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ASCS和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颗粒配合不同传统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发作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旋提手法+针刺+枕颌带角度牵引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筋通络颗粒,观察2组疗效及疼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同时段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舒筋通络颗粒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且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4.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症状量表法、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作为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与传统的针刺颈夹脊穴方法进行对照比较,并进行红外热像学的客观评价,同时通过测定针刺前后血清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1(IL-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初步探讨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理.结果 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明显优于颈夹脊穴针刺法.治疗后两组患者项背部皮肤温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但四天穴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颈夹脊穴对照组,肯定了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项背部病理高温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颈夹脊穴.针刺后患者血清IL-1、ET、TXB2、MDA含量降低(P<0.05),6-Keto-PGF1α含量及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四天穴针刺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夹脊穴.该针法可减低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神经根痛有明显干预作用:可舒张颈部神经根周围微小血管,减轻血液凝聚状态,调节微循环:可干预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对颈椎病动力失衡状态发挥综合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172例.两型颈椎病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牵引治疗、相同手法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口服舒筋通络颗粒,1袋/次,3次/d,疗程1个月.结果:①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85.45%)高于对照组(69.77%)(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组在疼痛、压痛、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压顶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除对照组治疗后上肢肌力变化小明显外,两组治疗后其余观察项目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②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主要的症状、体征消失方面,两组头痛、眩晕、压顶试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转颈试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手三阳输穴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手三阳输穴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45.0%、85.0%。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手三阳输穴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操作安全、无副作用、患者痛苦小、疗效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P 0.05),且治疗组愈显率(7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四天穴方治疗组46例、颈夹脊穴对照组2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四天穴方组显效率为78.3%,颈夹脊穴组为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四天穴方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针刺颈夹脊穴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刺青灵组穴(青灵、天柱、风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针刺青灵、天柱、风门组穴,对照组针刺常规夹脊穴,比较2组治疗后McGill评分、麻木程度、临床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青灵组穴可有效降低Mc Gill评分,改善患者麻木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针刺青灵组穴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后期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治疗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通络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结合通络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针灸结合通络饮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方法,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生命质量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针灸结合普通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0 d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23%(4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92%(40/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40 d后2组患者血清IL-8、hs-CRP和P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IL-8、hs-CRP和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灸和疏经通督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颈椎功能和生命质量,降低炎性反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2例,进行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穴位注射组40例,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牵引组40例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结束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2.5%,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穴位注射组、牵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及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桂枝葛根汤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针灸疗法,观察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桂枝葛根汤(药方组成主要为黄芪、丹参、鸡血藤、葛根、桂枝、当归、牛膝、桑寄生、白芍、川芎、炙甘草、红花),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92.68%(38/41)VS 73.17%(30/41)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21±0.66)分、(2.12±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生活质量评分(76.47±5.66)分、(92.27±8.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6.21±0.52)d、颈椎恢复正常时间(7.98±0.94)d均低于对照组(9.79±1.69)d和(12.47±1.89)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桂枝葛根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临床症状消失,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挥明显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刺从脾胃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从脾胃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兼有脾虚证候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传承和验证经典理论。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兼有脾虚证候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取穴从脾胃论治;对照组采用常规循经取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采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和疼痛、麻木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和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兼脾虚的症状,但从脾胃论治的取穴方法优于常规循经取穴法,能较快缓解患者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络饮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饮。两组疗程均为21天,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NDI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积分、ND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积分、NDI积分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比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饮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针刺"颈三针"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1例颈椎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针刺崇骨、大椎、陶道,取白术、白芍制成药饼于痛点施隔物灸;对照组给予针刺C_2—C_7夹脊穴常规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愈率为76.1%,优于对照组的42.2%(P<0.05)。两组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优于常规取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以下简称臭氧水组),穴位选取对应夹脊穴、风池、肩井、天宗、天鼎、曲池(均为双侧),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同上,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一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所有治疗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与功能量表进行疼痛和症状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症状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VAS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下降更明显,症状功能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