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八髎穴古代文献中主治病症的研究,探讨八髎穴与盆底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八髎穴在不同系统盆底疾病的不同病症中均有运用,各八髎穴所治的病症虽有重叠,却各自有特点:上髎主治症主要集中在妇科病症;次髎、中髎更侧重于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病症;而中髎、下髎则偏重于生殖系统及肛肠系统的病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盆底治疗仪组、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治疗仪组接受盆底治疗仪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性生活质量、肌张力分级优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盆底治疗仪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电针八髎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持续性进行性加重2年患者1例,并分析其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原理,探索针灸在相关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八髎穴常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肛肠疾病、运动系统腰骶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调理任督二脉、司二便、理经带的作用。王麟鹏教授对八髎穴的针刺和定位有其独到见解,总结王教授的取穴经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针刺成功率与临床疗效。附验案4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八髎穴有关文献的综述,发现八髎穴在治疗妇科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膀胱功能失调等疾病应用广泛,取得较好的疗效。因其解剖生理上的特异性,针刺八髎穴随着针刺深度、角度、提插捻转的不同产生不同方向的针刺感传,而针刺感传方向不同,在治疗疾病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研究系统总结回顾了八髎穴为主治疗疾病,重点介绍八髎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玲玲教授以深刺八髎穴为核心治疗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深刺八髎穴是取效的关键,只有以长针对穴位进行深刺操作,才能通过直接刺激骶神经发挥出八髎穴良好的治疗效应。揣穴是深刺的基础,结合表面解剖学知识,总结出八髎穴的揣穴方法;刺法是深刺的前提,针刺角度必须根据各对骶后孔的形态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否则难以实现八髎穴的深刺。古今文献对八髎穴的定位及具体操作语焉不详,限制了八髎穴的临床应用。王玲玲教授对八髎穴的定位、刺法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其操作技术及相关临床病案作一介绍,以利于八髎穴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八髎穴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病例举证具体分析针刺八髎穴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八髎穴临床运用广泛,而现在临床上多用八髎穴来治疗腰痛及妇科疾病等,而较少用于其他方面,高希言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八髎穴治疗便秘、腹泻。结论:针灸八髎穴治疗便秘和腹泻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并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9.
八髎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髎穴是上、次、中、下髎八穴的总称,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关于八髎穴早在《素问·骨空论》中就有记载,至《甲乙经》叙述更为详细。我们根据前人的论述,参考近代有关文献,通过临床实践,深刻体会到如果能掌握好八髎穴的针刺部位、深度及针感传导方向,对治疗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1 八髎穴的部位和取穴法 八髎穴的部位历代医家论述不一。纵的方面:有上髎在十七椎下,次髎在十八椎下,中在十九椎下,下髎在二十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文献中八髎穴的主治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7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7年)和PubMed(1966—2017年)中使用八髎穴治疗疾病的临床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八髎穴主治疾病和常用治疗方式,以及常见主治疾病的常用配穴、治疗方式、治疗频次、疗程及疗效。结果:共纳入临床文献160篇,使用八髎穴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文献占43.75%(70/160),其次是妇科疾病(34/160,21.25%)、肛肠科疾病(23/160,14.38%)、运动系统疾病(16/160,10.00%)等;就具体疾病而言,卒中后排尿障碍文献占比最多(26/160,16.25%),其次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15/160,9.38%)、痛经(14/160,8.75%)、便秘(14/160,8.75%)等;使用电针干预八髎穴治疗常见病的临床文献占30.36%(34/112),其次是普通针刺(30/112,26.79%)、温针灸(11/112,9.82%)、推拿(9/112,8.04%)等,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不同疾病的常用配穴、疗程各不相同,使用八髎穴为主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率可达75%以上。结论:临床上以八髎为主穴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肛肠科、男科等多个系统或专科的疾病,主治疾病以卒中后排尿障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痛经和便秘等为主;在治疗方法上,以电针和普通针刺常见,治疗频次以每日1次常见,可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配穴和具体疗程,使用八髎穴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率较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SCI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浅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浅刺八髎穴(25~40mm),深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深刺八髎穴(进针60~75mm),两组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排尿日记、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周治疗结束后,三组分别在膀胱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最大尿量、单次尿量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1);组间两两比较,深刺八髎穴组和浅刺八髎穴组在排尿、漏尿次数上均对照组减少(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单次尿量和最大尿量上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膀胱残余尿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深刺八髎穴组在残余尿量上较浅刺八髎穴组减少更显著(P 0.01),在排尿日记4个方面均较浅刺八髎穴组显著改善(P 0.05)。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92.5%,浅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深刺八髎组与浅刺八髎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优于浅刺八髎穴组(P 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八髎穴均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且深刺八髎穴疗效优于浅刺八髎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钴胺八髎穴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妇科门诊收治的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功能锻炼(Kegel)组、生物反馈组,每组100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盆底肌力等级、盆底肌疲劳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及1 h尿垫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力4级、5级者及盆肌疲劳度均优于其他2组(P均0.05);随访6个月间,PFIQ-7问卷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组间对比,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八髎穴注射甲钴胺治疗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脱落1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29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对照组于八髎穴旁对照点(八髎穴水平向外旁开20 mm处的8个点)浅刺联合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50 Hz,电流强度1~5 mA,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问卷(ED-EQoL)评分和盆底肌收缩幅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IEF-5评分及快肌、综合肌、慢肌收缩幅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ED-E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改善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勃起功能,增加盆底肌收缩幅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美伦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24-124,450
目的:探讨温针八髎穴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近3年来收治的5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行温针八髂穴治疗观察,并随机选取未行温灸八髎穴治疗患者42例为对照组。结论:温针八髎穴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中药菊爽洗剂熏洗联合深刺八髎穴治疗肛肠术后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肛肠病术后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肛肠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深刺八髎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3.28±0.27)分低于对照组的(4.32±0.31)分、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88±4.96)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0±6.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高于治疗前,研究组MSP、ARP高于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RRP治疗后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菊爽洗剂熏洗联合深刺八髎穴,可有效缓解肛肠术后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腰骶部,是上、次、中、下髎穴的总称。因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临床上常用于盆腔器官相关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相关疾病。本文总结了八髎穴的历史沿革、解剖学意义、生理特性、针灸方法以及各系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八髎穴配合隔姜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雨华  牛桦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31-731
八髎穴是膀胱经腧穴,主治腰骶部疾病、坐骨神经痛、前列腺增生症、子宫脱垂、小儿遗尿、二便失禁等病症。隔姜灸是一种常用的间接灸法,多用于虚寒病症。笔者临床20年中采用针刺八髎穴配合隔姜灸治疗多种疾患,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八髎穴温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阳痿患者32例,均采用八髎穴温针灸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9%。结论:八髎穴温针灸治疗阳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深刺八髎穴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分为深刺八髎穴组30例及常规穴位组30例。八髎穴组予深刺(刺入3~4寸)八髎穴法。常规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每周治疗6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泌尿协会临床症状评分量表、尿失禁程度分级作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八髎穴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痊愈、显效例数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患者症状及体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腹针配合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验证腹针配合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为传统中医治疗该病拓宽选穴思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