由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表现为皮肤抓伤及相应淋巴引流区域出现淋巴结肿大,称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随着宠物饲养的流行,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本研究对28例猫抓病患者的肿大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探讨超声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猫抓病(CSD)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SD患者的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CSD患者中有11例与动物密切接触史,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特点:肉芽肿性小脓肿形成伴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免疫母细胞增生。结论CSD是一种汉赛巴尔通体经猫抓、咬人体后而引起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组织学特征、Warthin—Stany染色及临床病史对CSD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彩超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或称猫抓病是一种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引起的以近端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此病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组收集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16例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猫抓病性淋巴炎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猫抓病淋巴结炎由猫抓伤或咬伤而引起,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误诊为其它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数有所增加。本文分析30例猫抓病淋巴结炎,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1 临床资料   1989~1999年间,我科因局部淋巴结肿大而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猫抓病淋巴结炎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2岁,平均22.7岁,其中儿童(<15岁)16例。病程较短,7天~3个月。经追问病史,4例家中养猫,17例有与猫接触史。受累淋巴结:颈部9例,腋窝11例,肘部4例,腹股沟4例,腮腺区1例,胸壁1例;一般为单侧淋巴结受累。临床症状不明显,8例伴发热、全身不适,10例伴局部肿块疼痛,无明确皮损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组术前无一拟诊为猫抓病淋巴结炎,均以局部肿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手术。 2 病理   全部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抗酸染色采用Ziehl-Neelsen改良法。   大体改变:送检淋巴结较完整,质地软,有被膜。直径1.5~4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皮髓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区域。镜下改变:淋巴结病变分为三期,早期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期为肉芽肿性病变;晚期有化脓灶形成,为火焰状,中央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为放射状上皮细胞增生,附近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尚保存。有时还可见淋巴窦扩张,内有单核样B细胞,以及间质水肿。本组30例病变多为中晚期改变,以肉芽肿性病变及化脓灶形成为主要改变。抗酸杆菌染色未见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2.
程洪文 《当代医学》2012,(32):25-26
目的探讨猫抓病的病因,提高猫抓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2例特殊猫抓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例1诊断为:猫抓病伴肌肉、关节痛及急性肝炎;例2诊断为:猫抓病伴中间部葡萄膜炎.结论重视猫抓病史,特别是出现罕见并发症时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猫抓病(cat—scrdtch diselme)又名良性网织细胞增多症。猫抓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非肿瘤性的、特殊性炎性疾病。国内较少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宠物的人不断增多,猫抓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由于少见,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往往容易误诊,再加上猫抓病可发生一些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需引起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猫抓病四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曼莉  刘建红  吴云飞 《海南医学》2009,20(11):126-127,124
目的提高对猫抓病(CSD)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猫抓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猫抓病临床无特征性表现,但大部分有猫抓史,局部淋巴结肿大;HE染色镜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内星状微脓肿形成;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原因。结论猫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苏福斌 《中外医疗》2009,28(4):150-150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或称猫抓病是一种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引起的以近端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此病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组收集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8例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猫抓病性淋巴炎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猫抓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郭晓凤(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外科分宜336600)猫抓病引起的淋巴结炎在病理活检中较为少见,现报告一例。1临床资料患者袁某,男,14岁,学生。于2周前发现右腋下一包块,并感疼痛。近一周包块增大较快,疼痛加剧而入本院治疗。家中饲养...  相似文献   

17.
猫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e,简介 CSD)是一种良性、非细菌性局部淋巴结炎,为接种性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为特征,病前常有猫舔、抓或咬伤等接触史,临床常误诊.本科于 2003年 12月诊治 1例右腮腺淋巴结猫抓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猫抓病     
本文报告了两例淋巴结的猫抓病,并对本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作了讨论,尤其对病理改变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本病的诊断标准是:(1)局部淋巴结炎,尤其是抽得无菌性“脓液”;(2)皮肤试验阳性;(3)有猫接触史或存在着皮肤原发病灶;(4)淋巴结活检符合猫抓病的改变。具有以上2~3项而排除其它有关疾病者,可诊断为猫抓病。本  相似文献   

19.
猫抓病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猫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2004年8例猫抓病。结果 临床误诊为隐性乳腺癌1例,淋巴结核2例,淋巴瘤2例,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慢性淋巴结炎1例,均肿块切除、抗炎等治疗痊愈。结论 猫抓病临床无特征性的表现,易误诊,典型猫抓病在抓咬部位出现小的皮损,随后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病理特征是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Wanllin-Starry银染色可见细菌,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和成人猫抓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淋巴结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57例住院儿童和同期住院的45例成人猫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猫抓病均有淋巴结肿大.儿童组皮疹、乏力、头痛、咽痛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成人组胃肠道症状更多见.儿童组多个(≥2个)淋巴结肿大发生率较成人组高,而成人组单个淋巴结肿大几率高.淋巴结肿大部位:儿童组以颈部、腋窝为主,成人组以腹股沟、腋窝为主.儿童组白细胞总数、血沉升高几率显著高于成人组.两组误诊率无 差异.结论 儿童猫抓病临床表现更加多样化,发生多个淋巴结肿大的几率高,两组间淋巴结肿大部位及病理分期有明显差异,儿童与成人猫抓病误诊率均较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