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9例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通过家系连锁分析确定的与乳腺癌、卵巢癌家族高度相关的两个基因,目前国内关于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突变研究的样本量都不大,而且大部分研究仅检测了BRCA1或部分BRCA2,并不能真正反映汉族遗传性乳腺癌的遗传特征.本研究旨在建立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和BRCA2的突变谱,并确定高危突变的家族特征.方法:来自3个中心的219个独立的家系纳入本研究,每个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BRCA1和BRCA2全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的突变检测.结果:219例患者检测到23例致病性突变,7例位于BRCA1,16例位于BRCA2.BRCA1和BRCA2的突变率与家系特征有关,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的突变率分别14.3% (1/7)和28.6% (2/7);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的突变率为22.2%(2/9);而在非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2的突变率明显高于BRCA1(7.8% ,6/77 vs 0%, 0/77, P=0.028).结论:BRCA1和BRCA2突变率与家族特征有关,在非早发性遗传性乳腺癌家族中BRCA2突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家族性癌及诱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性综合征乳腺癌和卵巢癌都有一定的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约5%一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个嫡亲患乳腺癌,则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5——3倍。如有两个近亲患乳腺癌,则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小,在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如在30岁前发生乳腺癌,则她的母亲和姐妹在ho岁前患乳腺癌的危险估计为0.16;如在3O岁一39岁,则为0.10;40岁一hen岁,为0.贿;50岁一54岁,为0.阳;对照一般人群中的危险为0.03。患双侧性乳腺癌的病人的亲属的危险比患单侧性者高5倍。这些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个HNPCC家系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HNPCC的主要特点是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发病年龄较轻,预后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卵巢癌家族史是卵巢癌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卵巢癌病例呈家族性传递现象[1],即家族性或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familial or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FOCS or HOCS)。本文就同一家族亲姐妹4例卵巢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16年2月更新了《NCCN遗传性/家族性高风险评估指南:乳腺和卵巢》,该指南适用于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或卵巢癌,与其相关的Li-Fraumeni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PTEN错构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以及其他类型的遗传性/家族性肿瘤不在该指南的范围。为了早日实现通过遗传筛查在中国进行乳腺癌有效防控,笔者结合新版指南就遗传学评估的对象选择、具体内容及评估原则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卵巢癌家族史是卵巢癌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卵巢癌病例呈家族性传递现象[1],即家族性或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familial or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FOCS or HOCS)。本文就同一家族亲姐妹4例卵巢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N  Wu LY  Zhang R  Zhang X  Liu LY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45-247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HBOC)患者所患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1例HBOC患者的发病年龄、两癌发病间隔、病理类型、分期、家族史和生存期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2,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91例HBO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2,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33.5%。卵巢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55岁前发病者占60.4%。在39例双原发癌中.两癌发病间隔≥60个月的患者20例,占51.3%。在91例卵巢癌中,浆液性腺癌最常见,有54例(59.3%):Ⅲ、Ⅳ期患者70例(76.9%);低分化者54例(59.3%)。结论HBOC患者的卵巢癌发病年龄比散发者早,多数为晚期低分化,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为主,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于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HBOC患者患卵巢癌后的中位生存期与散发性卵巢癌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  结果  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  结论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l/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 confor—mar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 products,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2个家族性乳腺癌家系的13例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实验发现1个突变位点(4193insA)和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165T〉A,5416C〉A)。结论:河北地区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l基因突变率为7.7%,低于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中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易感基因BRCA1是近年来乳腺癌的研究热点之一。据文献报道。欧美人群中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1突变率较高。达45%左右。而且突变率与家族中具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的人数呈正相关;遗传性乳腺癌一卵巢癌综合征中BRCA1基因突变检出率更高。可达90%。而其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不能确定,其确切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癌症康复》2018,(3):30-31
乳腺癌会遗传吗 美国的研究显示约5%~10%的乳腺癌是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乳腺癌是指由患乳腺癌的父母将有缺陷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下一代也患乳腺癌.常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是BRCA1和BRCA2基因,已知的但少见的基因还有ATM、TP53、CHEK2、PTEN、CDH1和STK11等.我国整体上遗传性乳腺癌的比例尚不清楚.北京肿瘤医院统计既往收治的5839例乳腺癌患者,发现家族性乳腺癌占9.5%.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比例是12.8%.这里的家族性乳腺癌指以下2种情况:①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一级亲属(父母、姐妹、子女)或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姨)患乳腺癌和(或)卵巢癌;②患双侧乳腺癌且发病年龄<50岁.  相似文献   

12.
广东鼻咽癌高危家族成员发病危险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Jia WH  Xu ZL  Feng BJ  Huang LX  Yu XJ  Feng QS  Zhang F  Zeng YX 《癌症》2004,23(7):767-77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目前相关的研究多局限于高发家系报告或小样本量的病例对照研究。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家族成员发病风险性到底有多高,目前还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衡量。本研究在高发区广东进行大样本高发家系收集的基础上,对其家族成员鼻咽癌发病风险性进行定量估算,为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资料。方法: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集广东籍鼻咽癌高发家系113个,使用标化发病比(SIR)进行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的估算。结果:鼻咽癌高发家系中一级亲属的SIR值为37.55,其中,兄弟、姐妹、父亲、母亲的SIR值分别为50.72、79.64、7.12和33.58。结论:鼻咽癌高危家族成员的发病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7.12倍至79.64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携带BRCA1/2突变的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465个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先证者的BRCA1/2基因胚系突变,比较突变组与非突变组有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家族史的比例.结果 在465例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先证者中,BRCA1/2突变者47例(10.1%),非突变者418例(89.9%).在BRCA1/2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中,两者总的非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其他肿瘤家族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突变组与非突变组,27.7%∶29.9%,x2=0.10,P=0.75);但两组的瘤谱分布有差别,在突变组的家族中最常见肿瘤为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而在非突变组家族中最常见的为肺癌、胃癌和食管癌.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3种肿瘤家族史总的比例在突变组中显著高于非突变组(突变组与非突变组,17%∶7.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8).突变组家族中发生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为非突变组家族的2.47倍(95% CI为1.07 ~ 5.74).结论 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相比较于非BRCA1/2突变家系,BRCA1/2突变患者的家系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发生胃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4.
具有突变外显率很高的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乳腺癌患者患卵巢癌的危险率增高。为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卵巢癌发病的危险率。对这些患者的年龄及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瑞典癌症登记册和瑞典家庭登记册的数据 ,对 30 5 5 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队列研究 ,其家族中被诊断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亲属达 14 6 117例。将全部病例分为 3个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 4 0岁以下为第 1组 ,共 5 0 71例 ,其中患卵巢癌 34例 ,其家族中患乳腺癌亲属 4 90例 ,患卵巢癌亲属 95例 ,患乳腺癌和卵巢癌两种癌症的亲属 19例。 4 0~ 4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癌症杂志》2013,(8):684-693
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 b
  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⑵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者c:①发病年龄≤45岁;②发病年龄≤50岁并且有1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个或1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③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2年~1988年共收治16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5%,其中同时性4例,异时性12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5%、67%。本文结合文献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发病的高危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认为对单侧乳癌治疗后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出现可疑病灶时应及时行活检。双原发乳癌经正确治疗仍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4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频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6例(3.5%)符合国际遗传性胃癌协作组推荐的家族性胃癌标准.家族性胃癌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0.3岁,20.5%为早期,21.2%家系中伴胃外恶性肿瘤,而非家族性胃癌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7.3岁,12.4%为早期,7.9%家系中伴胃外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性胃癌中患者发病年龄呈逐代下降趋势,第一代患者平均年龄为58.3岁,第二代患者平均年龄为49.7岁,第三代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性胃癌家系中胃外恶性肿瘤常见为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其中结直肠癌、肝癌、白血病与非家族性胃癌家系胃以外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性胃癌与非家族性胃癌患者在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类型、病灶个数等方面与非家族性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性胃癌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旱,发病年龄逐代下降,家系成员中较常发生胃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     
《抗癌》2023,(2):5-6
高危对象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2.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3.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相似文献   

19.
范云  孙琳 《浙江肿瘤》1995,1(1):42-43
我院自1982年-1988年共收治16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5%,其中同时性4例,异时性12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5%、67%。本文结合文献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发病的高危因素等因素进行讨论。作者认为对单侧乳癌治疗后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出现可颖病灶时应及时行活检。双原发乳癌经正确治疗仍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一家族中5例胃癌的发病情况,了解其家族/遗传性。方法:对1963年~2001年在我院所诊治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手术后行化疗,其中1例死于脑梗塞,1例死于复发及广泛转移,2例仍在治疗中。另1例诊断时病期已晚,未予抗肿瘤治疗而死亡。结论:按诊断标准,此5例属遗传性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