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退行性改变的病理和胶原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与颈椎管狭窄症的关系。方法 :对比观察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颈椎黄韧带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并用Woessner′s法对其胶原含量进行生化测定。结果 :患者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胶原纤维代偿性增多 ,纤维排列紊乱 ,并出现较明显的变性及钙化 ;黄韧带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患者颈椎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 ,且变性及钙化 ,而胶原含量却显著增高。前者引起黄韧带弹性下降 ,而后者则是黄韧带肥厚的主要原因。黄韧带弹性下降且肥厚可导致或加剧颈椎管狭窄 ,引起颈髓后方受压。  相似文献   

2.
颈椎黄韧带的骨化与钙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与胸或腰椎节段相比,发生于颈椎的黄韧带骨化与钙化相对较少。本文报告19例国人颈椎黄韧带骨化与钙化(6例经病理检查,13例根据手术及影像学所见)。分析结果表明,颈椎黄韧带骨化或钙化多与后纵韧带骨化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合并造成颈脊髓损害,这一特点与胸椎黄韧带骨化有所不同。文中就颈椎黄韧带骨化与钙化之诊疗特点进行了讨论,并重点对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颈椎黄韧带钙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黄韧带钙化症戴力扬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人体韧带组织的钙化现象与老化的过程有关,但黄韧带钙化所引起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压迫直至近20年才见有报道。1976年,日本学者南光首次报告了1例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症状的颈椎黄韧带钙化,此后对于此类疾患的报道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适应证。方法:对8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0PLL),合并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黄韧带钙化症,多节段颈椎间盘后突压迫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者,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伴颈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87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2,6个月),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除5例高位完全截瘫患者未恢复外,其余82例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9分(5~11分)增加到13,2分(8~17分),评分提高3~6分。术后短期并发症均逐渐恢复;4例食管瘘患者经手术修补也顺利愈合。结论: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0PLL),合并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黄韧带钙化症,多节段颈椎间盘后突压迫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者,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等。  相似文献   

5.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凡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腱以及相连的骨骼都可发生病变。最初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主要侵犯手、腕和足的小关节 ,然后累及其他关节。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常可累及脊柱尤其是颈椎。据统计 ,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受累的部位为跖趾关节 ,其次为掌指关节和颈椎。文献中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颈椎受累的比例为2 5 %~ 80 %不等。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性颈椎炎 ,由Garrod于 1890年最早报道 ,但至今临床上仍不乏误诊漏诊者 ,其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项韧带钙化与颈椎病黄韧带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项韧带钙化与脊髓型颈椎病黄韧带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黄韧带192块(项韧带钙化28个节段,相应黄韧带标本56块)和青壮年颈椎创伤(非颈椎病)的黄韧带标本38块。对切除的黄韧带标本进行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测定其胶原含量;用盐析法对黄韧带中的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进行测定;对黄韧带厚度与羟脯氨酸、胶原干粉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颈椎病组中项韧带钙化相应节段的黄韧带弹力纤维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含量增加,弹力纤维发生排列紊乱。实验组中C4,5、C5,6项韧带钙化相应的节段黄韧带厚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Ⅱ型胶原含量比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C3,4、C6,7项韧带钙化相应节段的黄韧带上述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4,5、C5,6节段的项韧带钙化与颈椎病黄韧带的退变有相关性;上述节段的项韧带钙化提示存在应力异常分布,可能会加剧黄韧带退变,进而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肥厚的黄韧带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58例(85.3%)肥厚的黄韧带内有血管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均为阳性,49例LCA染色阳性。10例(14.7%)肥厚的黄韧带组织内未见炎细胞浸润,其免疫组化染色KP—1及LCA染色均阴性。11例(16.2%)肥厚黄韧带中发现了钙化或骨化灶。本组9例术前影像学显永不稳定节段的肥厚黄韧带内均发现了炎症反应。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组织中出现了慢性炎症反应;颈椎不稳定可能是造成黄韧带内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颈椎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颈椎疾病种类很多,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不稳、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退变等因素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PLL)、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钙化、颈椎骨折、脱位或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放射学征象的颈髓损伤等,严重者常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颈椎黄韧带作为颈椎后方的主要稳定结构 ,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 ,正常时对颈脊髓起着保护作用。由于颈椎黄韧带成分变化 ,如骨化、钙化、肥厚折叠所致病变 ,常常独立的或合并其他病变对脊膜脊髓形成压迫 ,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 ,对个人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就颈椎黄韧带及其所致疾病作一简要回顾。1 颈椎黄韧带黄韧带起于上椎板前面的中下 1/ 3交界线以下 ,参差发出向下 ,达下位椎板的中上 1/ 3以上 ,如垂幕状。其内侧缘连于棘突基底的两侧椎板相连处 ,与同节段对侧的黄韧带不相连 ;外侧缘与同侧的椎板外缘相连 ,少数纤维内与对侧黄韧带 …  相似文献   

10.
脊柱韧带钙化常见于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并且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重要原因,常见于颈椎及胸椎.然而,腰椎黄韧带钙化并引起相应神经症状的报道较少[1-2].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黄韧带钙化致椎管狭窄的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疾病,男性患者居多,其病理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常发部位以关节为主,尤其是膝、踝、跖趾关节的滑囊、周围肌腱和韧带。临床上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慢性痛风石形成或肾脏组织受损多见,波及范围广,浅层累及皮下,深层可至肾脏。痛风石脊柱沉积亦有报道~([1]),以腰椎居多,颈椎、胸椎次之,而且位置也多集中在脊柱关节上。痛风石在胸椎黄韧带内沉积较为少见。笔者于2015-07-02诊治1例全身多  相似文献   

12.
软骨终板钙化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Peng B  Shi Q  Shen P  Wang Y  Jia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13-616
目的 研究椎体软骨终板钙化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方法 通过切除20 只兔颈椎棘上、棘间韧带及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稳而诱导了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软骨终板钙化层与非钙化层厚度。 结果 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高度正相关性(r= 0-92) 。 结论 软骨终板的钙化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启动和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例颈椎外伤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对其进行厚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及盐析法测定黄韧带中Ⅰ型与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对黄韧带厚度与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颈椎黄韧带退变后弹力纤维含量下降,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含量增加,颈椎病组黄韧带厚度和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椎不稳节段的黄韧带胶原含量较其它节段显著增加。结论:颈椎不稳与黄韧带退变密切相关,黄韧带中Ⅱ型胶原过度增加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腰椎黄韧带增生钙化在临床上较多见,而腰椎管内硬脊膜钙化十分少见,我院收治2例陈旧性腰椎骨折并发硬脊膜钙化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伸过程中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的距离与后伸角度的关系,探讨颈椎后伸过程中黄韧带突入椎管的动态变化。方法:离体正常C2~T1节段成人脊柱标本14具,去除椎管内脊髓及硬膜,在各节段黄韧带内壁处放置自行研制的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探针并将输出信号连接于自动应变仪,在逐渐增大颈椎后伸角度的过程中读取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的数据,经统计处理描记出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过伸位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C5-6>C4-5>C6-7>C3-4>C7-T1>C2-3;C2-3至C7-T1六个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均为“S”形;曲线上升过程中斜率由小变大的一点所对应的角度约为15°~33°,随黄韧带节段下降角度逐渐增大。结论:过伸位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以C5-6为最大,其上、下方节段突入距离逐渐变小;用各节段黄韧带突入椎管距离与颈椎后伸角度关系的“S”形曲线解释了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过程中形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e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是指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以膝关节和腕关节为主的关节内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总称。该病由McCarty等于1962年首次报道,通常无临床症状,或在影像学检查上显示为软骨钙质沉着,亦可引起类似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但是无痛风的基础且其关节滑液可以耐受尿酸氧化酶的消化,故又被称之为“假痛风”。CPPD目前尚属认知度极低的疾病。由于缺乏研究的深入性和大样本的人群背景研究,目前CPPD的发病率尚不明确,其在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性尚未研究。脊柱为CPPD的少见发病部位。目前关于腰椎的CPPD案例在国内外少有报道。因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而行腰椎管减压并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尚未报道。笔者总结1例手术治疗低镁血症合并腰椎椎管内二羟焦磷酸钙结晶广泛沉积并导致重度腰椎管狭窄的病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同时使用颈椎椎弓根螺钉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全椎板切除加双侧颈椎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颈椎MRI显示有5例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合并同节段黄韧带肥厚突入椎管,2例同时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结果随访5个月~3年4个月。按JOA评分:优1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以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了后方植骨融合成功率,减少了颈椎术后后凸畸形和术后不稳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六)———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科治疗过邦辅颈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不需在急性期进行手术。仅个别病例需做颈髓减压,但多数病例是在发病5年后才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在5~15年后才会出现严重症状而不得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病理少数人体组织对类...  相似文献   

19.
潘杰 《中国骨伤》1990,3(3):24-25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oiumarthritis)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人们通常熟知发生在四肢小关节。有关教科书和文献报导此病亦是以手指近位关节、尤其是第五指间关节好发为重要。但文献很少报导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和病变的X线特征性改变。本组类风湿科从1976年~1987年共收集501例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合并手腕关节发病。其中多先发病于手、腕关节,少数颈椎X线片改变先行于手、腕部位,病例均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是在摄双手、腕X线片同时摄取颈椎正侧位X线片。本文现将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强直性脊柱炎在X线片上表现相比较。以便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e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是指二羟焦磷酸钙结晶沉积于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及其周围肌腱、韧带、关节囊的总称。本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CPPD-CDD的发生率和检出率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高。Gerster[1]报道因CPPD引起的软骨钙化见于60~70岁人群约6%,>80岁的老年人可增加到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