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4):2002-2007
目的:为药物基因组学应用于肿瘤化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药物基因组学在肿瘤化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大多数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尚待验证,加之检测技术成本较高等原因,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肺癌常用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哲  陈建 《药品评价》2010,7(22):33-38
目的:对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初步展望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未来的发展。方法:回顾近年来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和结论:肺癌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85%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极有可能对肺癌的化疗产生重大改进。本文就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并初步展望NSCLC化疗药物基因组学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体内CYP3A酶活性与正常儿童群体间的差异及化疗前后患儿对CYP3A酶活性影响。方法:测定尿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比值,计算体内CYP3A酶活性。结果:ALL患儿化疗前CYP3A酶活性明显高于化疗后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正常儿童酶活性(P<0.05)。结论:ALL患儿化疗前后体内CYP3A酶活性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4.
甲氨蝶呤(MTX)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显示,SLCO1B1基因、ABC转运蛋白、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谷氨酰水解酶(GGH)、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胸苷酸合成酶(TYMS或TS)基因多态性与MTX治疗儿童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在应用MTX治疗ALL时,应关注影响MTX代谢及转运的相关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李权     
《肿瘤药学》2012,(1):1
性别:男职称:药学博士供职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詹姆斯肿瘤医院(The James Cancer Hospital)和Richard J .Solove肿瘤研究所研究兴趣:癌症治疗中的支持疗法,临床肿瘤治疗学,化疗相关的毒性监测,化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6.
药物基因组学对儿科合理用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儿科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参阅国外相关文献,对药物基因组学的 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综述,并论述了药物基因组学与儿科合理用药的关系。结果:药物基因组学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 通过研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儿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对儿科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最终起到优化用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尤其是儿童ALL的治疗起到极重要作用,但大剂量化疗产生的严重毒副作用常常影响化疗效果。1995年以来,在实施HDMTX化疗中注重其毒副作用的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199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可能出现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这一情况的因素,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完整化疗的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接受HD-MTX化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排泄延迟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化疗期间排泄延迟的总发生率为30.9%。ALL小儿组的发生率为29.7%,ALL成人组的发生率为54.2%,NHL组的发生率为24.6%。与排泄正常组的患者比较,在发生排泄延迟的患者中,ALL小儿组与NH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ALL成人组与NHL组中,化疗前肌酐(Cr)水平的高低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ALL小儿组、NHL组中分别有两类药物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参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抗感染治疗过程,探讨儿科临床药师在ALL 治疗中的作用。方 法:临床药师对1 例化疗后发热的ALL患儿进行抗菌药物用药监护,为临床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协 助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ALL患儿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ALL患儿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进行药学监 护,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能由遗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的个体化用药有助于确保化疗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内容及临床用药指南,并简要介绍了中药联合化疗药物在其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用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药物基因组学文献分布特点和主要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相关课题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统计范围内共有8 037篇文献,近年来文献数量增长迅速,确定了以《Pharmacogenomics》为主的10种药物基因组学核心期刊,以Mcleod HL为首的10位多产作者及被引频次居前10位的文献。近几年来中国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结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科研产出量将持续增加,我国研究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儿童ALL化疗药物间不断优化组合,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并且依照不同危险度分组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儿童ALL的5年无事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达到70%~80%,总体治愈率近80%,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久的将来儿童ALL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药物基因组学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药物基因组学及其在临床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中的应用。方法 :依据有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及与个体化给药的关系。结果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作用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论 :药物基因组学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THFD1)G1958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MTHFD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 h的血药浓度;收集患者HD-MTX化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分析MTHFD1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MTHFD1 G1958A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70例ALL患儿中GG、AG和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43%,52.86%,5.71%; G和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86%和32.14%。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48hC/D值高于突变型基因型(GA+AA)携带者;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骨髓抑制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携带突变基因型(GA+AA)ALL患儿。由于个体间差异大,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MTX的体内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复杂,MTHFD1 G1958A多态性尚不能作为ALL患儿HDMTX化疗所致骨髓移植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和预测MTX体内排泄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12岁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知信行(KAP)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6~12岁接受PICC置管化疗ALL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33.17±3.89...  相似文献   

16.
程枫  陈苏宁 《北方药学》2012,9(7):39-40
目的:探讨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入选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②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分别予CAG,HCAG,DA(3+7)标准方案化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予DOP或DOLP方案化疗,急性杂合性白血病(ABL)予DOAP方案化疗。结果:①AML患者常见表达抗原依次为:CD13>CD33>CD117>CD38>HLA-DR>CD34>CD64>CD14>CD56>CD7。②B系ALL主要表达抗原为CD10,CD19及非特异性祖系抗原HLA-DR。③T系ALL主要表达抗原为CD7,CD5和髓系CD13以及非特异性祖系抗原CD38。④My+ALL以及Ly+AML预后较差。结论: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制订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在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阐明个体差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用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是一线方案的首选药物。通过对常用抗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的分析研究,找到不同患者在基因层面的个体差异,达到预测化疗疗效、选定最佳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伴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药物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然而如何将实验成果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探讨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为全面推行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与查阅万方、中国知网、PubMed和FDA官网等数据库中与药物基因组学有关的文献,综述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现状。结果:目前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原因可能涉及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基因标志物发现的困难、不稳定的经济学评价结果以及伦理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结论:未来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能实际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仍需要政府及各相关社会团体、研究协会制定出合适的研究和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白血病的关系及预防策略。方法报道2例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有乳腺癌化疗史,化疗方案均含环磷酰胺和吡柔比星,潜伏期分别为4年和1年。2例患者对ALL治疗效果差,分别于16及3个月内死亡。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烷化剂、蒽环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导致发生白血病的风险提高,大剂量化疗时风险进一步增高。继发性ALL临床特点与原发性ALL相似,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药物基因组学与新药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继章  杨树民 《上海医药》2003,24(8):350-352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组学对未来新药开发的影响。方法:以国内外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文献为依据,对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及其与新药的研制、新药的临床试验、新药的开发前景进行论述。结果: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极大地推动新药开发的进程。结论:药物基因组学将对2l世纪新药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