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序列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 16型E6原癌蛋白作为抗原 ,能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是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研究的热点[1] 。我们用PCR方法从重庆宫颈癌组织中扩增出HPV16E6基因 ,并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E6原癌蛋白 ,为宫颈癌治疗性核酸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1.1 宫颈癌活检组织  取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离体后迅速投入液氮 ,-70℃冷冻保存。1.1.2 引物  根据标准株[2 ] 序列设计 ,上下游引物是 5’…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分子斑点杂交法、流式细胞技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宫颈癌DNA倍体、HPV、ras p21和p53蛋白表达,并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组DNA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且与肿瘤细胞分化有关;癌变组DNA异倍体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在17例HPV16/18型阳性病例中,均有ras p21和或p53蛋白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HPV16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宫颈癌细胞中HPV(人乳头瘤病毒)和HPV16、18型的感染状况分别进行了研究。在新鲜组织中,宫颈癌细胞内HPV和HPV16、18型的感染率分别达80%和75%。但石蜡标本中HPV和HPV16、18型的感染率则为33.3%和26.7%。说明宫颈癌细胞中HPV的感染率极高,且主要系HPV16、18型的感染。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细胞中的HPV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高危致癌HPV感染妇女的追踪观察。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ous ,HPV)被发现以来 ,与人类的许多疾病相伴随 ,大量证据表明与宫颈癌、膀胱癌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广泛 ,近年来HPV与胸科鳞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1 HPV基础概况分类学上HPV属于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基因组为双链共价封闭的环状DNA ,长约 7.8~ 8.0kb。病毒颗粒直径为 5 5nm ,核壳为 2 0面体对称型 ,由 72个壳粒组成 ,在CSCL密度梯度溶液中浮密度为 1.34 g/ml。基因分型的原则是以 5 0 %的同…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组织中H—ras基因突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PCR-RFLP等方法检测51例宫颈组织(其中宫颈癌标本38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13例)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情况及H-ras基因突变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PV-16,18感染率为74%(28/38),表明高危型HPV-16,18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H-ras基因突变率为29%(11/38)。正常宫颈组织中上述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ras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显示该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不是早期事件,也不能作为临床恶变与预后判断的指标;H-ras基因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作为外源性因素对机体内源性因素产生影响,如HPV的E6、E7癌蛋白可使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进一步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异常,从而导致组织癌变。此外HPV感染后细胞粘附因子CD44v表达增加,对组织恶变、侵袭和转移产生一定影响。1 HPV感染和宫颈癌变1.1 HPV的结构和测定:自1976年ZurHausen首次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HPV16、18以来,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与宫颈癌及癌旁组织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ISPCR)对44 例宫颈癌、18 例癌旁组织及30 例慢性宫颈炎和15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16DNA和HPV18DNA进行检测。结果:44 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 阳性35 例(79-5% ),HPV18DNA 阳性5 例(11-3 %) 。其中HPV16DNA和HPV18DNA均阳性4 例;HPV18DNA 阳性而HPV16DNA阴性1 例;HPV16DNA 阳性而HPV18DNA 阴性31 例。15 例癌旁组织伴宫颈上皮内新生物(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 CIN) Ⅱ~Ⅲ级,HPV16DNA 阳性12 例(80% ),其他3 例癌旁组织中1 例HPV16DNA阳性;30 例慢性宫颈炎有4 例HPV16DNA 阳性(13-3% ) ;15 例正常宫颈组织HPVDNA均阴性。结论:宫颈癌及癌旁伴CINⅡⅢ与HPV16、18 感染有密切关系,以HPV16 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喉癌疾病患者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 ,喉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出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DNA序列 ,而与喉癌关系最密切的为HPV 16型[1] ,与喉部良性病变最密切的则为HPV 6 / 11型[2 ] 。鉴于黑龙江省为喉癌的高发地区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进行有关HPV感染的研究 ,旨在找出HPV感染与喉癌发生的联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5~ 1999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分布于黑龙江省区域内 ,在地域位置和级别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机收集了喉癌标本 40 0例及喉息肉标本 40 0例。每例标本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PCR法从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人DNA诉序列,结果 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能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7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此融合蛋白能在E7抗体特异地结合。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用真核表达HPV16L1蛋白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64例宫颈癌患者血清和阴道分泌物的相应抗体,并用型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L1基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HPV16L1抗体阳性率为64.1%,对照组20.8%;宫颈癌组阴道分少物HPV16L1抗体阳性率64.1%,对照组25%;宫颈癌组HPV16L1基因检出率为42.2%,对照组10%。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  相似文献   

11.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多发病 ,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 ,宫颈炎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 (HSV)和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密切相关 ,其中HPV16、18型与宫颈癌发病关系更为密切。我院近几年来采用α-干扰素栓 (奥平 )联系中星光  相似文献   

12.
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主要侵犯人体皮肤、粘膜 ,其中HPV - 6、11、16、18型可引起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并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发病率在我国性传播疾病 (STD)中占第二位。我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5 4例已确诊的尖锐湿疣男性患者的配偶进行HPV检测并追踪观察 2个月 ,同时对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支原体 (UU)的感染进行了检测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已确诊尖锐湿疣男性患者的配偶 5 4例 ,年龄 2 1~ 35岁 ,均无临床症状。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棉拭子取阴道和宫颈口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13.
宫颈糜烂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 ,约有 5 0 %育龄妇女患有此病[1] 。其病因与单纯疱疹病毒 (HSV)、人乳头瘤病毒 (HPV)、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2 ] 。近年来我院采用α -干扰素栓与甲硝唑栓交替使用治疗宫颈糜烂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 32 4例 ,年龄 2 2~ 4 8岁 ,平均年龄 31 2岁 ,治疗前常规宫颈刮片 ,除外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白带检查排除滴虫、念珠菌、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1 2 方法 使用α -干扰素栓 (…  相似文献   

14.
鲍温样丘疹病 (bowenoidpapulosis ,BP)是近 2 0年来才提及的一种并不常见的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皮肤病 ,把它与鲍温病 (bowen sdisease)一起归入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VIN)已得到普遍认同[1] 。近年来 ,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感染发病率的升高 ,本病的发病率也有升高 ,但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对其误诊误治较普遍 ,作者就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了分析与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本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鲍温样丘疹病患者 10例。年龄为…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病理学类型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宫颈癌病理学类型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的关系。方法每例宫颈癌标本取样两份,一份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PAS和粘液卡红染色;另一份用于提取DNA,分别用于HPV-16和HPV-18基因组探讨针进行核酸杂交。结论宫颈鳞癌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宫颈腺癌与HPV-18感染密切相关;而宫颈鳞癌中的不同类型与HPV-16之间的以及宫颈腺癌中的不同类型与HPV-18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六 《中国医刊》2003,38(2):17-19
尖锐湿疣 (CA)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引起的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STD)。近年来 ,其发生率迅速增加。据我国性病检测报道 ,生殖器HPV检出率为 3 0 69/ 1 0万 ,仅次于淋病 ,占我国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 ,而尖锐湿疣只是HPV感染后有症状的部分 ,有报道认为 ,尖锐湿疣与无症状HPV感染的比率为 1∶1 0。迄今已发现 70余种HPV类型 ,据其致病力大小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低危型主要导致生殖道、肛门、皮肤和阴道下部的外生殖器湿疣类病变和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I级 ) ,主要有HPV6、1 1、3 9,而高危型主要…  相似文献   

17.
胡泉涌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34-934
宫颈糜烂约占已婚妇女的 5 0 %以上 ,且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宫颈糜烂、宫颈癌的发生 ,均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HSV -Ⅱ )、人乳头瘤病毒(HPV - 16 )、巨细胞病毒 (HCMV)相关。因此 ,抗病毒治疗对宫颈糜烂的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从 2 0 0 1- 0 7~ 2 0 0 2 - 0 3采用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 112例 ,均收到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112例患者均为妇科门诊确诊为宫颈糜烂患者 ,已婚。年龄 19~ 5 2岁。近 3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及癌旁组织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信PCR技术对44例宫颈癌、18例癌旁组织及30例慢性宫颈炎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16DNA和HPV18DNA进行检测。结果:44例宫颈癌组织中在6DNS阳性35例,HPV18DNA阳性5例。其中HPV16DNA和HPV18DNA均阳性4例;HPV18DNA阳性而HPV16DNA阴性1例;HPV16DNA阳性而HPV18DNA阴性  相似文献   

19.
Xu X  Si J  Liu S  Xu J  Liu Z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9,21(3):185-191
目的 分析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 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DNA,经HPV多重引物PCR法鉴定标准中感染HPV型别,选感染HPV16型的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E6E7基因,将其重组入pALTER-1载体,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构建了含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E7的重组质粒,命名为HPV16E6E7-SD。  相似文献   

20.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 ,多发病 ,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单纯疱疹病毒乙型 (HSV 2 )的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因之一[1] ,因此用干扰素抗毒治疗对改善宫颈糜烂 ,预防宫颈癌有重要意义。我院妇科门诊采用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患者 16 0例 ,疗效较好 ,现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 1 对象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 ,年龄在 5 0岁内 ,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者 16 0例 ,其中宫颈轻度糜烂者 40例 ,中度糜烂者 96例 ,重度糜烂者 2 4例。1 2 诊断标准根据高等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