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型牵引床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术中应用新型牵引床(新型组),36例应用传统牵引床(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体位摆放时间[(5.9±1.5) min vs (13.6±3.3) min, P<0.001]、麻醉时间[(101.5±13.2) min vs (137.3±18.7) 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34.1±4.1)次vs (38.2±5.5)次, P<0.001]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闭合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评级、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 nail, I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月1月—2021年12月对114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IN组58例,PFNA组5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45.3±8.0) min vs (49.6±7.9) min, P<0.05]、切口总长度[(4.5±1.2) cm vs (5.0±1.3) cm,P<0.05]、术中出血量[(81.7±10.3) ml vs (127.6±20.0) ml, P<0.05]、术中透视次数[(11.7±2.4)次vs (13.0±2.2)次, P<0.05]、扶拐下地时间[(6.5±1.2) d vs (7.6±1.4) d, P<0.05]、切口愈合时间[(12.0±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对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术治疗,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4例采用改良小切口PFNA术(小切口组),40例采用常规切口PFNA术(常规组),比较围手术期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小切口组切口总长度[(5.3±1.3) cm vs (7.0±1.4) cm, P<0.001]、术中出血量[(88.3±19.2) ml vs(106.3±22.4) ml, P<0.001]、透视次数[(12.0±2.5)次vs (15.2±3.2)次, P<0.001]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但是,两组间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逐渐减少,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镜下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98.0±7.6) min vs (72.8±6.0) min, P<0.05],但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6.27±4.3) mm vs (94.7±5.8) mm, P<0.05]、透视次数[(3.1±0.8)次vs (7.2±1.5)次, P<0.05]、术中出血量[(38.7±5.6) ml vs (245.5±39.6) ml, P<0.05]、住院时间[(7.1±1.2) d vs (9.0±1.8) d, 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平均(41.4±10.4)个月,镜下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92.6±1.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联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的股骨转子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3例采用单纯加长PFNA固定(未捆扎组),13例采用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固定(捆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捆扎组的切口长度[(8.4±1.7) cm vs (12.3±2.9) cm, P<0.001]、术中透视次数[(49.2±21.5)次vs (62.6±15.3)次, P<0.001]均显著少于捆扎组,但是,捆扎组恢复部分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捆扎组[(29.0±7.2) d vs (59.7±14.8)次, P<0.00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及Harris评分、髋伸-屈及髋内-外旋ROM显著改善(P<0.05)。捆扎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5.6±0.7) vs (7.3±1.0), P<0.001]、...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49-1252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Evans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均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的髓内钉Inter Tan治疗,其中牵引床组术中采用牵引床复位;联合组术中采用牵引床与克氏针共同复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牵引床组(39~102)min,平均(65.83±17.23)min,联合组(33~79)min,平均(49.16±12.21)min;术中出血量:牵引床组(105~300)ml,平均(195.83±60.97)ml,联合组(100~250)ml,平均(175.83±48.13)ml;复位质量:牵引床组1例优,7例良,4例差,联合组8例优,4例良;负重时间:牵引床组(17~42)d,平均(24.16±9.65)d,联合组(10~28)d,平均(15.66±4.83)d;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牵引床组(75~91)分,平均(82.41±4.48)分,联合组(75~91)分,平均(90.08±2.81)分;骨折愈合时间:牵引床组(12~20)周,平均(15.33±2.35)周,联合组(11~17)周,平均(14.08±1.88)周;术后并发症:牵引床组出现3例髋内翻,1例退钉,联合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空心钉(cannulated screw, C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FNS固定,另外25例采用CS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FNS组的手术时间[(45.1±7.0) min vs (51.8±8.7) min, P<0.05]、术中透视次数[(8.8±1.8)次vs (15.5±2.4)次, P<0.05]、导针定位次数[(3.4±0.9)次vs (8.8±1.5)次, P<0.05]及下地行走时间[(4.0±1.2)周vs (6.2±1.1)周, P<0.05]均显著优于CS组,但是前者切口总长度[(4.5±0.5) cm vs (3.5±0.5) cm, P<0.05]和术中失血量[(84.6±21.1) ml vs (43.2±8.7) ml, P<0.05]均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5例不稳定型(Russell-Taylor分型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5例;年龄为32~ 87岁,平均53.4岁.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髓内钉组34例,髓外内固定组31例(其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获12 ~ 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7.9±19.0) min]较髓外内固定组[(79.8±22.4) min]短,术中出血量[(112.6±63.4) mL]较髓外内固定组[(178.5±97.5)mL]少,骨折愈合时间[(21.0±6.5)周]较髓外内固定组[(28.0±8.7)周]短,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83.4±8.1)分]较髓外内固定组[(79.2±7.4)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均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者,改为髓内钉固定后骨折获愈合;2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其中髓外内固定组1例,髓内钉组1例. 结论 髓内钉较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镜下与开放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肱骨外髁骨折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0例采取镜下复位内固定,另外31例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45.6±8.6) min vs(53.7±10.6)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1.5±0.3) cm vs (4.7±0.6) cm, P<0.001]、住院时间[(5.1±0.8) d vs (6.8±1.0) d, P<0.001]均优于开放组,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后者[(12.0±2.0)次vs (10.5±2.5)次, P=0.002],两组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镜下组取钉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67.3±8.2) d vs (80.5±12.5) d, P<0.001]。与取钉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MEPS均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重建外侧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手术治疗外侧壁骨折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采用重建锁定钢板外侧壁重建+PFNA固定(重建组),另外29例单纯PFNA固定(未重建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一次置钉成功率、螺旋刀片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建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4.1±1.8) d vs (18.5±2.9) d, P<0.05]。患者平均随访(19.0±4.3)个月。重建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重建组[(13.6±3.4)周vs (18.5±2.9)周, 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收外展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向锁定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多钉组(n=30例)和逆钉组(n=50例),逆钉组给予逆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多钉组给予多向锁定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并发症等。结果:多钉组术中出血量[(276.83±31.43) mL vs (353.18±40.37) mL]、完全负重时间[(9.76±1.34)周vs (11.87±2.15)周]、骨折愈合时间[(12.43±1.47)周vs (15.43±1.75)周]、并发症发生率(6.67%vs 16.00%)明显低于逆钉组(P0.05),2组手术时间[(68.24±10.57) min vs (66.42±10.28) min]基本相同(P0.05);多钉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6.67%vs 84.00%)明显高于逆钉组(P0.05)。结论:多向锁定髓内钉固定术可有效减少股骨远端骨折术中创伤和并发症,有利于缩短患者完全负重、骨折愈合时间,并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闭合与有限切开加长Inter 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并采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42例(43髋)。其中,闭合复位固定15例(15髋),切开复位固定27例(28髋)。[结果]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在开始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上均显著晚于切开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VAS腿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与有限切开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均能获得较好效果,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恢复更快,为闭合复位困难时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侧卧位和牵引床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体位不同分为平卧位组(在牵引床平卧位下采用PFNA治疗,39例)和侧卧位组(在侧卧位下采用PFNA治疗,4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8(12.4±2.3)个月。切口长度平卧位组短于侧卧位组(P<0.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侧卧位组短(少)于平卧位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医源性骨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尖顶距<25 mm例数平卧位组多于侧卧位组(P<0.05)。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平卧位组明显优于侧卧位组(P<0.05)。骨痂形成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和牵引床平卧位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牵引床平卧位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及维持,且操作简便、切口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长、短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不稳定骨折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证据。[方法]三维重建Sawbones股骨模型,制备包含四部分骨折块且有20 mm范围内侧缺损的粗隆下骨折模型。制作长、短髓内钉模型。将模型进行匹配、网格划分、赋值属性等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装配、定义接触面、边界条件、载荷设置,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随着外力增加长钉以及短钉治疗下各组参考指标均呈线性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000 N载荷下,短钉组近端骨块最小位移显著小于长钉组[(16.397±0.044) mm vs(17.210±0.044)mm,P0.001],短钉组近端骨块最大位移也显著小于长钉组[(28.578±0.020) mm vs(31.171±0.013) mm,P0.001。此外,短钉组近端骨折线缝隙显著小于长钉组[(1.396±0.074) mm vs(1.798±0.052) mm,P0.001],短钉组外侧骨折线缝隙显著小于长钉组[(0.525±0.012) mm vs(0.755±0.017) mm,P0.001]。[结论]短髓内钉较长髓内钉有更佳的控制骨折块移动和对骨折块的把持力,应做为股骨粗隆下骨折内固定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的选择一直存有争议。目的:比较经皮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al locking plate,A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1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闭合复位经皮ALP与PFNA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行走能力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果:113例患者中58例接受PFNA治疗(PFNA组),55例行ALP治疗(ALP组)。在一年的随访中被评估,两组间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ALP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长于PFNA组[(71.13±7.56)min vs(59.71±9.63)min,P<0.001;(5.18±1.06)cm vs(3.10±0.48)cm,P<0.001]。PFNA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ALP组[(611.36±81.41)ml vs(439.82±65.98)ml,P<0.001)。但两组间平均放射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行走能力评分及术后1年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和ALP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者手术时间更短,而后者失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仰卧位分二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24例(闭合复位组),男16例,女8例,年龄34~91(55.42±18.25)岁。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22例(有限切开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3~87(56.31±14.77)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个月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18.2±6.1)个月。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57.92±51.07) ml、(82.08±13.43) min,有限切开组分别为(230.91±87.88) ml、(92.73±12.7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各2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术后8个月闭合复位组Harris评分(88.42±6.85)分与有限切开组(88.55±6.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步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分步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42例75岁以上、骨密度T值≤-2.5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置换组(89例),男38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80.3±4.5)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髓内钉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79.6±5.7)岁;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 结果 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4±8.4) min]较髓内钉组[(60.6±11.6) min]短,切口长度[(12.7±2.3)cm]较髓内钉组[(8.5±2.3)cm]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功能训练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关节置换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髓内钉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髓内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较髓内钉固定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TriGen肱骨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患者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58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0.52±6.78) min vs (91.50±8.01) min,P0.05]、切口长度[(6.32±1.51) cm vs (12.52±1.73) cm,P0.05]、术中失血量[(141.98±10.08) ml vs (224.91±12.67) ml,P0.05]、住院时间[(9.33±1.82) d vs (12.47±2.38) d,P0.05]和切口拆线时间[(12.43±1.78) d vs (15.38±2.35) d,P0.05]均显著优于钢板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主动伤肩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前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肱骨颈干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均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TriGen髓内钉的医源性损伤明显小于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和牵引床组(采用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机器人组31例, 男11例, 女20例;年龄(78.7±9.3)岁;左侧16例, 右侧15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7例, 31-A2型12例, 31-A3型2例。牵引床组26例, 男12例, 女14例;年龄(78.7±7.7)岁;左侧13例, 右侧13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6例, 31-A2型9例, 31-A3型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复位时间(4.4±2.2)min、手术时间(29.0±13.5)min、术中出血量(76.5±30.5)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徒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采用经皮置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1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时间[(32.5±7.2) min vs (57.6±11.9) min, P<0.05]、导针调整次数[(0.5±0.5)次vs (6.8±1.1)次, P<0.05]、射线曝光时长[(23.0±7.6) s vs(78.5±13.7) s, P<0.05]、术中透视次数[(14.9±4.0)次vs (52.9±8.6)次, P<0.05]、术中出血量[(32.0±9.0) ml vs (74.8±19.5) ml, P<0.05]均显著少于徒手组,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